黑龙江机械制造技工学校 黑龙江省鸡西市
摘要:本文主要从我国的德育教学的发展现状展开了轮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性德育模式,针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清楚的分析了发展性德育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应用的效果,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可以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发展性德育教学模式;现状;有效性
在德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就是为了能够推动德育教学的进一步开展,目前在德育教学中,主要应用的教学模式有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社会行动模式以及体谅模式这三种,但是这三种教学模式都有其各自的缺点,为了能够促进德育教学的发展,随之产生了发展性德育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德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使得德育教学实现了长远的发展目标。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发展性德育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一、我国德育课程的教学现状概述
较长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德育课程的教学或多或少地脱离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实际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显性的“投入”与隐性的“产出”不成正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德育的 整体效果。德育教学的偏差表现在:教学目标“高、大、虚、空”,缺乏“小、近、实、趣”,没有很好地把握“此岸”与“彼岸”的关系;教学内容乏善可陈。
20世纪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内容鲜有详述;教学方法“以不变应万变”,硬性灌输的模式长期一统教坛;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着教学语言口号化的倾向,造成“理不足以服人,情不足以感人”的局面;教学评价单一化,学生“上课打瞌睡,考前背笔记,学完扔课本”。种种教学病态现象屡见不鲜,不一而足。努力走出德育教学困境已成为教师群体和各级管理层的共识,因此本研究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认同基础。
二、发展性德育教学模式有效性的研究
在目前的德育教学中,主要应用的教学模式就是认知性到的发展模式、社会行动模式以及体谅模式三种,而根据对这三种模式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这三种模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在实际的应用中,也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认知性达到发展模式,其在应用的过程中,虽然能够使得理性的认知因素得到体现,并且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种行动力不足的问题,所产生的理论性较多,但是实践性却较少,其比较注重对原有社会行动模式的照搬和照抄,而这样的行为模式,与现今的社会发展有着明显的冲突和矛盾,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推动德育教学的发展,相关的人员在学生知、情、行的基础上,发展出来以一种三者协调一致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就是发展性德育教学模式。
发展性德育教学模式中,对于理论的研究有着一定的深度要求,同时也对实践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结合,有助于推动学生综合性的发展,使得学生具备良好的发展性学力,发展性德育教学模式中,包括研究性学习方法,该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在长时间的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发展性德育教学模式逐渐得到了完善和补充,其在德育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发展性德育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德育教学,现阶段,学校的教育对人生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学校教育发展至今,已经无法将其再看做是教育的终点,只能够将其看做是人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人生的教育主要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多个方面,而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两者与学校教育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然而已经不是单单依靠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就能够实现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观察学校教育的延伸,针对延伸的教育进行功能以及结构的探究,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学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简言之,发展性德育教学模式是指在德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和整合教师、学生和教材三因素相互联系的空间结构和三因素相互作用的时间序列,在师生双边互动的交往过程中促进学生知、情、行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
而学生知、情、行三维一体的协调发展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三知识”整合
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精深的本体性知识,即本专业的学科性知识;丰富、广博的条件性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评价学、公共关系学等;熟练应用的工具性知识,指计算机和英语,能自己开发教学课件、软件,阅读原版外文期刊、报纸。
2、“三能力”整合
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对教师而言,除了具有丰富的知识外,自己首先需具有较强的能力。主要是指: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课堂管理、课程开发的能力;科研能力,包括本专业的科研能力和教育科学的研究能力;行动能力,如社会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艺术表演能力等。对学生而言,主要是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造创新能力。
3、“四学”整合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特别需要四门学科的知识,并能进行有机的整合,即整合哲学、社会学、文化学和经济学。哲学是深刻演绎和阐释马列原理、德育原理的理论基石,是从哲理层面上为教学内容提供“内在信度”的保证———“以理服人”;社会学为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紧密联系和深入解释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提供了广阔的视角———“以博引人”;文化学和文学的修养,使教师在铺展和点评教学内容时潜意识地流露出一种真切的人文关怀,在课堂上平添一种深厚的人文氛围,有利于引发学生潜藏的审美意绪,营造幽深至雅的教学意境———“以情感人”;经济学为教师的论点、论据尤其在分析经济问题时提供实证的支点,保证教学内容的“外在信度”———“以实信人”。
4、“四重”的信息反馈
教师与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信息反馈;督导员和教师的信息反馈;同行、系主任与任课教师的信息反馈;家长、企业与教师的信息反馈。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德育教学开展状况并不理想,德育教学与实际的社会生活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造成了德育教学效果和质量的下降,为了能够使得德育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国开始针对德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发展出了发展性德育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以发展性为理论基础,符合现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的提升了德育教学的发展,然而,本文针对发展性德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中还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补充,希望能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相关的人员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曹鸣岐.赏识型德育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35)
[2] 王威.谈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大学德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15)
[3] 马福运.“全息育人”德育模式的构建途径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4] 于树增.“主体——活动——发展”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的实践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10(15)
论文作者:曾昕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德育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发展性论文; 模式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