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蒙城县供电公司 233500)
摘要:配电网规划是整个配电网建设和发展的开始,也是整个电力网络功能和安全项目的实现基础,对于配电网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区域的经济建设和区域电网组建。本文主要对配电网工程规划管理作了简要概述,并通过分析当前配电网工程建设规划和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希望可以对当前的配电网规划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配电网工程建设;规划与管理;研究
配电网规划工作的落后给配电网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造成配电网长期超负荷运行,而且还容易出现跳闸、断电等现象。新时期的配电网规划和管理工作要重视起来,明确配电网规划的目标基础,加强配电网的设计基础建设,制定合适的配电网规划技术标准,使配电网工程建设项目顺利有效的实施,从而实现配电网的价值。
1、配电网工程规划管理概述
配电网规划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目的就是保证电网能够满足未来某一段用电发展的需求,并且要满足运行平稳、可靠、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我国对配电网规划的年限一般为5年,规划流程采取的是最典型的流程。基于配电网规划工作的特殊性,配电网规划具有接线模式多样,呈辐射状结构运行;电源供应的不确定性;环境对配电网络的影响比较大;政策法规的变化等特点。配电网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负荷用电预测、制定规划目标、评定电力平衡、制定分期电网规划方案、选定建设规模与投资规模、进行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估[1]。
2、配电网规划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规划管理工作体系不完善
首先配电规划管理流程没有覆盖到配电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规划管理体系是根据不同部门的职权行使不同的管理权限,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结果造成对配电网建设规划与现实项目要求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等;其次对用户配电网工程建设缺乏规划管理。配电网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将配电网规划与用户需求信息进行整合,便于配电网结构的合理性,但是当前对用户配电网规划的不了解导致电网规划要被动的适应用户的需求,增加了电网改造的费用支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2规划结构没有实现最优化
在配电网规划过程中,我们强调短期电网规划,而忽视中长期的电网规划,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用电量的快速增长,需要配电网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未来的用电负荷,进而满足当前以及未来用电需求的发展,避免出现重复建设的浪费;同时一些地方在配电网规划时存在着目标不明确问题,他们不清楚到底要建设什么结构的配电网,配电网到底要满足哪些用户的需求等,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电力部门在配电网规划时缺乏对市场的深入调研,缺乏与住建部门的沟通交流。
2.3 规划管理工作没有完善的保障机制
首先配电网规划人员的配置不足。目前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规划设计执行均由相同的部门完成,这样就会因为人员有限而工作任务大造成规划编制质量的下降,同时由于当前电力系统体制的因素,更多地规划管理人员将工作重心放在规划管理过程和电网规划过程中,而没有对配电网规划工作形成足够的重视;其次与规划设计相关的资料共享性不高。虽然计算机系统在规划设计中得到了应用,并且在调度、设备以及资产方面建立了完备的应用系统,但是其共享性不高,同时该系统的信息更新速度非常慢,而且信息的完整性也不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配电网规划管理优化的措施
3.1 确定基于目标管理的规划管理思路
目标管理重视人的因素,通过建立明确的目标,利用人的能动性实现目标。首先要制定具体的规划管理模型,实现对配电网建设规划的全过程管理,并且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将规划管理体系细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其次电力规划要合理的划分规划层次,在做好短期规划的同时,还要对中远期的电网规划,实现近中远规划的结合,避免配电网建设投资、建设的重复,同时在配电网层次上也要强调主网规划、高压配电网规划、低压规划等。
3.2 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
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是配电网建设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配电网规划管理人员要深入市场进行主动服务,及时掌握当地经济发展目标,以及用电客户的需求等,进而根据这些要求提供优质的服务;电力企业要加大对安全用电、电力设施建设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保护配电设施的意识,提高人们对配电工程建设的关注;电力企业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为配电工程建设、电力设施保护提供相关的政策文件。
3.3加强配电网规划过程中的协作与沟通
配电网规划单位要搭建好各类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真正促进配电网信息共享和各部门协同工作,要建立以基层局为中心的信息反馈和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召开配电网规划相关的辅助和协调会议。对于线路重过载问题、报装用户集中等诸多要素和指标进行充分沟通,搭建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平台和联动协作机制。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在相互配合、相互协同、相互沟通的氛围下,为配电网规划任务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达到配电网规划管理的有序性和协调性。
3.4制定配电网规划的技术标准
配电网规划必须结合地方的发展环境,以大量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对配电网规划和建设的技术标准进行明确,特别要对新建配电网线路的主干线尺寸进行明确要求,一般应该采用240平方导线,对于重要的配电网分支线也应该不低于120平方这样的技术标准有利于体现配电网规划的先瞻性[2]。在推广智能化配电网的基础上用一体式线路柱、自动化监测装置、网络在线检修等新型技术提高电网建设技术水平,做到电力建设适度超前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从而大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3.5 合理规划变电站的容量及位置
配电网的规划建设一定要在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后,根据用户的需求以及电力使用情况,合理规划变电站的容量以及位置:首先变电站要处在配电线路负荷的中心地带,并且要采取链式和环网方式,提高链式和环网结构灯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3];其次在规划变电站时一定要保证低压线路要有明确的标志,让人能够清晰的知道线路的属性,并且要保证线路排序的顺序符合变电站技术的要求;最后要在变电站安装相应的故障报警设备,以便在变电站发生故障时可以及时发现,保证变电站能够正常运行。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个领域的用电量都在急剧增长,电网的建设项目数量和规模也在逐渐的增大,随着而来的配电网工程业务量也会加大。在这样的形势下,配电网工程在项目规划和管理工作上就需要不断的完善、发展和创新,努力探索出与实际情况最符合以及最适合企业发展的项目规划管理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市场,从而确保配电网工程的高效益和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子钰.配电网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2]张兴华.完善机制 提升配电网工程标准化管理水平[J].农村电工,2015,01:1.
[3]刘丁.关于配电网工程管理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3,20:106-107.
论文作者:姬建富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配电网论文; 电网论文; 变电站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需求论文; 用户论文; 线路论文; 《电力设备》2015年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