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推荐·
行走在“美美与共”的大路上
唐 琴
1990年12月,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演讲中,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其基本含义是:人们要懂得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欣赏他人创造的美,这样,融合自我之美与他人之美,就能实现理想中的大同之美。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教师,应既能“美自己之美”,又能“成他人之美”,进而形成“美美与共”的和谐之美。在我眼里,季芳便是这样一位教师,认识她20余年,她一直坚定地行进在“美自己”“美学生”“美伙伴”的教育之路上。
“不待扬鞭自奋蹄”,在成长中“美颜”自己
季芳就读高中期间,我是她的历史老师。在那个本科录取率较低、读书并不轻松、学习条件也比较艰苦的年代,她勤奋好学,这使她成为所在乡镇中学文科班中唯一考上本科的“佼佼者”。她“一意孤行”,高考志愿全部选择了师范院校,最终考入我的母校——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从我的学生变成了我的学妹。大学期间每年度均获奖学金与“优秀毕业生”的称号是她对专业知识如饥似渴学习的见证。毕业后,她在农村初中锻炼了两年,2001年调入吴江高级中学,又从我的学妹变成了我的徒弟。
6月22—23日,宁都县两天降雨量超过200 mm的有12个乡镇。暴雨洪水造成4.554万人受灾,紧急转移人口 629人,倒塌房屋 126间,县防办发布预警信息1 650条。东韶乡、安福乡、东山坝镇、钓峰乡、长胜镇、石上镇、青塘镇、洛口镇等8个乡镇出现了房屋倒塌,群众在房屋倒塌前得到转移,避免直接伤亡236人。
在我的徒弟与我的工作室成员中,季芳并不是走得最快的人,但是她有方向、有计划。她的办公桌上,除基本的教学用书外,《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等专业期刊是她每月的“必修”阅读内容;她还涉猎课程论、教育科研类的书籍,《课程教学论》《一线教师如何做教科研》等成为她开展研究的工具书。通过持之以恒的阅读、反思和表达,她的专业素养日益精进,专业荣誉称号也不断晋级,成为工作室中目前走得最远的一位成员。10年间她从一名普通教师,一步步成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吴江区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姑苏教育青年拔尖人才,更可喜的是,2018年她被遴选为江苏省首届“领航名师”培养对象。于是,她的身影开始活跃在江苏省历史评优课的赛台上、“国培计划”的讲台上、全国性的历史教育学术研讨会的展台上。
“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成人中“美育”学生
季芳老师陶醉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她的历史课堂时而宏观大气,纵横捭阖中外历史大势;时而委婉细腻,钩沉索隐历史精彩细节。在她的循循善诱下,学生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历史对话、与心灵对话,在探究中探寻历史事件的真相,在体验中感知历史人物的人格,在建构中提升历史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2009年,我领衔的“唐秦历史名师工作室”成立,2018年第3届期满结束,季芳老师是为数不多的“三朝元老”之一。她从一名普通学员成长为工作室助理,一是因为勤奋且持之以恒,没有因研修任务的繁重而打退堂鼓;二是因为10年的共同学习期间积累了“好人缘”,工作室小伙伴们都认可她、信赖她,亲热地称她为“老季”。
我作为工作室领衔人,主要对工作室的运行作总体规划,而具体的细节工作则主要由季芳落实推进。工作室成员要准备研课、磨课、赛课或基本功比赛,可以找“老季”要学习资料、要经验分享;工作室做项目申报或年度考核,过往的资料可以找“老季”,她的电脑就是一个“仓库”,储存着各年度的团队文件、成员资料和成果报道;学校历史教师因外出学习需要由人代课,可以找“老季”,妥妥的。她始终“美人之美”,做好我的“助手”工作,协助我构建协同发展的学习共同体,为工作室培养一个个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而不遗余力。尤其让我感动的是,2017年,工作室申报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因为核心成员有名额限制,季芳主动把名额让给工作室的其他教师,并且担负起台账资料整理的烦琐工作。她的牺牲精神也感动着工作室的每一位教师。工作室成立10年来,在教育局的年度考核中每年均获一等奖,这离不开季芳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智慧。
“你是人间四月天”,在成全中“美好”伙伴
她尤其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对学生进行积极价值观的引领,在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素养,引导学生既善于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又“确立宽广的视野”,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基于学科育人实践,她撰写的多篇关于“时代性价值”的教学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
按照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的不同,可把新鲜果蔬的运输分为陆路、水路和空运等不同的运输方式。陆路运输包括公路和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包括河运和海运。总之,在新鲜果蔬运输中,要选择最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
她还将人文情怀传递到班级管理和德育管理工作中,无论课上还是课后,面对学生时她总是耐心、细心、专心,因而被学生亲切地称呼为“季姐”,“苏州市爱生模范”的称号也是实至名归。
“基于实践的问题—基于问题的研究—基于研究的表达”,这是我工作室开展“问史”教研的常态路径。教研之后,我们集中写稿、集束发表,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工作室连续3年被学科期刊评为“优秀教研团队”,被同行称为“唐秦效应”“吴江现象”。这一份份沉甸甸的成果,季芳老师功不可没,帮助开课教师研课、帮助写稿教师审校……在成人之美中,她自身的科研素养也不断提升,研究灵感不断迸发,所撰写的论文获得江苏省“五四杯”等论文评比一等奖。
我经常对工作室的成员说:“人是有惰性的,一人独行不一定走得快、行得远;而一群人同行,如果有个好的领跑者,必然走得快,也行得远。”季芳和我一起担负起领跑者的重任,一路走来,“美美与共”,我期待她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继续用行动描绘教育行走的美丽,走向至善至美!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并且病情发展迅速,因此该疾病预后较差[1-2]。常规影像学技术可以对较大的胰腺癌病灶的诊断提供帮助,然而对于小胰腺癌(直径≤2 cm)的诊断则相对困难。由于影像学的灌注技术可无创性地反映胰腺病灶内微循环的情况,因此,这种检查手段在小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面得到了较多的研究和应用。近几年,以CT、MRI、超声以及PET-CT为基础的灌注技术已逐渐成为小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的重要检查方式。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标签:美美与共论文; 教育情怀论文; 社会学家论文; 和谐之美论文; 费孝通论文; 他人论文; 大同论文; 欣赏论文;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