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特色的内涵及其创建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涵论文,原则论文,特色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18X(2006)08—0015—03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个性,就没有特色;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特色,就很难有大的发展。可以说,追求学校特色是现代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关于学校特色的困惑
一所拥有真正特色的学校,就是一所个性化的学校。办学个性化是学校的追求。因此,许多学校都非常注重特色建设。有些学校把特色建设当作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抓手,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是,目前人们在理解学校特色上存在许多困惑。有人称之为“教育特色”,有人称之为“特色教育”,还有人称之为“办学特色”。为什么有如此多的称呼?它们的内涵一样吗?一些名校校长宣称:学校在任何一个项目上都有自己的特色,无论是数学、语文和英语等学科,还是环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新设项目,以及科技教育、铜鼓乐和排球等,都是学校的特色,学校的问题不是没有特色,而是特色太多。这种看法正常吗?有一些薄弱学校,打着特色旗号,招收特色班学生,大肆敛财,其所谓的特色,无非是所在学校相对优势的项目。这些项目是真正的特色吗?
现在的问题是,几乎每个校长都说自己的学校有特色,但逐个拜访这些学校,却给人以“千校一面”的感觉。诚然,学校容易使人产生“千校一面”的感觉,正如美国著名学校教育研究权威约翰·古德莱德教授所言:“学校是不同的,但学校教育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学校在它们的管理系统和人际关系上是不同的,但学校教育在任何地方都是大同小异的。”古德莱德和他的调研组在美国各地选择了38所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和高中,并访谈学生、家长和教师,总计有1016个班级接受观察,1350位教师、8624位家长和17163位学生接受调查访问,最终发现学校之间存在着一种“奇怪的、难以描述的雷同”,如“座位的安排、使用的教材、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角色和教学方法”均大致相同。① 古德莱德认为,这种学校教育模式并不是各学区和各州所提倡的教育政策的直接反映,“看过大多数州对学校教育的指导方针之后,我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这整个领域是一个概念的沼泽地。”② 尽管有教育政策的支持,允许不同的办学模式,但在古德莱德看来,许多模式仅仅是理念或概念层次上的,远没有变成实践层面上真实的东西。上述材料说明,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存在“千校一面”的情况,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其实也说明,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特色相当不容易。
那么,到底如何理解并创建学校特色呢?
二、学校特色的内涵
特色,指的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所谓学校特色,按照著名教育学者孙孔懿先生的看法,就是“办学主体刻意追求逐步实现的学校工作某一方面特别优于其他方面、也特别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稳定的品质”。③
有关学校特色的定义很多。有些人从通俗经验意义上讲学校特色,谈的是学校特色所指向的对象;有些人从抽象意义上讲学校特色,讨论的是学校特色的内在标准。我认为,对学校特色要做全面而客观的分析,既要考虑经验层次上的通俗用法,也要考虑抽象层次上的内在标准。
1.经验层次上的通俗用法
许多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主要是从经验层次上讨论学校特色。经验层次上的学校特色,不探究学校特色的深层次内涵,而只是考虑其具体指向的对象,即学校工作的哪些方面可以体现特色。就学校特色的对象而言,其范围非常广。学校中的任何人、事、物等,均有可能体现特色,比如学校景点、建筑设施、课程、学科教学、课外活动、领导方式、学校文化、家校合作、道德教育、体育以及教师素质结构等,都可能是发展学校特色的素材。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许多人都在谈学校特色,但是用词不一的原因所在。有的特色指的是学科特色或教学特色,有的指的是体育特色,有的指的是科技特色,有的指的是环境特色,有的指的是管理办学特色……
搞清楚学校特色具体指向对象非常重要,它至少表明,我们在任何一个项目上,都可以投入时间和精力,把它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学校的特色。我们应该系统地考虑学校教育的每一个项目,发展每一个可以发展的教育项目,切忌自己设限而窄化学校特色的范围。
2.抽象层次上的内在标准
毋庸置疑,仅仅了解学校特色的范围是不够的,更不应该把学校特色的指向对象当作学校特色本身,因为这样容易导致理解上的肤浅化。学校特色有其自身的内涵,只有搞清楚其内在标准,我们才会明白什么样的特色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特色。
结合当今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及政府、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期望,我们可以把办学特色理解为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优质、稳定的教育特征。换言之,独特、优质、稳定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内在标准。
(1)独特
独特性是学校特色的首要标准。“独特”是指学校教育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目标,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风格。孙孔懿先生认为,学校办学特色既可以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也可以表现为“人多我少,人有我无”。这里所指的就是它的独特性。“独特性”要求我们在发展学校特色时,必须独辟蹊径,强调“用心”和“创意”。
(2)优质
“优质”是指办学特色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培养的人必须是符合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要求,体现社会发展需要的、有适应能力的优质人才。优质性是学校特色的基本属性,也是学校特色的决定性因素。正是因为有了优质性,学校特色才会得到公众的承认和同行学校的仿效,才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特色,往往以优质办学质量作为支撑,它必定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而且在教育教学上体现很高的水准。
(3)稳定
学校特色是学校领导和全体员工在某一方面长期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地努力的结果。如果学校管理工作者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根本不可能形成学校特色。学校特色在其探索、实践、完善的过程中,尽管办学者需要不断修订方案,但其宗旨和最终目标应当是清晰、稳定的。学校特色的形成殊为不易,它往往需要几代校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新校长在上任时,保护学校特色,正确地把握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但有相当一部分新校长不知其中奥妙所在,为显示自己能耐,往往“新官上任三把火”,搞自己的一套,对原有学校特色产生毁灭性的打击。这种现象无助于学校特色的稳定和发展,应加以避免。
学校特色的对象昭示了发展特色的具体方向和可能性,学校特色的内在标准向我们提供了特色的内涵。客观而言,创建学校特色既要确定它的具体指向对象,使学校共同体成员有一个工作重心和奋斗方向,又要始终如一地把握特色的内在标准,对学校各项工作提出高标准和严要求,优质、高效地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另外,“独特”、“优质”、“稳定”这三个内在标准是否达到,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评价。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特色不是自封的,而是社会认可的结果。换言之,并非某某学校打出某某特色的旗号,就必定具有某项特色,只有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特色。正如孙孔懿先生所言:“任何一种真正的学校特色,都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学校自诩的,也不是靠有偿新闻‘加工’出来的,而是货真价实,有目的、有计划、有过程、有成果,经得起检验的。”④
闫德明教授认为,学校特色可以分为初创阶段和成熟阶段。学校特色在初创阶段是指“学校工作某一方面特别优于其他方面,也特别优于其他某些学校的一种办学业绩,属于工作层面的办学特色,具有局部性和发展性的特征”,学校特色在成熟阶段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一种办学风格和文化传统,属于思想层面的办学特色,具有整体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⑤ 我们认为,这种划分方法与上述针对指向对象和内在标准分析学校特色是一致的。所谓“初创阶段”,指在某一个方面或者说某一指向对象上显示了特色,而“成熟阶段”则从具体指向对象深化到内涵,对特色的理解因触及内在标准,所以更为深刻。
三、创建学校特色必须注意的四项原则
从管理角度看,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策略,或者是执行学校发展策略所获致的成果。创建学校特色必须注意以下四项原则:
1.发展学校特色必须以学校教育哲学为指导
学校办学特色的追求,必须在学校教育哲学指导下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办学特色的灵魂。
对学校特色的研究,国内外都非常重视。资料表明,国外许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学校教育哲学,其办学特色的形成往往是在学校教育哲学指导下进行的。如美国西点军校享誉全球,其学校教育哲学体现为“责任、荣誉、国家”;英国伊顿公学以优质学术课程和严格管理闻名于世界,这与它把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优越感和自信心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注重性格铸造、团队精神培养和领导特质训练这一学校教育哲学有关。帕夫雷什中学原本是前苏联乌克兰境内的一处地理位置偏僻的十年制普通乡村学校,后来却成为闻名遐迩乃至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这与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这所学校当作实践并发展其教育信念的基地有关。这所学校的教育哲学就是培养和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而实现全面发展教育,就是要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相互渗透和互相交织,使这几方面的教育呈现为统一的完整过程。
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共同体成员的教育信奉,学校的使命、愿景和育人目标是其主要内容,其中育人目标是核心,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是学校教育哲学的核心问题,以此为核心,对学校的使命、愿景进行系统、综合的思考,构成了学校教育哲学的主要内容。
学校教育哲学的形成,有助于学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英、美等一些国家在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著名学校,这些学校的特色非常明显,它们都是在学校教育哲学指导下形成的。其对特色的定位既考虑教育本身的要求,又考虑学校的优势,更考虑社会的需求,因而它们的特色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
2.学校特色必须符合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如前所述,学校特色的指向范围非常广,学校工作的许多方面都可以体现学校特色,优势学科、物质条件、校园环境、教师水平、校长管理风格,甚至个别体育项目、个别艺术项目,如果能够扩大影响,都可以成为学校特色。
但是中小学在创建学校特色时,要切忌表面化和肤浅化。有些学校创建特色动机不纯,或者以某项特色“一俊遮百丑”,借助特色掩盖学校其他工作的不足;或者一二三四罗列一大堆“特色”,借助特色吸引生源甚至大肆敛财。还有些学校在创建特色时,曲解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学校投入大量资源来追求某些功利性的狭隘目标,而漠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发展学校特色的健康之道。
学校特色创建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整体而言,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以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为依据的。学校特色的创建和发展也不例外,它必须符合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凡是不符合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活动,均不能称为特色。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如果有学校眼中只有某项狭隘的目标,而忽视了全面发展教育,哪怕这所学校取得了一些成果,也不应该提倡,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特色。例如,某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采取军队式的魔鬼训练手段,企图培养某个项目的体育选手,因其违背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因此其训练过程和训练成果,就不可称为“特色”。
3.学校特色必须反映教育公平
追求卓越和实现公平是民主社会的两项基本原则,也是学校教育的两项基本原则。因此,学校特色除了应该追求优质教育之外,还应当反映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指学校公平地照顾学生的学习利益,不仅仅是向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还包括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要,向学生提供不同的条件,给予学生不同的待遇,评估学生不同的智能方面的成绩。具体而言,学校的各项设施和活动,均应本着公平原则,谋取学生的最大学习利益。因此,发展学校特色时,固然应当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但也要注意到公平原则,切莫只考虑少数学生的学习利益,更不可以此为代价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利益。现在,有许多学校一旦拿下“特色学校”的称号,马上就会办“特色班”,由于不注意教育公平原则,“特色班”会演变为“特权班”,进入这类班级的学生享受种种特权,而普通班的学生则没有,这种现象应当避免。
4.学校特色必须渗透到学校生活之中
学校特色一经形成,就应当渗透于学校办学活动的全过程之中,渗透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应该局限于结果即所谓学生的特长发展上。国外对学校特色的研究,更重视“特色”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性,而不是把特色看成一种孤立的教育现象。
事实上,学校特色往往与学校生活结合在一起并渗透在学校生活之中。某一个教育项目,经过教师的努力和校长多年的苦心经营,成为学校特色。它既可以体现在某些课程尤其是校本课程上,也可以体现在教育教学上,因为真正的学校特色具有优质性的特点,必然会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上有所体现。真正的学校特色最终必然会体现为学校文化,所以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有密切的关系。学校特色还是学校进行教师队伍建设效果最好的一个领域……一句话,学校特色必须渗透到学校生活之中。
注释:
①② Goodlad,John I.A Place Called School,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84.p246、p48.
③④ 孙孔懿:《学校特色的内涵和本源》,《教育导刊》,1997年2/3期。
⑤ 闫德明:《学校发展的战略定位与特色设计》,《教育探索》,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