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充分发挥高校优势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做出贡献_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充分发挥高校优势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做出贡献_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发挥高校优势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作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社会科学论文,话语论文,体系论文,中国论文,当代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刘云山同志在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要掌握话语权,提升影响力,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话语体系。这是新时期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

学术话语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一方面,话语体系是伴随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形成而形成的,有什么样的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就有什么样的话语体系,我们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丰富和完善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上;另一方面,任何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都需要一定的话语来表达,不同的话语表达对于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要主动作为,在创造、丰富和发展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同时,加强和改进话语表达方式。具体而言,构建学术话语体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着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创新,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分析中国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和系统的理论概括,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形成中国的理论、中国的学术。二是着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时代特点、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努力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三是着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传播转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筑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把中国的理论创造展现在国际舞台上。

如何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学术话语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是哲学社会科学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高校智力密集、学科优势突出、研究力量雄厚。我们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发挥高校优势,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作出新贡献。

首先,积极参与“马工程”,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全力做好“马工程”实施的各项工作,不断完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目前全国已设立该一级学科博士点41个、硕士点191个,6个二级学科设立博士点和硕士点近600个。下一步要进一步规范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导师选聘、研究生培养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二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优化学科布局,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原创能力的基础学科、一批立足对策研究的应用型学科、一批立足学术前沿的新兴学科,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三是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体系建设计划。修订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及时修订教材和教学大纲,制定实施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组织好骨干教师研修班、择优资助项目。四是深入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的编写和推广使用。完善我部牵头的教材编写的组织、审议和保障机制,加快工程教材编写进度。对新出版工程教材任课教师开展高质量全员培训。把工程教材作为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切实推进教材在高校的统一使用。

其次,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力推动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组织形式创新,全面提升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到2020年,基本建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一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研究宣传。设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国梦研究专项课题;开展“理论名家社会行”、“高校名师大讲堂”等活动;组织编写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理论文章和普及读物,阐释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二是大力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围绕“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四化同步”新要求,确立一批重大选题,启动社科研究中长期重大专项,继续实施社科发展报告项目,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力争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实现突破。三是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凝练主攻方向,整合优质资源,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培育和认定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实行“有进有退、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推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整体上向问题导向转型,打造高校智库品牌。四是推动科研方法和组织形式创新。重点建设一批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案例集成专题数据库和以模拟仿真、实验计算研究为手段的社会科学实验室。强化高校之间、高校内部、高校与政府部门和其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推进人事制度和科研评价改革,建立以服务国家为导向、以实质性贡献为标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最后,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扩大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推动“走出去”,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增进国际理解,提升国际话语权。一是加强国际问题研究。围绕金融危机、网络安全、资源环境、反恐维和等全球性问题以及国别与区域问题,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全面的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体系。二是加强高校与国外知名高校和智库的交流。积极回应国际学术界对我国的关切,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建立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鼓励高校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组织、举办高端国际学术会议。注重发挥全球400多所孔子学院和600多个孔子课堂的作用,扩大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三是支持高校社科工作者“走出去”。开展国际高端学术人才、中青年学术骨干等出国出境培训选派,推荐知名学者在国际组织任职。支持高校学者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学术组织有关政策、规则、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四是推动优秀学术成果“走出去”。翻译出版一批知名学者的代表著作;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外文学术期刊;重点扶植建设一批高校外文学术网站。

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形势逼人,任务紧迫。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迅速行动起来,统筹高校各方力量,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充分发挥高校优势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做出贡献_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