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 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目的:分析对老年人精神分裂症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结果:两组入组PANSS、WHO-DASⅡ评分较高,且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PANS、WHO-DASⅡ评分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改善其精神症状,并促进其康复。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临床护理路径;老年人;价值
精神分裂症在广大老年人群体中发病率较高,患病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及意识功能障碍,同时也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并且给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患者治疗期间开展行之有效的护理服务,有助于提升康复效果,并更好的确保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安全性。临床护理路径属于科学的护理模式,具有流程化、系统化等特点,能够将患者的护理工作以图表、文字的形式进行科学分配以及合理安排,有助于提高护理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1],本文将着重探究对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
1资料、方法
1.1线性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我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80例老年人精神分类症病患,以其接诊时间顺序为标准分组,观察组(40例):性别比,男∶女=23∶17;就诊时年龄61~87岁,均值(73.6±0.3)岁。对照组(40例):性别比,男∶女=19∶21;就诊时年龄60~88岁,均值(72.5±0.6)岁。2组线性资料在比较中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做好入院后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服用监管以及病情观察等;观察组则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措施如下:(1)首先需要组建包括责任医师、责任护士等在内的临床护理路径服务小组,护士在上岗之前需要接受临床护理路径以及岗位培训,不断提升其护理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老年患者的患病情况,针对性的制定护理计划方案,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和病情转归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2)患者在入院24小时之内,或者在其急性发病期间需要强化巡视力度,结合其临床症状表现以及检查结果等对其病情程度全面评估。在此基础上,为患者提供相应的饮食指导并进行用药宣教,向其讲解相应药物的具体用量和用法以及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等。与此同时,还需要积极加强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应对护理,为其营造舒适良好的治疗环境,保障其高质量的睡眠。同时开展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3)康复期护理,在此期间患者的病情得以改善且病情稳定,即可开展康复期护理。在此阶段内应该防止其擅自外出,并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对于存在妄想症状的患者,通过转移注意力方法,例如聊天和下棋等方式帮助其缓解临床症状。同时在该阶段适当开展康复训练指导,来帮助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4)患者病情逐步稳定好转后,即可进入第三阶段护理。此时可转至普通病房,与此同时还需加强其巡视并督促其严格遵医嘱服药,给予科学的饮食指导,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各类集体活动来帮助改善其自信心,不断提高患者的依从性;(5)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需要继续鼓励其出院后参与各类社交活动,不断改善其交往能力及生活能力。同时引导家属做好与患者出院后的沟通交流工作,充分给予其精神支持与鼓励,告知患者出院后定期回院复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评估指标
(1)利用PANSS精神症状量表对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予以评估,该量表中涵盖患者的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0~210分,分值与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2)利用WHO-DASⅡ量表对患者的精神残疾程度评估,满分180分,分值与患者的精神残疾程度成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以SPSS17.0分析,标准差以()描述,行t、χ2检验,P<0.05为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入组时观察组的PANSS评分为(63.29±4.34)分,WHO-DASⅡ评分为(78.62±2.82)分,对照组分别为PANSS(62.59±5.26)分,WHO-DASⅡ(77.95±3.06)分,两组比较中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PANSS评分为(40.13±2.06)分,WHO-DASⅡ评分为(46.16±1.18)分,对照组分别为PANSS(50.29±4.06)分,WHO-DASⅡ(53.19±2.43)分,两组比较中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使得精神分裂症的患病人数持续增多,现阶段我国临床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约为6%左右,该疾病的治疗周期长,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得以广泛应用,该护理模式能够有效为临床诊疗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对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3]。在临床护理路径当中,通过图表及文字等形式对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相关护理服务进行详细列举,严格依据护理路径表开展各项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同时也提高了临床医护资源的利用率,有助于护士与患者进行更多的有效沟通,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提升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发挥着极大价值[4]。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较高的特殊性,此类患者在其入院初期具有显著的精神疾病症状,多数表现出情感淡漠以及呆滞、少语等情况,而重度患者则表现出伤人毁物以及兴奋躁动等情况。因而严格依据临床护理路径所制定的护理时间及内容,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能够确保护理工作的如期顺利完成,并更有效的改善护患关系。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干预后PANSS、WHO-DASⅡ评分的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这也表明对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积极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升护理价值。
综上所述,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改善其精神症状并促进其康复。
参考文献:
[1]王艳霞.无陪护护理对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5):140.
[2]陈婷.人文关怀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19,32(31):94.
[3]李红,李霞.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路径式护理效果[J].黑龙江科学,2019,10(6):64-65.
[4]宋威威.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3):278-279.
作者简介:王宇洁(1982-),女,护理学专业大学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
论文作者:王宇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路径论文; 症状论文; 老年论文; 精神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