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逻辑思维能力
1数学教学中的普遍问题
1.1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在心理学概念上也称之为定向趋势,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或反向的推动作用。举例来说,就是这堂课教师教学告诉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你反过来使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数学题目。虽然你学会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但是有的数学题还是分析不出来、不会做,这就是思维定式对学习形成的阻碍。在实践中,小学生由于认识水平低,其做题的时候都倾向于寻找关键词,以进行题目解答,这种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思维固化[1]。
1.2解答方式固定
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其给分的标准都是固定的,比如在提公因数的应用题计算中,学生用提取公因数的方式进行解答得到答案获得的分数往往会比使用传统方式解答得到答案的分数高,这使得学生不得不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解答,并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计算,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1.3部分题目与生活实际脱轨
在实践教学中,部分题目设计与生活实际脱轨严重,缺乏实际意义,这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降低了学生的解题热情,实际生活的逻辑思维与数学应用题中的逻辑思维出现差异,导致学生理解困难,不愿意做应用题[2]。
2优化应用题教学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措施
2.1对教材进行生活化处理
教材中的应用题大多数过于强调数学内容,呈现出“形式化”教学热情,并不能很好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所以教师对应用题要进行深化处理,比如在做空间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将一个正方体或者长方体拿出来,让学生探讨:计算面积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哪几个面是一样的?等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在应用题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培养是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能力的重点,让学生利用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及时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并结合已知条件推导出问题的答案,这是培养学生做应用题思维的重点。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力,教师在应用题解答中不能以固定的评价标准来要求学生进行题目解答,而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东、西两地相距10千米,甲、乙二人从东、西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甲带的一只狗与甲同时同向出发,狗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向乙奔去,遇到乙立即回头向甲跑来,遇到甲再回头向乙奔去,直到甲、乙二人相遇时狗才停住。求在这段时间里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在本题的解答中,无法计算狗一共跑了多少次,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关键内容,让学生可以从整体上考虑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即不管狗与乙相遇几次,总之在全程中狗跑的时间等于甲、乙二人相遇时所用的时间[3]。
2.3摆脱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并不是通过简单的过程就可以形成,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并不是只以一种形式表现在一个问题中,对于一个问题产生思维定式的原因也是来自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互相交织、融合造就了思维定式的复杂性,要想摆脱思维定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学校,教师是最重要的知识传授者角色,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授课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汲取以及学习能力。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避免影响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使用虚拟模型等方法了解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针对一题采用多种解答方式,也就是一题多用、一题多变,可以适当地让学生举一反三,以加强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4]。
结语
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由感性向理性过渡的重要时期,同时,数学又是一门需要一定逻辑思维能力支撑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当下社会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小学数学将教学转变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素养上,认为这两个因素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也与当今社会发展相呼应。
参考文献
[1]钮春夏.指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的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探微[J].华夏教师,2018(36):59-60.
[2]蒋其彪.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8(36):24-26.
[3]王进.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养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59.
[4]杨亚玲.信息化条件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02):146-147.
论文作者:马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应用题论文; 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定式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