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孩子”不再成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问题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子
一个十五岁男孩的转变
我叫姚向明,今年15岁,高一学生。很久以前我就不是一个好学生了。
小学的时候,成绩总在前十名,爸爸、妈妈很以我为荣。可是我很反感,我不喜欢他 们惟成绩论。初中时,转到了市一中,住校、读寄宿,这可是我向往已久的“自由生活 ”,离开妈妈吵闹的麻将声,也不用再跟爸爸去抢电视频道,每个月还有可以自由支配 的三百块钱,那真是爽死了。靠着点小聪明,中考时我勉强考上了市一中。
我记不清是怎样在这种“自由”中迷失的,跟着一帮“哥们、姐们”,我学会了抽烟 、上网、为“哥们”打架。爸爸、妈妈被叫到学校来了多少次我记不清了,我记得是他 们愤怒扭曲的脸。有时我也不免心里空空的有点虚,妈妈下岗一年多了,爸爸只是个普 通的司机。但我总喜欢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来安慰自己。
班主任是见到我就头痛。愤怒的妈妈一次又一次被叫来,学校要求我转学,不然就开 除,妈妈在学校待了两天,我知道她肯定又是去求人了。妈妈在学校活动的结果是“开 除学籍留校察看一年”,转到了另一个班,班主任姓王。
妈妈带我找到了王老师,接下来,妈妈就开始跟老师数落我的不是,诸如上网、抽烟 、打架、桀骜不驯等。老师几次欲言又止,最后不得不打断:“你是姚向明的妈妈吗? 我还没有见过这样的妈妈,这样看不起自己的儿子,姚向明是考进一中的嘛,成绩也还 在中等,他这么坏有这样的成绩,起码说明他智商很高呀。”所有的人,包括我和妈妈 都目瞪口呆,不争气的眼泪就像喷泉一样在喷洒,这是对一个“问题学生”的久违的肯 定。
接下来,老师根据我的情况把我安排在一位老师家里餐宿,差不多切断了我与原来那 些“哥们”的联系,而我也觉得实在不能对不起这么看得起我的王老师,不到两个月, 我的成绩已略见起色。
月假前一天晚自习时间,老师郑重地给我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这次回家一定要跟 爸爸睡一个晚上。”
上完第七节课回家已经很晚了,家里很冷清,妈妈去外婆家了。爸爸也许早就知道我 会回家,告诉我饭菜都热在锅里,爸爸还是那样热衷于他喜欢的电视剧。我磨磨蹭蹭地 吃完饭,磨磨蹭蹭地走进爸爸的房间,爸爸正看得津津有味,见我站在他身边不动便问 :“有事吗?”
我鼓起勇气对爸爸说:“没什么事,我只想跟你睡一晚。”
爸爸呆了起码有5秒钟,脸上的表情说不清是惊奇、迷惑、期望或兴奋。爸爸突然一下 就抱着我的头,眼泪“吧嗒吧嗒”地落在我的头上、衣服上,我也不知怎样就哭起来了 。
这一晚,爸爸关了电视,该问的不该问的问了许多,而我该说的不该说的也说了许多 ,我们站在床上比了身高,试了手劲,爸一个劲地说他老了,我就一个劲说他好帅。妈 妈大约10点多从外婆家回来,被我们父子俩赶到了我的床上。这一个晚上,父亲和我说 了许多话,甚至回忆起他自己童年时的许多顽皮、恶作剧的事。他对我说:“过去无法 改变,但现在能否尽最大努力把文化课补上去?将来你一定会成才,而现在的学习正是 在打这个基础。要把你的真正的男儿本色表现出来,好吗?”
在我考上大学,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我首先想到的是买两束鲜花,一束送给王老师 ,一束送给亲爱的父母。
什么样的孩子属于“问题孩子”
“问题孩子”并不是那些有犯罪经历或精神上已经发生了严重疾病必须依靠医疗才能 正常生活的孩子。这里所指的“问题孩子”主要是指品德行为有偏常现象,上课捣乱、 逃学旷课、不做作业等,或是与成年人的要求有冲突(如不按时起床、不按时吃饭、打 架斗殴、说谎、偷窃等),对学习则大多数表现为厌烦、无兴趣、无目的、态度恶劣、 懒惰,甚至经常违犯校规校纪的学生。他们当中,有的人对正面教育持比较强烈的逆反 心理;有的人在个性心理上表现出孤僻、沉默寡言、意志消沉、喜怒无常、易冲动、脾 气暴躁,要么妄自尊大、目中无人,要么自暴自弃、行为猥琐;有的人则为了引起老师 和同学的注意,有意识地实施一些偏常的行为。许多问题学生喜爱武侠影视和小说,崇 拜江湖侠士,滥交社会不良成员,这正是逃避现实的想像的体现。但是,一旦理想破灭 或遭遇挫折,他们的精神就会很快崩溃甚至走向毁灭的深渊;有的人在人格上不够健全 ,对别人、集体和社会,他们时常以敌视的眼光看待(因为别人的伤害使他们的性格和 人格发生偏差),一旦遇到“真情”(不管是真情还是以真情面目出现的假情假意)则容 易被其俘获;对集体既是远而避之的离群索居,又是若即若离的依赖;对待社会则常常 报以另类的态度,要么敌视报复,要么全身心投入而对一切后果都不管不顾。在判断外 界事物时常常出现误判和“疑神疑鬼”、“杯弓蛇影”。这就给他们处理自己和别人的 关系时形成一种天然的隔阂,不利于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不利于自己正常人格的形成 。
“问题孩子”的转化个案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李圣珍老师认为,来自各方面的伤害使“问题孩子”失去了自信 、自尊,甚至生活的希望,而我们就是要帮助他们找回失去的一切。看来我们要做的不 是给有过错的孩子再加以打击,而应给予宽容和引导,教会他们正视自己的过失,认识 什么才是健康而积极的人生。只有走出阴影,才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在明媚的阳光下快乐 成长。
二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在招募的一批行为不良、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新士兵中做 了如下试验:让他们每人每月向家人写一封说自己在前线如何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奋 勇杀敌,立功受奖等内容的信。半年后这些士兵变化很大,真的像信上所说的那样。为 此,心理学家指出,这就是“标签”效应。认真分析“问题孩子”的个性特点后,尝试 着给每一位“问题孩子”贴上令其鼓舞、自信的“标签”,并用赏识的语言激励他们, 从而使其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激发上进心,在期待中成长。
“问题孩子”的转变是需要耐心、爱心和决心的。这里,我们采访了许多老师和家长 ,收集了几个典型的“问题孩子”转变事例,希望家长、老师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能从中 有所感悟。
赵艳,女,13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家庭不和睦,父亲再婚。父亲脾气暴躁,在关外开电器厂,经常给她零花钱,但她一 犯错误就遭毒打。继母是家庭妇女,没有文化,在南山开一小店以补贴家用。赵艳有一 个与其年龄相仿的姐姐及一个刚四岁的小弟弟,经济状况较好。赵艳从小寄养在爷爷奶 奶家,与父母无感情,与其姐姐常常吵架。
赵艳性格内向,表情木讷,面色萎黄,不爱跟别人说话。学习成绩较差,上课很沉默 ,即使叫起发言,也是声音极小,说话含糊,吐字不清,似在喉管发出的声音。学习兴 趣不高,常借同学钱不还,夸口说自己家很有钱,钱会马上还的。经常在家里拿父母及 保姆的钱去乱花。常去自家楼下买东西不付钱,让其父母还钱。两次被发现偷同学的钱 ,其中一次偷了好朋友75元,被老师查出,认错态度不好。胸无大志,从不想自己的将 来。父亲多次打她(生气时,用酒瓶砸其头),母亲也常骂她,但其不思悔改,从不和母 亲(后母)多说一句话,曾离家出走,自己坐长途汽车回老家。她曾在写给爷爷奶奶的信 中说:“……我在这里过着地狱般的生活,他们(指其父母)动不动就打我骂我,我永远 忘不了那个晚上……我恨这个地方,我发誓要离开这里……”
她的周记里有这样一句:……深圳是很美,但在我眼里它是灰暗的,我要离开这个地 方,永远不再回来……
班主任老师分析了赵艳的情况,认为问题的原因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因素,也有个 人原因:①缺少家庭温暖,父母管教不当。②因学生性格内向,未引起老师注意,从而 忽视心理辅导。③受社会不良风气污染,虚荣心强,物质欲望高,为求满足,只得出此 偷窃下策。学校周边环境太差,小贩惟利是图,可以赊账,给其创造条件。④已形成好 逸恶劳、贪图享受的思想和人生观,认为有钱就会被人看得起,看得高。希望以偷窃改 变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引起别人关注。老师根据赵艳的具体情况制订辅导方案。 首先与赵艳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她得到温暖并取得她的信任。经常和她拉家常,探讨其 偷窃、出走之动机。多做家访,提醒其父母要注意管教方式,多给孩子温暖和关怀。与 家长探讨给孩子零用钱额度、如何花费问题,适度满足个人要求。对赵艳采用“现实疗 法”,告诉她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讲解法律知识,说明偷窃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应用“角色转换法”,让其设身处地想像失窃者的可能遭遇与感受。运用“理性——情 绪疗法”,让其了解出走实际对自己不利,并不能解决问题。使其明白不合理的想法与 不能快乐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系统,最后要肯定其自我改变的责任和能 力,付诸实行。
经过多方努力,赵艳慢慢转变了,顺利升入初中,还考上了市重点高中。
李季,男,7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做事总比别人慢半拍,又有点好动,上课不能认真听讲,手中离不开玩具,影响他人 的学习,经常拖拉作业,老师找他谈话,他死活不开口。下课与同学相处不友好,故意 与别人碰撞,因为一点小事,他便去掐同学的脖子,去咬同学,有一次甚至猛击一位同 学。父母经常被请到学校去。为此,家长很是头疼,决定采取严厉措施,比如限制他坐 在某一角落里,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做完哪些事,等等。虽然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 过了一段时间后,家长突然发现,孩子变得有些“不对”了,于是又赶紧“放手”,从 此不再怎么过问他的事。
老师与李季谈心,帮助他分析上课不听讲的害处。告诉他这样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成 绩,而且会影响同学的学习,长此下去,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你。这样,你就没有朋友 。对同学要学会谦让,互相理解,学会关心他人,做人人喜爱的好学生。经常与家长沟 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特点,自制能力差,在纪律上还需家长多多引导。 详细介绍学生在校的表现,请家长协助老师共同帮助该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正面 引导孩子与朋友相处,使家长配合老师耐心教育、细心辅导孩子,还孩子一个幸福快乐 的童年。
经过一段时间的帮助,李季认识到与同学很好相处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只要互相 谦让,互相关爱,就会拥有更多的朋友。
刘兆文,男,9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上课乱说话,不能认真听讲,影响同学们的学习,课堂作业不能及时完成,课间疯打 闹,有时还偷拿别人的东西。个人卫生很差。还有随处小便的毛病,有时一进厕所门就 小便,有时就在楼梯下小便。同学们都看不起他,经常嘲笑他。
班主任张桂兰是山东省肥城市实验小学一名普通语文教师,同时,她又是肥城市文明 教师、泰安市优秀教师。张桂兰意识到,这孩子学习不好,随处小便肯定有原因。如果 搞不清原因就批评这位学生,有可能让这位学生失去自尊,其他同学也会更加鄙视他。 于是,她走过去抚摸着刘兆文的头,温和地说:“孩子,没关系。是不是又憋急了?” 刘兆文盯着张桂兰的脸,使劲点点头。没过几天,他又尿裤子了,张桂兰赶紧把他领到 办公室,用手拧干他衣服上的尿,并安慰他不要害怕,问清他家的地址,张桂兰骑着自 行车把他送回了家,帮他换上了衣服。在与家长的交谈中,张桂兰得知孩子患有膀胱炎 ,经常有尿频尿急现象,去医院看了几次也没有什么好转。从此,张桂兰协调所有任课 老师在课堂上为这个孩子开绿灯:什么时候想上厕所,不用请假,不用举手,可以直接 去。在张桂兰的建议下,这个孩子的父母更重视孩子的病了,又带他去了几家医院,孩 子的病渐渐好转。
一次,张桂兰上完课把一块电子手表忘在了讲台上,回去拿时却发现不见了,同学们 都说刘兆文拿了。但刘兆文只承认看过但没拿,并且还说其他班的学生来过。“算了, 老师相信,那块表不是咱班同学拿的,它可能飞了。明天,它一定还会飞回来的。”张 桂兰故意这样说,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刘兆文低着头,不自然地笑了笑。第二天,刘 兆文又迟到了,张桂兰问他迟到的理由,他说早上发烧去打针了。当时,张桂兰就知道 他又撒谎了,因为用手一摸他的额头根本不烫。张桂兰没有批评他,事后与他的家长进 行联系。弄清真相后,张桂兰找他谈心。当问到他爸爸干什么工作时,他自豪地说,他 的爸爸是大官!张桂兰知道,他有着比其他孩子更优越的条件。在教语文课《两只狮子 》时,张桂兰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懒狮子为什么不练功?”学生们答道 :“因为它的爸爸是林中之王。”张桂兰趁机让刘兆文回答:“懒狮子这样做对吗?为 什么?”从那以后,刘兆文变了,并在日记中承认了他偷表的事。张桂兰及时地表扬了 他,并表示喜欢他敢于承认错误的胆量,答应为他保守秘密。刘兆文从此改掉了许多坏 毛病,当上了班里的图书管理员,上课也能安心了。一学期下来,他还被评为卫生标兵 ,还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问题孩子”为何越来越多
当今社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实生活中也不是一方净土。我们的孩 子从出生到上学都受到家庭、学校、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对孩子的成长起到 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父母的耳濡目染,老师的言传身教,社会风气这个大环境都直 接或间接影响孩子。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无暇关心孩子学习
在合肥安徽大市场做生意的许先生,非常后悔自己只顾着赚钱而忽视了对儿子的教育 。刘先生儿子今年11岁,在刘先生做生意的附近上小学,他的儿子整天在外面惹是非, 不是与同学打架就是逃学泡网吧、去游戏厅、逛大街,还学着电影里的小流氓欺负女同 学,根本不学习,各科成绩加起来还不到100分。任课老师都找过刘先生,跟他谈孩子 的事,刘先生总是应付着,把他们糊弄走,根本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刘先生很少在家, 爷俩见面如同陌生人。刘先生一心想赚钱,结果钱赚了不少,儿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荒废学业,辍学在家,刘先生感慨地说:“再多的钱也买不来我儿子的好成绩。”
夫妻关系不和睦
夜已很深了,赵勇还在大街上瞎逛,他不想回家,因为爸妈快要离婚了,他们不是吵 架就是打架,摔得东西七零八落的。妈妈整天骂骂咧咧,指桑骂槐。赵勇害怕回到那个 时而暴风骤雨,时而冷若冰霜的家,赵勇也不想回到学校,他很害怕老师、同学知道他 家里的情况,怕看到他们异样的目光,父母打架总是件很丢人的事。赵勇不知道这样的 日子还有多久。
溺爱与偏袒
胜利今年14岁了,每天早晨妈妈把他叫醒,端好早点,挤好牙膏,再骑车送他到学校 。胜利1.60米,64公斤,每天妈妈费好大劲才能把他驮到学校。胜利胃口很大,要吃啥 给啥,一顿能吃三个汉堡、两包薯条和一杯可乐。胜利不懂规矩、不懂礼貌、大声说话 、排队加塞、不尊重老人、打骂同学。老师打电话告诉家长,胜利妈妈说,俺胜利在家 可乖了,没让我烦过神,功课都是自己做的,又尊老爱幼,咋一到学校就变了呢?一次 胜利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他妈说:“小孩子不懂事,等长大了就好了,千万别小题大 做,上纲上线。”同学们知道他有这样一个家长,都不和胜利接触了,怕惹是非,老师 对他也有看法,弄得胜利在学校很孤单,整天无精打采的,学习成绩也上不去。
期望过高
小敏的妈妈几年前和丈夫离婚,她争得了小敏的监护权。小敏的妈妈把所有的希望都 寄托在小敏身上,要她出人头地,为自己争光,气死那个前夫。她每天都看紧小敏,监 视她,偷听小敏电话,偷看小敏日记,像看犯人一样,小敏经常出一身冷汗,胆怯极了 。一次小敏语文考97分,她妈妈大发雷霆,不给她饭吃,非叫她说“下次一定要考100 分”才罢休。过高的期望和压力,泯灭了小敏活泼的天性,造成小敏逆反心理,小敏实 在想不通,她觉得妈妈是个神经病,她过的是地狱一样的生活。小敏有些失常,成绩下 降……
不会和孩子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彼此接近最好的桥梁,俗话说“理解万岁”。但在我们许多家庭里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却常常不能进行。小明的父母都是工厂的工人,小明生下来不到一 岁就被送到奶奶家,六岁时再回到家后,他总觉得陌生,加上爸爸每天回来跟他说不到 三句话,小明内心萌生了阴影。今年小明12岁,已经六年没跟爸爸讲话了,小明心理出 现障碍,学习总是跟不上,后来父母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当着医生的面,小明对爸爸说 一句:我恨你!爸爸非常震惊,接着小明委屈得大哭起来,爸爸转过身也泪流满面……
学校、老师教育方法失当
一个女孩的日记
今天彭老师又批评我了,说我数学作业没交,罚我站在门外。其实我交了,每回都交 ,只是小组长给扣下来了,因为我弄坏了她的钢笔。半个月前,我不小心把小组长的钢 笔弄坏了,她叫我赔,我问她多少钱,她说,二十八块。我只好从每天的饭钱里扣下五 毛钱,攒起来还她。其间,她天天找茬,说我身上有味,说我是个农民工崽子。我向老 师汇报,老师说我事多,还当着办公室老师的面拿本子摔我,我想哭,但不敢哭,只有 低头站着。同样是学生为什么老师对我和对小组长态度差别那么大,难道农民工的孩子 就不是孩子!我到底哪里做错了?我心里好闷,我都不想活了。我整天恍惚,我成了一个 “问题孩子”。
希望的破灭
十岁的张巧与同龄的小朋友相比个子却很矮。有一次,省里的艺术学校挑选培养苗子 ,刘老师推荐了张巧。不想那位前来面试的老师看了张巧一眼,便说:“有没有搞错? 就凭这五短身材。”从那以后,刘老师对张巧的态度改变了。张巧每次向刘老师请教舞 蹈动作时,她都显得不耐烦,总是有些冷冰冰的,甚至说:“这么认真干吗?也不照照 镜子看看自己的身材?”那天张巧是哭着回家的。
张巧很喜欢舞蹈,心中对舞蹈充满许多幻想,美好的希望就这样被老师一句话打破了 ,她真是想不通,张巧带着巨大的心理负担、忐忑不安地去学习舞蹈,不知不觉学习成 绩也下降了,而且整天失魂落魄一副担惊受怕的样子。
应该说在社会变革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侵 害。他们还能像从前那样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吗?还能像从前那样传道授业解惑吗?传统的 教育和管理已经远远地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全凭主观意志肯定会伤害孩子。每个人每个 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作为教师应该关心他们,教育他们,帮助他们,尊重他们, 良好的关系胜过良好的教育,以上彭老师和刘老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深深伤害了孩子 ,值得我们深思。
孩子深陷社会泥潭
小强本来是初中二年级的数学课代表,他各科成绩都不差,而且还能说会道,有很强 的社交能力。一天在上体育课时,小强不慎将篮球砸到一个青年人身上,青年人拍拍小 强头说没事,并掏出一张名片,说去玩前三次免费。小强知道这是一个网吧经理。小强 经不住好奇心驱使,来到网吧,找到那个青年人。小强此后经常光顾该网吧,青年人随 又送他几张光碟。看着看着小强有些上瘾,每天都去换碟片,有恐怖的、色情的、暴力 的。小强经常在夜里被吓醒,上课也开始走神。之后,小强和青年人一起又去过歌舞厅 等地方。小强的成绩开始下降,小强也想不去找那个青年人,但像上瘾一样,他无法做 到……
初中时期的孩子思想活跃,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兴趣。 而家门内外、街头巷尾,碟片、游戏机、网吧、歌厅……五光十色的世界中鱼龙混杂, 泥沙俱下,对孩子形成巨大的诱惑和冲击。父母、老师若不能及时发现并帮助孩子辨别 良莠、激浊扬清,孩子难免近墨者黑,给家庭带来很大烦恼。
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可能
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可能。可惜的是,我们许多家长和老师对此却没有清醒的认识, 他们常常沿袭传统习惯,总是按照一个期望、一个模式要求孩子。不要说离经叛道的孩 子了,就是那些“听话”的孩子,如果没有实现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似乎就是笨孩子、 坏孩子,如此就会造成家长或教师与孩子关系恶性循环,双方就变成一个矛盾的对立面 ,然后冲突由此而起,“问题孩子”也就这样从课堂、家庭里诞生了。
向孩子学习有助我们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有位孩子当着自己的父母面说:“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好奇心强,愿意接触新鲜事物, 但爸爸妈妈他们对什么都没有激情,从来不愿做深入思考。”他的观点代表了相当一部 分孩子的看法,在他们眼里父母常常教育子女要好学上进,自己却往往是得过且过。孩 子客观而率真的批评提醒我们,如果我们不坚持学习,不但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而且 还会有丧失教育、引导孩子的优势。
要欣赏孩子、挖掘孩子的潜在能力
在向孩子学习的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孩子。每个孩子都有极大的潜能,每个孩子都可 以自主发展,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某些智能,只有细心的家长和老师才会发现。如果他 们参加歌唱比赛,虽然没拿到名次,家长应该说,你已经尽力了,你已经很棒了,父母 已经很自豪了。孩子们喜欢跳跳动动,表明身体运动协调能力比较强;孩子喜欢拆拆弄 弄,喜欢搞些小破坏,表明孩子的动手能力比较强,这时的父母只要欣赏赞许、表扬和 鼓励,孩子就会比什么都高兴,自信心会逐渐增强。
让孩子在做事中学会做人
让孩子在做事中学会做人。明理,是指孩子在做事情的失败与成功的过程中明白道理 ,从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中体验对与错,从多种多样的体验中,明白该做什么,不 该做什么;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健康向上的,什么是颓废低下的,从 而一步步明白做事做人的道理。强调让孩子在体验中明白道理,在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更 好地做事做人。
很明显,“问题孩子”的问题显然不在孩子,而在社会、家长和学校,而家长的问题 就是没有认识到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成功的家长只能是那些尊重孩子发展的家长。
教育允许出错,出错也是教育。让学生的“问题”在爱中融化,在不断注入的人文气 息中溶解。要允许孩子出错,微笑着给孩子改过自新的机会,让孩子在出错中学会反思 ,在出错中健康成长,在出错中不断改进。
教育的本质是受教育者在一次次完善与整合中实现个性化与社会化,从而使生命从不 完整到完整,从不完美到完美,从失误发展为成功。允许孩子出错,从刚刚入学时就让 孩子生活在爱的教育空间,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这样,教育者不但拥有幸福的教 育体验,而且“问题孩子”也会不再成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