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宜州市精神病医院 广西 河池 546300)
【摘要】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96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认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认知护理干预;精神分裂症;抑郁;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306-02
对于精神分裂症并伴有抑郁行为的患者,一旦在治疗期间出现任何一种危险举动或者不当行为,就会对医院的正常秩序造成不良影响[1-2]。以往常规护理模式,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而通过科学有效的认知护理干预则可以减少不良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进一步证实认知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在这里以我院的96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96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26岁~70岁,平均年龄(48.5±3.6)岁;观察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23岁~71岁,平均年龄(49.2±8.2)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患者日常生活护理、强制性措施、保护性约束、监督服药、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
本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2.1建立信任关系,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生活、社会情况,认真倾听,适时共情。
1.2.2.2指导患者对合理情绪的认知,告知患者激发事件与异常反应之间的认知与信念,让患者知道认识到自动思维的影响。
1.2.2.3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使患者面临可能引起的焦虑情景等,让患者对自身的负面情绪进行评价,并告知患者在压力情况下,所产生的负性认知,鼓励患者用另一种方法思考,积极自我对话,同时,指导患者消除负面情绪的方法,帮助患者重新自我评价,不断地指导和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1.2.2.4指导患者以笔记形式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记录并分析,并不断地纠正错误观念。
1.2.2.5 帮助患者制定日常活动计划,为患者安排愉悦的活动,并让患者记录自己的感受,进行放松训练,一周2次,一次45分钟。
1.3 评价指标
本次调研中共涉及到2个量表,分别是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按照常规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
3.讨论
认知干预是在1990年前后推出的第二代认知治疗,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不良认识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3]。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它不仅可以帮助病人分析病因,纠正不良的认知行为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还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控制感及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等。如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认知护理干预,建立一对一的交流方式,也为患者敞开心扉诉说心声提供了前提,通过讲诉自己内心的想法无疑可减缓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结果显示: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说明了认知行为干预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认知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实施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还可完善患者在处理生活事件方面的应对方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季彩芳.认知护理干预对抑郁症病人认识障碍影响的研究[J]. 家庭护士旬刊,2014(3):198-199.
[2]杭琤,刘希红,张侃.认知护理干预对改善OPCAB病人情绪状态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4):479-481.
论文作者:韦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
标签:患者论文; 认知论文; 抑郁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量表论文; 焦虑论文; 自评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