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教学法的研究与探讨--对新编中学英语教材的思考_交际能力论文

交际教学法研究与探讨——新编中学英语教材所引发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法论文,新编论文,英语教材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民教育出版社从1988年开始与英国朗曼公司合编的中国九年制英语教材,于1993年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此套教材一改以往教材单调乏味的局面,以全新的风格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受到了普遍欢迎,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它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本高质量英语教材,本文就其最大的特点──交际法做如下研究与探讨。

一、交际法的理论依据及其发展情况

交际法的理论依据尚未定型,其现存的依据在于:学习外语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结构形式,重要的是为了培养能力,这包含了两个既存在联系而又不同的观点。前者来自乔姆斯奎的语言能力说,后者来自海姆斯乔氏的理论,要点之一是关于语言能力与语言行为的二分法概念。语言能力指的是人具有识别和理解句子的能力,并能对语言材料进行归纳,推导出语言规则,生成合乎规则的句子。他认为这种能力是说活者潜在的语言知识,语言行为只是语言能力的实际表现。他说语言学的对象应该是语言能力,语法就是对语言能力的描写。这种理论使语言学习对象由形式转向了内容。海姆斯在1971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被认为是交际法的直接现象依据。他的交际能力说深受社会语言学的影响。他和瓦尔斯等人认为:乔氏的语言能力说抽去了社会文化特点,舍弃了语言文化功能。因为语言始终都离不开社会而存在。他的交际能力说补充了乔氏的语言能力说之不足,并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社会文化因素:

1、语法的正确性

2、语言的可行性,指有些话语语法虽然正确,但人们却不那说。如lwalk on foot:

3、语言的得体性,这是指语言应适合于对话双方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心理等因素;

4、语言的可接受性,指语言适合于环境。

阿布给交际能力所下的定是:交际能力是一种语言能力、社会反应能力、逻辑能力、论证能力、符号学能力。维多森认为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之间犹如规范语法和应用语法之间的关系。两者应有机统一起来。

综上所述,乔氏只将语言能力作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不全面的,应该把语言行为也列入语言学研究对象;在外语教学中,只传授系统语法知识是不够的,应将交际能力定为主要目标之一。

二、交际式教学法与结构传统式教学法比较

1、外语教学大纲编排上:(见下表)。

2、在教学顺序上,结构教学法是:介绍新项目→操练→结合实际场合运用;而交际式教学法是:运用已知语言材料展开交际活动→介绍新项目→就个别主要的项目进行操练。

结构法以语言形式为重点,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在英语教学中是需要语言的操练,但要教给学生的是通过语言的交际,而不是为了交际的语言。交际法就着眼于语言内容,使双方达到互相了解的目的。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正在于此,而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语言形式。同时也应该注意如何处理好语言操练和语言交际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为通过语言操练使学生掌握语言形式,这是培养学生用语言交际的必由之路。所以语言操练和语言交际既有不同的一面,又有联系的一面。

在教学过程中,结构法也有似交际形式的“假交际”。例如:

Teacher:what's thos?Sfudentls:Jt's a book (desk map etc)

或Teacher:what's your name?

Student:My name is Li pingTeacher:Are you Li ping?

Student:Yes,l an

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交际,只不过是句型和单词的操练。交际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双方了解不知道的信息,都知道情况的谈话不是真正的交际。当然在课堂内创造完全真实的交际环境是不容易的,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课堂交际类型通常有四种:

1)纯教学交际 。这种交际行为是围绕课堂活动展开的,包括要求学生作出解释,教师给予解释,以及一切有关课堂作业和活动的提示和引导。这种交际行为也包括任何以语言交际为中心的话语。换句话说,有关语言的一切操练均在此列。这种交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不足是占用课堂时间较多。

2)模仿性交际。这种交际行为特点是,学生熟记和背诵对话、课文,重复教师或磁带所给的范例,或利用对话进行表演,开展句型操练和小型会话。这里主要指再表达练习。它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3)模拟交际。在这种交际中,学生应该表现出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为他们得根据情景、剧本或零乱的图片编成对话,根据情景剌激,本能地作出反应,参加模拟讨论会和角色表演。学生必须更多地参与属于他们自己的,并能使他们更自由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讲话。

4)真正的交际。在进行此类交际活动的时候,学生代表他们自己对话;在组织和活跃小组活动的各个阶段中,以及在小组作出决定的时候,他们都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交际。同样当人们在进行创造性练习,自由讨证,开展真正的辩证、解答问题、结构事故等活动时,也都涉及到真正的交际。

为促进交际能力的应用,我们认为,既要重视前两种类型的交际,也要重视后两种类型的交际,两者不可偏废,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3、其它方面的比较

项目 结构法交际法

课堂类型 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中心

学习动机 较弱 较强

学习途径 中文翻译通过结构学习语言 英语教学通过交际使用语言

学习状态 被动 主动

学习兴趣 不大 较浓

实 践 量 少多

实践时间 短较长

实践范围 窄宽

效果各项技能发展不全面各项技能发展较全面

三、对于交际法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在对待交际法的态度上,我们不要走极端。在现代外语教学史上,一个时期强调这种教学法,另一个时期又强调另外一种,于是往往把原来的教学法说得一无是处。在外语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法相结合的手段,所谓新的教学法,还要经过长期的实践验检

2、要做到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统一。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二者都掌握得比较好。没有语言能力做基础,交际能力就会成为无本之木。如果谈话错误百出,就谈不上恰当与否,如果初学者的整体功,如在词汇理解和运用拼写法、造句等方面较弱,也谈不上交际能力的训练。

3、编写交际法教材的核心问题是:怎样使题材、功能和语法(系统性和渐进性)融为一体。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顾此失彼,达不到交际的目的。

4、交际法的运用对于教师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语言学、教学法的运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行交际法,必须重新训练教师。教师必须在理证和实际运用上吃透交际法,再加上较好的口语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尽管交际法的原则和某些方法可在广阔的范围内运用,但绝不是任何教学单位能够在短时间内全部转移到交际法的轨道上来。

现在,变化多样的、令人欣然参加的交际实践活动,将取代以多年来令人生厌的机械练习。以交际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大纲编排和课堂设计的进步,势必使语言的学习速度有所提高,质量有所改进。

标签:;  ;  ;  

交际教学法的研究与探讨--对新编中学英语教材的思考_交际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