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称谓语对比分析论文

中西方称谓语对比分析论文

中西方称谓语对比分析

赵小娟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摘 要 语言是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语言有自己的环境,但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都是与该国家的文化紧密的连在一起的。而称谓语是人们日常交际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各国文化的不同也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称谓语。中西方学者也对中西方称谓语的各种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本篇文章将从称谓语的中西方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来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说明,中西方称谓语的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 称谓语差异 差异原因 中西方文化

称谓语是指说话人在语言交际中用于称呼受话人而使用的人称指示语。[1]作为人类文明社会特有的产物和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所有的称谓都按照每个民族各自的语言文化习俗有序地存在着,帮助人们了解其在社会群体中所担任的角色和社会地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深层的文化差异。一直以来,中西方文化之间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中西方文化中的称谓语自然也就会存在差别。下面,本文利用诸多学者对称谓语所作的不同角度的研究及国外称谓语研究介绍,[2]浅谈了中西方称谓语差异,进而探索中西方文化差异,以期促进跨文化交际以及世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我又听到许先生说“无力回天”这几个字,心里突然一冷,五月天打了个寒战。十三年前,许先生这几个字送走了我的大女儿;那今朝,这几个字又要送走可怜的二丫吗?我噙着眼泪,见金宝愣在那儿,就代他送走了许先生。刚转过身,大梁跑来,拉着我就走,说:“杨先生叫你去!”

《五经臆说》现存十三条,而根据王阳明自己在《序》中所说,远不止此数,他自称“凡四十六卷,经各十,而礼之说尚多缺,仅六卷云”〔9〕918,从现存各条来看,其主体部分,虽然有不少是对于文义的解释,但牵强臆断的为数不少,正应证了“臆说”的题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王阳明解释古文献的重要方式是依凭胸臆一味牵强附会。

1 中西方称谓语差异

1.1 社会称谓

中国人在称呼自己的上司时通常会以上司的姓氏加上上司的职位头衔来呼,比如说“王处长,李局长,张所长,赵主任”等等这些称谓语。若被称呼的人没有官职,则会以该人的姓氏加上其职业来称呼,如:徐老师,刘教授,卢医生等。但由于西方国家的文化较为开放,英美国人不拘小节,并不是太在意下属是否用官职来称呼自己。[3]在西方的职场,若两者的关系较为亲密,则可以直呼其名。即使是自己的上司,用Mr.Mrs.Miss来称呼即可。[4]以军人职业为例,他们彼此间称呼会带上军衔,如“下士,上校,司令”等等。这种称谓与军人严谨的职业作风有关,但也是一种文化差异体现。除此之外,像professor(教授), Doctor(博士/医生),这类的头衔可用来做称谓语,但teacher 这类并非头衔的词语则不可以用来作为称谓语。

1.2 尊称称谓

中国人说话的时候,若不是关系特别亲密的家庭成员,或者是刚认识不久的人,他们之间一般会用一些很客气,十分礼貌的称谓语来打招呼,这时候就是“尊称”。不同的“尊称”适用于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人际关系,以及不同的身份的谈话者之间。在汉代,人们会尊称年纪大的人为“老”。这一称谓传承到了现在,被大量使用。“老”字在中国的语言文化中表示一种尊敬,是很常用的一种尊称,同时也是表示褒义的一个词,所以它并不仅仅只表示年纪比较大。一般对于年纪比较大的人,我们会称之为“老人家”,“老爷爷”,这种说法就是一种尊称。对于“老”字的褒义用法,在生活中其实也很常见,比如“老板”,“老师”等等。这些称谓语也都是表示尊敬。

西方人以欧美人为例,在英语中,表示自我称谓的只有“I”这一个词语。而这个单词在任何时候我们看到它,都是大写,这一点也间接反应出西方的价值观——以自我为中心。在古代西方世界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自谦称谓,而在当今西方社会,我们只发现了“I”这唯一的一个表示自我的表述方法。西方人并没有中方人的思维那么局限,他们并不会受家庭,孩子,工作等方面的束缚,而是相对自由地,以自我为中心地活着。

1.3 自谦称谓/敬称

传统中国是一个等级制度十分明显的国家,通常会以组织的结构性来划分组织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个职位。由于这样的等级观念很强,中国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很多社会称谓。拿一个简单的常见例子来说,中国大学生每天都呆在一个班集体这样的群体里,以此为单位,划分为若干个管理机构等级,通常由班长、团支书、体育委员这些职位组成,分别由班级中一些学生担任。他们是普通学生,但平时在班上,其他同学也会以学生干部职位来称呼他们。在奉行“平等主义”的西方观念中,他们并没有细致的区分他们的职位,而只是完成自己的任务。所以,中国人在进行中西转换翻译时,遇到这些称谓就会觉得很棘手,不知道该怎么恰当地翻译,到底是称呼头衔还是直呼其名呢。西方人并不会严格区分各组织中各类职位的叫法,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社会原因不同的体现。中国称谓语中对头衔职位的重视性也体现在翻译中。中国人可以把“president”这个词翻译成很多种不同的意思来满足称谓需求,比如说“校长,主席,国家主席”甚至“联合国主席”等。

西方文化亲属观念中没有亲疏远近之分,喜欢个体自由与独立,也更加偏爱“nuclear family”。他们并不会像中国家长一样过分干预孩子的想法,并且他们很多家庭在孩子18 岁以后是不提供生活费的。孩子会很早在外面独立打拼,然后组建自己的小家庭;他们也很少会选择与父母住在一起。因此在西方,他们很少出现三代同堂或者四代同堂的局面,因为西方人在老了之后偏向于居住在各个设施都齐全的养老院里。因此,西方人的亲属观念较中国人来说,是相当薄弱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西方在亲属称谓语种类方面的区别。

但西方则与中方又不一样了,西方很忌讳说老。如果你在美国大街上找一位老爷爷问路,直接称呼他为“old man”,他可能直接就不理你走掉了。西方人很害怕被说年龄大,他们不喜欢被说老了,所以在称谓语方面也是使用委婉语来婉转的表达尊称,比如会使用“senior citizens”来代替“old people”。

1.4 亲属称谓

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人的亲属称谓语多达110 种,且每一种称谓语都有其固定的叫法。而在西方,以美国为例,英语中只有11 个表达亲属称谓的词语,分别是“sister, brother, son,daughter, father, mother, grandmother, grandfather,uncle,aunt,cousin”。拿“cousin”一词来说,它翻译成中文称谓语至少有八种意思,如“表哥/弟,堂哥/弟,表姐/妹,堂姐/妹”等等。由此可见,西方称谓语并没有明显的远近亲疏的区分,甚至都没有性别的区分。中方却十分重视亲属称谓语的叫法,英语“grandfather”一词既可以表示祖父,也可以表示外祖父。但在中方称谓语中,外祖父是母亲的爸爸,而祖父则是父亲的爸爸,这两者完全不能等同。就如同中国旧时代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一样,女方的亲属称谓是远于男方的,两人的孩子也必须跟男方姓。

DGIWG发布的成果分为文献和注册资料2种。文献包括地理空间信息类标准与专用实施标准、技术报告、产品规范、手册与指南、标准工作路线图(road map)和早期文献,其中,地理空间信息类标准与专用实施标准规定了军方地理空间信息的构成,技术报告是推进战略实施的一种申报机制,产品规范由各成员国根据DGIWG标准在多边合作协议下制定,手册与指南规定了标准与产品规范的实施方法,标准工作路线图规定了未来的标准化工作计划及相关的工作计划,早期文献即DGIWG不再维护的文献。DGIWG现行的测绘地理信息类标准、规范和指南见表1。

2 中西方称谓语差异原因

2.1 社会原因

从中国古代开始,传统文化就十分注重自谦,而自谦的称谓语也有许多种不同的表达。在自谦称谓中一般带有“卑,愚,贱,小”等词汇。拿“卑”来说的话,自谦称谓有“卑职,卑人,卑下”,其他的表述则还有“小人,贱民,下愚”等等说法。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自谦称谓语的说法也是不同的。女人在古代地位是比较低的,所以她们一般自称“贱婢,贱妾,奴家”等等称谓,而男人的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都普遍很高,他们自谦的称谓多是“不才,臣,不肖”等等。而老者则又不一样了,老者的自谦称谓有“老奴,老臣,老朽,老汉”等等。[5]中国人习惯于以自谦的方式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与敬仰,同时在称谓别人时也相当注意礼节,这一点与西方也是截然不同。

试点启动“三派驻”探索。湖南电信探索在关键源头装“探头”,重要区域设“前哨”。一是向省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派驻纪检专员,充分发挥财务稽核把关作用,建立经济业务核算全过程监督机制。二是向省公司审计部派驻纪检专干,充分运用审计的监督职能,建立了学习培训联动、教育预防联动、监督执纪联动、线索核查联动、巡视巡察联动、整改落实联动、结果运用联动的纪检审计“七联动”机制。三是经湘潭分公司党委决议和省公司纪委监察部同意,湘乡分公司(省公司SBU 县级公司)派驻一名纪检干部,深入调研县级分公司基础经营单元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中的难点、疑点和堵点,打通“最后一公里”,解决责任落实层层衰减的问题。

2.2 家族差异原因

中国文化十分强调族群,家庭观念。人们会尽量的走亲戚去扩大自己的社交圈,用以建立强大的社会关系网络。且自古以来,中国的帝王将相均沿袭“世袭制”,子承父位。除此之外,还有“母凭子贵”等说法。中国人的安全感也来自于自己的家庭,因此中方的称谓语十分复杂。西方人把自身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与世界是分离开来的。这种自我主义的观念让他们淡化了家庭观念,从而也淡化了亲属称谓语。西方人的安全感来自于自己,如自己的事业成功等等。

2.3 宗法制度原因

另外,中国文化还强调宗法制度。宗法是一种体现了神权和人权的学院宗族制度。这种宗法制度使得人们十分看重血缘关系,必须“讲辈分,重性别,长幼有序,内外有别”。此外,宗法制度也是一种社会制度和政治等级制度,导致了汉语传统称谓语中出现大量的官衔、等级衔称呼。至于西方文化,由于受宗教文化的影响,西方的家庭观念是很淡薄的。且西方的封建历史比较短暂,由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西方人是以人文主义为主要指导思想,强调“个人本位论”的观念让他们很少依赖父母与家庭。西方人还尤其强调男女平权,他们认为孩子遗传和继承的是来自父母双方,并不是以父方为主的。西方文化中,人是不属于任何其他人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人只属于他自己和上帝。因为他们也并不重视各种称谓语的叫法。

3 结语

总而言之,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称谓语在各个方面都有所不同。本文从尊称、敬称、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来比较了其不同之处,也分析了中西称谓语不同的原因。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中西方称谓语的特色。称谓是语言的不同,更是文化的反映。我们要了解英汉称谓的语用差异,要在不同类型的语境中恰当合理地使用称谓语,减少跨文化中的语用失误,从而顺利而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

参考文献

[1] 吕敏.汉英称呼语的比较及其语用功能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7:89-92.

[2] Edward Sapir.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Courier Dover Publications,2004.7:201-205.

[3] 陈炎云.浅析汉英称谓语语用功能的对比[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40-145.

[4] 刘萍,曾文华.英汉称谓的语用对比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03-107.

[5] 陈夏芳.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使用与语用失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82-86.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ddress Terms

ZHAO Xiaoj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Wuhan Polytechnic,Wuhan,Hubei 430074)

Abstract Language is an indispensable carrier of culture,and they complement each other.Language has its own environment,but it cannot exist without culture.The language of any country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its culture.Address term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daily communication,so different cultur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also derived a variety of addressing terms.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s have also mad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ppellations.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ppellations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and further illustrate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ppellations reflec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Keywords appellation differences;difference reason;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中图分类号: H030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400/j.cnki.kjdks.2019.11.071

标签:;  ;  ;  ;  

中西方称谓语对比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