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红安县人民医院 湖北黄冈 438400
【摘 要】目的:探究急诊损伤控制复苏在失血性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失血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这30例患者采用急诊损伤控制复苏法进行抢救,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急诊损伤控制抢救,有36例患者手术实现成功,成功率为90%,出现并发症的为6例,经过治疗,全部痊愈出院,死亡4例,死亡率为10%,其中2例患者失血严重,脑死亡,另外2例患者手术后分别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对失血性患者给予急诊损伤控制复苏策略救治,控制患者的出血与感染,有利于患者的后续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损伤控制复苏;失血;损伤;应用
严重创伤失血性患者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不仅会使患者的生理功能出现紊乱,而且往往伴随出血、休克等现象,治疗比较复杂,手术成功率低。损伤控制复苏则是对失血性患者进行早期简化手术、复苏以及确定性手术[1],主要是防止患者出现低温、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不可逆的生理损害。因此急救医师要对患者给予损伤控制与复苏,抢救患者生命,增强患者再次手术的耐受力。为了探究急诊损伤控制复苏在失血性患者中的应用,选取我院40例失血性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对此做一个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了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失血性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18~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46.8)岁。其中由车祸伤导致的失血为16例,坠落伤7例,工况事故伤为10例,尖锐器物刺伤7例。腹部外伤伴随骨盆骨折为13例,胸部外伤中腹腔内出血为14例,外周血管创伤为13例。入院急救前,有18例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13例患者昏迷,另外9例患者出现呼吸性窘迫。
1.2方法 在患者进入急诊室后,立即对患者给予吸氧、监护,另外对患者进行快速静脉补液治疗。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压迫,填塞止血,主要复苏液与压缩红细胞比例应保持在1:1或以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后根据患者出血情况与病情情况,对那些出血严重的患者要给予重组凝血因子VIIa以及单位组红细胞血浆[2],然后迅速通知血库开始实施大量输血方案,输血方案要能够同时提供6U血浆、6U红细胞以及6包血小板,除此之外,还要能够提供10U的冷沉淀。由于患者的出血情况不同,对一般失血性患者给予上述输血即可,对于严重失血的患者要给予新鲜温暖的全血,使患者的出血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失血过多或出现感染等。另外,作为保持患者静脉通畅的血制品间隙中的重要原液,要严格控制晶体液的使用,做好保温工作,使患者的收缩压能够保持在90~100mmHg之间[3]。然后再与胸外科、骨科、普外科等各个相关的科室进行联络沟通,给予下一步的治疗。一般情况下,损伤控制性复苏在患者进入急诊科室就应立即开始,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控制,使其保持在90mmHg,避免出现新形成的血块再次出血,在对患者进行损伤控制复苏简易手术后,将患者送入急诊重症监护室,对患者进行体温、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H值等进行动态监测,给予患者呼吸支持,使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酸碱的平衡度得到纠正,然后再进行后续治疗。
2结果
经过急诊损伤控制复苏,40例失血性患者手术成功的为36例,成功率达到90%,出现并发症的为6例,经过治疗,全部痊愈出院,死亡4例,死亡率为10%,其中2例患者失血严重,脑死亡,另外2例患者手术后分别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证。现代的创伤主要以交通事故、工地施工以及坠落伤等为主,患者往往伤情严重,出现大量失血,甚至休克等,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医学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损伤控制复苏是治疗损伤失血性患者的一个有效策略[4]。它主要是对患者的生理功能的保护,对患者内部紊乱的一种有效纠正,使患者的手术耐受能力增强。严重创伤失血性患者抢救的时间有限,一般不适于对其进行确定性手术,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频繁的移动再加上手术准备时间,很容易错失抢救的最佳时机,使患者的病情恶化,而且对于严重失血、身体脆弱的患者来说,很难再经受手术的二次打击[5]。而损伤控制复苏正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紧迫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损伤控制与生命支持,能够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待患者的生理机能得到稳定后,再对其实行对应的手术治疗,体现了无限的优越性。本次研究中,对创伤失血性患者的控制复苏临床治愈率达到90%,体现了在创伤早期对患者进行损伤控制复苏治疗,能够极大的提升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抢救与治疗争取时间,使患者的生命体征能够趋于平稳,为接下来的手术治疗打下基础,值得临床医学的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冯冰霞.损伤控制复苏在严重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2):2492-2494.
[2]薛晓艳,刘丽娜,饶芝国.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法在失血性休克、DIC产妇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3(05):449-450.
[3]刘丽丽,王玉甫,詹永杰,等.损伤控制复苏理念在多发伤伴大出血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5(15):37-37.
[4]金平,李子龙,张智达,等.损害控制性复苏在187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4):330-333.
[5]Guidry C,Gleeson E,Simms E R,et al.Initial assessment on the impact of crystalloids versus colloids during 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J].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2013,185(1):294-299.
论文作者:刘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患者论文; 损伤论文; 急诊论文; 手术论文; 创伤论文; 控制性论文; 红细胞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