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途径:政府主导,地域间协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域论文,主导论文,旅游业发展论文,途径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大旅游”离不开“大调控”、“大协作”
“大旅游”离不开“大调控”。旅游的产业群体特性决定了它对宏观调控有比较强的依附性,它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引导。在管理体制上,要体现一个“大”字,宏观调控各行业各部门,努力克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需由政府要员挂帅的“大”机构才可以对那些与旅游相关联的方方面面,如规划、建设、布局、价格、治安以及游、娱、购、吃、住、行等进行全方位管理,规范其行为,使其协调发展。
“大旅游”离不开“大协作”。旅游业的广阔特性要求有打破地域界限的协作。如新疆这样一个区域广袤的地区,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旅游的发展仅仅靠一两个中心城市发挥作用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一个中心城市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毕竟是有限的。同时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各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存在都有着客观的必然性,而且每个中心城市都各有其功能与作用。特别是旅游地理、自然资源等方面更是各有千秋。所以,只有搞众多城市的大协作,打破景点之间、部门之间以至区域之间的壁垒,把各方面的人、财、物以及各种旅游要素更有效地组织利用起来,旅游业才可能更具有吸引力,更具有发展前景。
二、加大政府主导作用,促进旅游业顺利地发展
旅游业需要一个好的社会综合环境,单个部门或企业永远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要促进旅游及旅游企业大发展,必须加大政府主导作用。
1.做好旅游业发展规划工作。目前新疆各级政府已在规划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自治区宏观上已确立总的发展思路,按照营造大环境、着眼大区域、发展大旅游的思想,突出地域特色,把独特的自然风景、文物古迹、民俗风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孤立单一的景点建设转到谋求区域联合,综合开发,形成以点带面、点线结合的旅游格局。各地州现在都已经或正在制定“九五”和2010年的旅游发展规划。关于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与规划可以有两种考虑,一是单独制定,二是可以放在“九五”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之内。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应该多从环境适应性来考虑,适度开发旅游资源,强调包含环境保护的内容。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对规划进行不断完善,使之更科学化,转变过去那种单纯依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盲目追求外延扩张型的发展方式。真正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地进行资源开发和旅游景点、旅游设施的建设。
2.政府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两部分。在软件方面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深对“对外开放”的理解,不仅要搞好对国门以外的开放,而且要搞好对国内其他地区的开放,形成一个有效的投资推动机制,包括形成通畅、有效的信息渠道,统一的协调机构,具体的投资鼓励政策,必要的金融支持,形成一整套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等。在硬件方面则要有明确的小区规划,具体的投资方案,有电力、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保障。总之,根据资金供给的可能性和市场发展状况,合理确定旅游基本建设规模,充分挖掘潜力,利用好现有基础设施。
3.加强对天然景观的保护。天然景观是指因自然发展而形成的山光、水色、冰川、沙漠、洞穴、森林等具有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不经人工雕饰的景观,亦称地质旅游景观或地质遗迹。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在对天然景观保护方面的工作远远不够。如: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硅化木景点,1995年以前基本处于自然状态,当时化石被偷盗,被击打,损坏严重,1996年国家旅游局投资建立硅化林园加以保护。目前已修了大门及部分铁丝围墙,对院内10余处横卧及直立的较大硅化木进行了重点保护。然而,时常有人怀着猎奇的心情偷偷敲打采集硅化木。在其他景点内,也有程度不同的资源开发不当影响了旅游景观。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先立法,这样政府才能加强保护力度,领导有关部门依法开发和依法保护天然景点,真正使我们的天然景观明天美丽依然。
4.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但并不意味着任其发展不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旅游生活污水、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旅游交通、建设对植被的影响,旅游狩猎对生态的影响等等都是旅游业的负面影响。注意环境保护,防止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保护人类生存空间,这既是基本国策,又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任何人都不能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损毁美好的家园,任何开发都不得以损害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
政府要认真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推动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实现旅游资源的永久利用;反之就可能对旅游业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为此,政府必须组织各部门加强旅游环保工作。
(1)建立健全旅游区环境保护制度,强化执法监督检查。 目前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还比较差,因此有必要利用法律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来协调经济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培养、提高人们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规范旅游者的行为。如天池景区规定了不得乱丢垃圾、不得随意选择烧烤或野炊地点、不得砍伐树木等公约。
(2)加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与保护, 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环境并重,建立生态破坏限期治理制度,促使开发者对开发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进行恢复治理。天池管理局针对植被破坏严重的问题,加大植被恢复工程的力度,采取人工喷灌种植方式,确保种植、喷灌、保护三到位。
(3)加强旅游区的环卫管理工作,对旅游区的废物、废渣、 废水做到妥善处理。科学地处理废水垃圾,使之再利用。
三、加强地域间协作,促进旅游业大发展
1.联合开发一批文化古城,促进文化宗教旅游。我们仍有不少很有价值、很有优势的资源未能得到很好的宣传、利用。首先,以北庭都护府城址、楼南古城、六运古城等为代表的古城古迹类,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保护文物,对研究我们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历史有着重要价值,并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是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其次,宗教资源也很丰富。一是佛教,现在古道边仍留有西大寺、千佛洞、东地大庙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由于出土大量回鹘时期的壁画及回鹘文题记,历史价值极高,对世界各国专家学者有很大的吸引力。二是道教,在高昌地区流行甚广,以天池娘娘庙、铁瓦寺为主的道教文化遗址,至今还保留着举办相当规模的三月三祭拜活动,每年都有台、澳同胞赶来参拜。三是伊斯兰教,有很多大清真寺具有观赏价值。如果适当地宣传,为访祖、寻根、觅遗迹提供方便,可开发相当规模的文化宗教旅游。
2.跨地区搞资源配置,接通各地黄金旅游线。只有地域间的联合,才能打破行政界线,扩大旅游范围,达到最佳的资源配置。1999年初,新疆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昌吉、石河子五地州联合成立“乌鲁木齐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委员会”,经协商联合开发旅游资源,开通五地州的黄金旅游线,即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向东线、西线辐射,这是古丝绸之路的三条主线,围绕三条主线开辟不同景点组合的旅游线路,达到延长旅游时间、扩大旅游范围、增强吸引力、加大经济效益、促进大旅游的目标。
3.开辟新的项目,充实旅游内容。积极创造条件,搞好冬季旅游,特别是开展天池冬季滑雪、滑冰活动,打破新疆旅游只在7、8、9 三个月的老格局。开展城郊型休闲旅游。这是针对城乡居民提出的在节假日里休闲、度假、娱乐的经济实惠的旅游项目,也是我国城乡人民生活发展的必然趋势。昌吉市地处乌鲁木齐市近郊,完全可以开展城郊游,以园林宾馆为中心搞园艺场、二道坝景区范围内的城乡居民节假日旅游,开展游泳、保龄、果园野餐、鱼塘垂钓等项目。
4.联合起来全面开展宣传攻势,把旅游推上一个新台阶。新疆土地辽阔,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除极少部分已开发,绝大部分珍贵的资源还鲜为人知。人们只知道九寨沟,可有多少人知道新疆的高山湖泊天池、终年积雪的博格达峰和绵绵几千里的天山风光;世人知道甘肃有座鸣沙山,可有多少人知道新疆木垒堪称世界第一的鸣沙山群……即使国内人士也知之甚少,更何况国外旅游者。扩大对外宣传、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是发展新疆旅游业的当务之急,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各地州要联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有步骤、有计划、全面完整地推销我们的旅游。在宣传做法上要有针对性,对学术研讨、观光度假、宗教旅游等不同客源的要求,投其所好,从而产生吸引力。在宣传手段上尽可能多样化,如:利用广告、电视、电影、书刊、展览、体育、商务等多种形式进行。在宣传力度上,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有一定的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