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 新疆 阿勒泰 836599)
【摘要】目的探讨阿勒泰地区不同民族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2016年01月,在我科住院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收集20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具有六个月以上观察结果;药物性肝损伤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合并基础肝病,营养状态等相关。,
【关键词】肺结核 药物 肝损伤 影响因素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也称作药物性肝炎。随着人口老龄化、新药的大量研发及联合用药的增多,药物性肝损伤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国近年来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药物为中药、抗结核药及抗肿瘤药。本课题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2016年01月,在我科住院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收集病例206份,研究中发现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害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患者的年龄、饮酒嗜好、营养状态、遗传基因、个体差异、免疫状态、乙肝病毒携带、既往肝病病史等.目前认为,肝炎病毒携带增加了肝损害的发生率。阿勒泰地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研究显示:与哈萨克族,高年龄,合并基础肝病,而且肝损伤发生时间,以服药两月内的发生着居多,占81%,积极给予保肝治疗后,预后较好。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课题抽取2012年01月~2016年01月,在我科住院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收集病例206份,均符合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根据2015年药物性肝损害诊治指南).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筛选我科住院服用抗结核药物的患者,选择抗结核治疗后复查肝功,并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共206例,入选标准:血清生化学检测ALT>2倍正常值上限或者结合胆红素大于2倍ULN;或AST、ALP和TBIL同时升高,且至少1项大于2倍正常值上限。
1.3 统计学方法
根据收集的206人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族别,是否本病肝炎,发生肝损伤的时间,有无症状,以及转归情况的差异程度用方差分析,以均数表示表示集中趋势,以标准差表示离散。标准差以 x ± s为标准。
结果
2.1 收集的206份病例中,性别 男性109例(52%),女性97例(48%),年龄 ≤20岁24例(12%),21-59岁58例(28%),≥60岁124例(60%),族别 汉族47例(23%),哈萨克族145例(70%),其他民族13例(7%),合并肝炎109例(53%),未合并肝炎97例(47%),药物性肝损害发生时间 <2月167例(81%),≥2月 39例(19%),患者有症状146例(71%),无症状60例(29%),转归、治愈167例(81%),好转39例(19%)。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讨论
3.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药物性肝损害,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从年龄上,随着年龄增长,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比例越高,大于60岁的患者明显高于20岁以下的患者,族别上,哈萨克族高于汉族,考虑与哈萨克族的饮食习惯相关,长期以来,哈萨克族患者喜饮奶茶,缺铁性贫血患者较多,营养状况较差,因此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比例较高。合并乙型,丙型肝炎或者其他肝炎的患者,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也教未合并者高;并且药物性肝损害,大多发生于服用结核药的两个月之内,两个月以后,发生率明显降低,因此我们在疾病诊治过程中,要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禁忌证,做到合理及规范的用药,对于可能致肝损伤的药物,应在药物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定期检测肝功能,必要时应用保肝药物。一旦出现DILI,应积极治疗,将肝损伤的程度降至最小。另一方面,加强临床新药对肝损害的前期筛选、药物副作用的监测等,进一步预防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1],患者经减量或停用抗结核药物并积极进行保肝治疗后81%的患者获得治愈,其余患者均得到好转。在保肝治疗的前提下继续抗结核治疗,至疗程结束。研究中71%肝损伤的患者大多出现乏力、恶心、食欲下降等症状,甚至出现呕吐、腹胀等。给予保肝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害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患者的年龄、饮酒嗜好、营养状态、遗传基因、个体差异、免疫状态、乙肝病毒携带、既往肝病病史等.目前认为,肝炎病毒携带增加了肝损害的发生率.肺结核患者中HBVM表面标记物阳性者较为常见,而抗结核药物大多数对肝脏有一定毒性,HBVM阳性结核病患者的肝损害在病毒性损害的基础上增加了药物性损害.原有HBV感染者,肝组织亦有潜在损伤,有肝炎活动者,肝组织肿胀变性,再化疗过程中肝细胞再度受到药物损害,双重损害可导致严重的肝坏死,甚至发展成爆发性肝炎.文献报道HBV阳性者,抗结核化疗肝功能受损率约为50%,远期随访肝硬化发生率增高;肺结核合并HBV感染者,对抗结核化疗药承受力差,大部分无症状,HBV携带者的肝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2}。
3.2对于年龄较大,合并肝炎、既往有肝病病史,体质差、有饮酒嗜好的高危人群应预防使用保肝药物,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上数据显示接受抗结核治疗的206例病例中2月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167例(81%),故应在抗结核治疗的初期应每5天复查肝功能,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并予常规保肝治疗,发现异常应及时保肝治疗,必要时停药或减量或调整化疗方案,有效的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3.3药物性肝损伤是常见的毒副作用,常导致抗结核治疗的中断,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与预后。因此,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使用保肝药物相当有必要,可以减少药物性肝病的损伤。异烟肼(INH)、利福平 (RFP)、吡嗪酰胺 (PZA) 均有潜在的肝毒性作用,用药前和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肝功能;约20% 的患者均可出现转氨酶升高。对可能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高危人群(如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老年人、合并用有导致肝脏损害的其他药物等)制定化疗方案应充分考虑患者肝功能耐受性,尽量使用肝损害小的药物,短程、联合使用。[3]
参 考 文 献
[1].《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任东东 综述,邓存良 审校2014年11月 第16卷 第6期西南军医 Journal of Military Surgeon in Southwest China,Vol. 16,No. 6,Nov., 2014
[2].《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郭虹,李环,李淑芬,严慧毅(北华大学医学院,吉林吉林 132013) 第7卷第2期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7 No.2 2006年4月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Apr.2006
[3].《抗结核治疗初期采用保肝药对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效果》蔡晓建(河南周口市第五人民医院结核科,河南 周口)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年第 16 卷第 35 期
项目编号:阿地科字[2015]11号
项目名称:阿勒泰地区不同民族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影响因素研究
项目负责人:王晓凤
论文作者:王晓凤 张荣,辛艳萍 库奴松 朱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损伤论文; 药物性论文; 患者论文; 药物论文; 抗结核论文; 阿勒泰论文; 哈萨克族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