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介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应对-以手机媒介为例论文

数字媒介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应对-以手机媒介为例论文

数字媒介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应对
——以手机媒介为例

李 岩 胡建华

(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 德州 253034)

摘 要: 手机日益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使远距离沟通得以实现。但是手机媒介的出现及广泛应用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难以描述的,已成为当今社会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手机媒介传播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身体健康、学习、生活四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数字媒介 手机 青少年

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快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深入社会阶层各个方面,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及习惯渐渐被高科技改变。在很大程度上,科技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社交都提供了便利。手机媒介的广泛使用,为远距离交流提供了良好的便利条件,同时人们花费的时间和沟通成本得到缩减,使办事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家长为青少年购买智能手机,目的是方便与孩子们联系。伴随而来的各种问题困扰着人们,由于大多数青少年处于自制力差的心理叛逆阶段,因此手机上网聊天、数字游戏、看视频成为一种常见现象,畅游于各种APP之间,如QQ、微博、微信、王者荣耀等。多数青少年可能会沉溺数字虚拟空间不能自拔,认为虚拟空间才是真正独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可否认的是,青少年使用这些APP接触到许多新鲜的事物、了解最新的资讯,不再孤陋寡闻。但是长时间使用手机不但容易产生手机依赖症,而且会影响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尤其在数字游戏方面对青少年心理依赖产生影响。

媒体报道,2019年5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在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上认定“游戏障碍”电子游戏上瘾行为被正式列为“精神疾病”,并界定了“游戏精神障碍”的三大特征:无法自主控制玩游戏的起止时间、频率、强度、时长和情境等;将游戏的优先性置于其他重要事项和日常活动之上;在游戏已产生负面影响之后,这种行为仍然持续或变得更严重。另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近两年我国网民中12岁—16岁的青少年是网瘾高发人群,上网成瘾的流行率为0.7%—27.5%。这种现象已经引起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高度关注。

一、手机对青少年思维方式的影响

手机在为青少年提供方便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剥夺青少年与人面对面沟通的时间,长时间的手机交流逐渐弱化青少年面对面与人沟通的能力。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在一个朋友聚餐的饭局上,其中两个人面对面坐着不说话,却和对方在手机上聊天,这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细思极恐。由于利用手机媒介进行网上聊天隐蔽性高,不会将自己暴露在大众视野之下,而且十分便捷,因此青少年时常利用手机媒介宣泄个人情绪及阐释个人想法与意见。由于青少年正处于个人三观养成阶段,极易受到他人影响,若在这期间青少年接收到一些相左于正确价值观的言论,将使青少年的价值观受到很大影响,有可能导致青少年的诚信和责任等道德修养意识逐渐降低。

青少年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时,不假思索地使用手机媒介进行查询,虽然这种方式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寻找到精确度极高的答案,使很多青少年面对难以解决的事情时,不再从书本中查找资料,不再思考正确的解决思路,而是完全依赖手机搜索,导致的结果是使许多青少年产生思维惰性。

二、手机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影响

现在大多数手机都是可触屏智能手机,长时间使用导致青少年手指灵敏度降低。“操作手机,只需要一两根手指,其他手指的灵活性就降低了”。低强度电磁辐射长期照射会影响身体健康,轻则导致头痛、乏力、失眠、多梦、脱发等症状。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导致使神经衰绕,以至于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出现情绪不可控现象,尤其远离手机之后这种情绪被放大到极致。此外,由于一些手机页面制作精良、画面丰富多彩、效果逼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书本上枯燥的文字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产生厌倦心理,继而易产生阅读障碍。当青少年产生记忆衰退、头疼及睡眠等方面问题时,极有可能是由于手机辐射导致的。英国华威大学的杰勒德·凯都博士曾警告说,手机辐射会破坏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现在许多医学专家曾指出,手机内含有极多的有毒化学物质,包括阻燃剂、PVC、溴和铅、锡、铬、汞等重金属,而且专家指出电磁辐射会影响内分泌功能、正常的细胞代谢及造成体内钾、钙、钠等金属离子紊乱。

三、手机对青少年学习的影响

汽轮机回热系统原始设计由4台低压加热器、1台除氧器、3台高压加热器和1台30%容量的外置蒸汽冷却器[14]组成,机组主要设计参数见表1。

亲友聚会时,青少年不与人沟通,不愿意参与交流,低头玩手机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导致一些青少年变得更加孤僻与不合群,不爱与人实际交流。

四、手机对青少年生活的影响

家庭也是将青少年推向手机上网的主要原因。当青少年沉溺手机媒介带来的愉悦而导致成绩下滑时,往往会受到父母各种责备,极有可能在手机媒介中寻找慰藉,形成恶性循环。一旦这种情况成真,学习信心减弱,更厌倦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如今,大学中有这样的常见现象:课堂内,讲台上老师讲得声情并茂,讲台下大多数同学一节课都不会抬头,偶尔抬头也是因为长时间低头不舒服,甚至老师内容都讲完了课本都未曾翻开。当他们认为课堂内容枯燥乏味、听起来无聊时,就会在课堂上用手机玩游戏、发信息,导致课堂纪律变差,致使一旁认真学习学生的听课质量受到影响,不但自己对老师讲述的内容一概不知,还影响想要学习的同学。寝室内,舍友之间没有沟通,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捧着一只手机,屏幕一直闪亮,手机媒介的使用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当成绩优秀的学生接触手机之后,即使知道自己有可能因为迷恋手机而导致成绩下降,但由于自制力差且无人管束,放纵自己沉溺于虚拟的手机世界当中,再次拥有理智时,早已对手机产生心理依赖,到那时再来解决手机问题就不再简单了。

关于正确引导当代青少年使用手机媒介,抵制手机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其次,应加强对青少年使用手机行为的规范。青少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校关于手机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力度是值得特别注意的,提倡强制约束与自我约束共存,软硬兼施,才能真正实现净化课堂的目标,在这期间青少年家长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值得家长深刻注意,家长的态度决定孩子自我约束的程度。

五、应对策略

如此风趣、扣人心弦的引入,找准了学生兴趣和认知水平的冲突点,使学生一开始就能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即使无法求出结果也会去思考为什么。因为学生是一切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生效,才能实现学习状态的改变: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氛围出现生机勃勃的喜人场面。

(4)打造“书香校园”项目,汇总老专家推荐的名著,做好学生思想工作,陶冶学生情操,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奖励和引导读书有感的学生。

教育领导力是校长所有领导力的聚焦点和核心。教育质量,特别是教学质量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校长对课改方向的洞察力和敏感性,依赖特色校本课程体系的建立,也依赖校长对全体教师的专业能力的促进与指导和对全体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再次,应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多建立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社团,举办社团活动。多举行学生感兴趣的、会积极主动参加的比赛,如英语竞赛、主题绘画比赛、篮球比赛等。

另外,青少年之间存在攀比现象,手机媒介很有可能成为青少年攀比的内容之一,很多青少年拥有手机的原因是想在同学面前炫耀。随着手机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全面,品牌越来越多,导致青少年之间关于手机品牌、功能及价格的攀比现象越来越严重,手机费用越来越多,是没有经济基础和收入来源的青少年无法承担的。如果因为害怕家长的责问而不想向家长索要,不难想象这些问题最终会导致青少年走向歧路,他们的人生轨迹将会彻底改变,由此不得不引起全社会认真思考和对待。

首先,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倡导正确使用手机媒介。手机对于青少年来说只是与外界交流的媒介,而不是用来逃避现实的避难所。青少年可以利用手机查阅资料、阅读世界前沿资讯、学习想要学习的新事物,但是不可以借用手机转移注意力,逃避现实生活中不想面对的问题,遇到问题应该思考如何解决。如果因为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就可以寻求他人的指点,以深思自己的努力是否正确,哪里需要做出修改,为下一次机遇做好充足的准备。

最后,学校应强制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早晨固定时间进行跑步锻炼,下午课业结束进行游戏或者简单体操等,不仅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放下手机,还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生活与教育可谓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许多知识在实际生活中都有应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了“过什么样的生就受什么样教育”的理论,其认为生活会对教育产生影响。由此可见,生活与教育间的联系之紧密。当前,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人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学好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生活服务。这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知教育理论可谓是不谋而合,这也为我们践行行知教育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

学校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还需要提高学生参加校园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个人的精神文化,强化学生的身体健康,致使学生脱离手机的束缚,促进学生个人生活阅历的积累。

现如今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因为忙于工作或经常外出,长时间不在孩子身边,手机成为与孩子联系的唯一渠道。但是由于青少年自制力差,没有家长的长期督促和陪伴,他们会感到孤独,常常有手机不离手的情况。青少年借用手机了解一些有益的资讯,会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就会对青少年的思维、健康、学习、生活等产生消极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青少年沉溺于手机虚拟世界只是想找一个人陪伴自己。青少年沉溺于数字媒介的问题不只是自身的问题,家长、学校要思考,并及时做好心理辅导。要减少这些问题发生,需要三方共同努力、积极配合。

参考文献:

[1]东方财富网.世卫组织正式认定:电子游戏上瘾被列为精神疾病[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4681370120491616.

[2]李艳.手机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3]张玉阳.大众文化背景下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D].石家庄: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

[4]姜梦雨.大学生手机媒介使用及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5]手机对青少年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EB/OL].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02408968.html.

通讯作者:李 岩

指导老师:胡建华

标签:;  ;  ;  ;  

数字媒介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应对-以手机媒介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