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华 四川省仪陇县化马小学校 637600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而阅读能力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和素质,与获取知识、提高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都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兴趣;方法;练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88-0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小学生可塑性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兴趣是前提
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阅读兴趣要抓早抓小抓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之前,教师要根据文章的体裁、内容收集大量关于所要教授篇目的资料,给学生做好阅读的导入。学生就会带着极大的兴趣,认真地阅读下去。比如:我在教授《最后一分钟》这篇课文时,我在课前收集了“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历史资料,以及邓小平爷爷和撒切尔夫人就香港回归祖国交谈的背景,图文并茂的讲解给学生,于是学生对了解本课的内容已迫不及待。
二、方法是关键
1、注重文本,形成语文阅读能力。
文本就是经典范例,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学中要紧扣文本。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怎么样,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多读课文,读懂课文。如教读《草船借箭》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诸葛亮既然知道周瑜在设计陷害,为什么还要满口答应,立下军令状,喝酒后才离开?”。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研读、讨论,明白了这正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他运筹帷幄,知道在联合抗曹的时刻,对方必须识大局、顾大体,这样做既体现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又体现了他的神机妙算。
2、加强词句训练,提升阅读能力。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把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学会运用。
3、鼓励学生质疑,激发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通过一篇课文的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学生一经启发,积极性就会高起来,认真读书,主动发现的问题也会多起来了。学生的求知欲强了学习兴趣也深了。如教学《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时,学生纷纷提出问题:“为什么弟弟要跟着妈妈住在女牢房里?”、“为什么弟弟每天要由特务押着去上课?”、“特务为什么要监视弟弟上课?”、“在监牢里,弟弟为什么能把各门功课学得很好?”、“弟弟为什么这样刻苦学习?”……所以,善于鼓励学生质疑,学生就会主动学习,就能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4、学会批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告诉大家:学习时一定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语文阅读时,做好批注不仅可以使头脑保持清醒,而且有助于思维和记忆。批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在主要观点和重要内容部分划线;在关键词下圈点;在空白处写上各种评注、疑问、答案、要点的归纳;对文中不理解和值得揣摩和探讨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划出来,以便过后再思考;对领悟之处也作特定的标识,以备忘却,必要时还可用几个简单的词进行旁注等等。在批注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做读书笔记,培养做读书卡片的习惯。将文章的内容浓缩在小小的卡片上,将书读薄,将优美的语句或新了解的知识摘抄下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为以后的作文或写作打好基础。
5、尊重学生阅读个性,培养创新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更在于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意的感悟。培根说过:“凡有所读,皆成性格。”学生对文章的鉴赏感悟,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在读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希望所在。因此,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鼓励学生提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或者解决书中或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在阅读中,会对一贯的、公认的模式、结论提出异议的阅读能力其实就是学生的一种有深度的求异思维的体现,应给予高度肯定。
三、练习是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的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反馈阅读理解的情况。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领会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口头作文,练习写作小片断,课堂小练笔等。
四、习惯是保证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放在首位,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魏书生说“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重视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时间内能见效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进行训练。
参考文献:
[1]陈宪芳.“浅析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学周刊》.2012.(17)
[2]黄小红.“培养儿童阅读能力的主要策略”.《今日教育》.2015年第10期.
论文作者:鄢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课文论文; 习惯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句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