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一号文件精神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农业论文,一号文件论文,深刻领会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来到中国农村杂志社,感到很亲切。《农村工作通讯》是毛主席提议创办并题写刊名、用于指导农村工作的刊物,50多年来,一直为广大农村基层读者所喜爱。杂志社举办“一号文件学习报告会”,学习领会、理解把握、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这种形式和做法很好。下面,我就如何学习、把握、贯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三个方面谈些体会。第一,今年文件出台的背景;第二,今年文件的主题和脉络;第三,今年文件有新意的地方或者说突出的亮点。
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背景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是新世纪新阶段第四个把“三农”工作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算上上世纪80年代的五个,总的是第九个。2004年以来,连续四个中央一号文件都讲“三农”工作,一年一个主题,个个都有很高的含金量。
关于文件出台的背景,首先是农村形势非常好。这一点,我着重讲四个方面。
第一,粮食三年增产,增产总量已超过1000亿斤。2006年的产量还没有最后统计出来,总的说法是9800亿斤以上。三年连续增产,历史上不能说没有。不说远的,改革开放以来,从1981年到1984年,曾有过连续四年增产。但那个时候是农村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农民的积极性迸发,另外就是农业生产的基数很低。现在基数高了,而且严格讲粮食的比较效益并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连续三年增产,确实很不容易,根本的是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好。
第二,农民连续三年增收,绝对增长量每年超过300元。有的同志说,改革开放以来,甚至建国以来都没有。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太妥,改革开放以前的1978年农民收入才133元,所以说改革开放以来这是首次,就行了。2004年大概是增了314元,2005年是319元,2006年估计在320元以上。增长的幅度现在国家统计局已经公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7.4%。2004年、2005年分别是6.8%、6.2%。三年都超过6%,增速还在上升,绝对量还在增加。这个指标充分表明,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确实非常好。
第三,这几年农村社会事业加速发展,可以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突出亮点。光说这些年来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有长足进展,我看这个概括远远不够。这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教育,去年中央决定,用两年时间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全免。去年西部地区已经免了,今年中部地区即将免除。其中,对家庭困难的孩子,还免课本费,对寄宿生补生活费,总体叫“两免一补”。这个意义不亚于取消农业税。我们经常讲,农民希望“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交费”,到今年这两大目标都实现了。二是农村的卫生事业,其中主要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原来计划2008年覆盖面扩大到80%,现在根据国家的财力,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提前到今年。中央也拿出大量资金对农民进行补贴。前年政策是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民各补贴10块钱,农民自己出10块,共30块钱。去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别加10块钱,农民还是出10块。虽然量还不算大,但已经形成了一种良性的机制。三是农村的社会保障,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份程度不同地推行了农村低保,这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三个方面的情况完全可以表明,农村社会事业加速发展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出亮点。
第四,农民的情绪非常好,而且现在的情绪好同改革开放之初的情绪好还有些区别。改革开放之初是大家吃饱肚子,是自然的喜悦,现在除了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之外,还感觉有了一些公平待遇的味道,感觉很多话可以找到地方说。几年前我下乡调研,印象中农民说话没有好气,情绪很大,但是可以听到一些真实情况。这几年真是大变化。到农村,无论你是哪儿来的,农民看见你都是说好。领导同志到农村基层,问农民还有什么希望?还有什么反映?很多农民还真是说不出太多来,觉得现在政策都已经很好了。现在农民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就是社会治安、乡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和资源环境问题。这些都表明,最近这几年,也就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是“三农”投入增加最多的时期,是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也是历史上农民情绪和干群关系最好的时期。如何继续稳定、不断巩固农村发展的大好形势,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二、文件的主题和线索
2004年一号文件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抓住了“三农”问题的核心。2005年一号文件提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住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关键。2006年一号文件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要求,抓住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只有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到底以什么为主题?经过各方面的慎重研究和考虑,确定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为什么要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了五条,大家都学习了,我不再重复。为便于大家理解,大体归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杆大旗,起码要扛几十年,今后相当长时期是不能变的。但是每年、每个时期,根据农村发展的阶段不一样,政策的重点、工作的重点可以也应当有所侧重。去年文件明确的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句话、二十个字的总要求,生产发展是基础、是前提。但如果现在不研究在新农村建设中生产怎么发展,这句话也容易成为一句口号,因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需要发展生产。可是在新农村建设条件下,生产发展和以前应该是有区别的。因此,应当研究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来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生产发展。另一方面,提出建设现代农业这个要求,也有利于把各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引导到进一步注重生产发展上来。这是有一定针对性的。去年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各地总体上讲,推进的形势可以说是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总体健康。但推进当中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急,三年、两年就想把个“盆景”造出来,完成这个目标。因为急,一些地方往往偏重村容村貌、偏重面子和形象。有的地方叫“钱多盖房子,钱少刷房子,没钱就立牌子”。总的看来,去年有生产发展注意不够的问题。所以,明确现代农业这个主题,有利于把各地的注意力进一步引导到生产发展上来,引导到用现代农业的思路和要求来推进新农村建设条件下的生产发展上来。
第二,现在已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阶段。这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从农业自身发展看,现在需要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供大于求,只要有钱,就能买到任何农产品。这表明农产品的供给极大丰富,农业生产基本上能满足需求。如果要说某些方面不能满足,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农业本身有周期性,结构调整有时滞,相对需求变化,供应变化总会慢一拍;一个是农产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存在问题,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导致农产品质量不安全的事例。这个情况表明,农业生产发展早就不是数量的问题,而是质量安全的问题。质量安全的问题显然不能用传统农业的思路解决,而应该不断发展生产力,建设现代农业。另一方面,我国现在也具备了这个条件。两年前,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我国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意味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支持“三农”发展。每年财政收入增长几千亿,因此有这个基础、条件。
第三,发展现代农业也是中央的一贯要求。我国早就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建设现代农业这个提法第一次出现在十六大报告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我认为,建设现代农业比农业现代化程度要低。农业现代化跟其他现代化一样,都是“化”,强调的是结果;建设现代农业的提法更多强调的是过程,这样相对现实一些,也更稳妥。十六大以后,中央很多文件,以及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讲话,都多次强调要建设现代农业。所以这不是一个新的口号,而是中央、国务院长期以来的要求,我们就是要落实。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什么要明确现代农业作为主题,理由集中起来就是以上三点。另外,大家一定要注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里有两句话,就是“两个过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第一句话最重要,这个提法并不高。这样,东部、中部、西部,包括贫困地区都有一个程度不同地发展现代农业的问题,并不是只能是东部地区、发达地区才能发展。这两句话有针对性,原来有些同志不理解,认为没有必要去论述是两个什么过程。论述“两个过程”说明现代农业并不是多么高,每个地方都可以做,这是很重要的论断。
今年文件分帽子和八个部分,具体政策一共有35条。每个部分开头又都有个小帽子,把意义、总要求讲清楚,适当有一些叙述,虚实结合,比较灵活。
大帽子是四段。第一段讲“三农”重要性,前面三句话是总书记论述“三农”重要性的原话。第二段讲去年的成绩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目前存在的问题用了“三个依然”,就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针对“三个依然”,在这一段紧接着提出了“四个丝毫不能”,就是要“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丝毫不能动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丝毫不能动摇,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丝毫不能减弱,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丝毫不能松懈。”第三段讲现代农业的内涵、思路和要求,概括起来就是“六个用、三个提高。”这“六个用”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主要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这里面主要讲结构调整,今年结构调整突出了一个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这是一个突出的亮点;“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现代经营形式主要是以产业化为主的经营形式;“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这里面主要讲对“三农”工作的指导,对“三农”的支持、保护;再一个就是主体,“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三个提高”,一个是提高“三化”,就是提高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机械化、水利化是以前的提法,现在加了一个信息化;第二个是提高农业“三率”,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最后一个是提高农业的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最后落在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上。“六个用”和“三个提高”,明确了现代农业目标;同时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两个过程”,这是第三段。第四段讲2007年“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
八个部分,概括起来就是“五大支撑”、“三个保障”,组成一个体系。第二部分讲基础设施支撑,这是第一个支撑;第二个支撑,是文件的第三部分,讲现代农业的科学技术支撑;第四部分是讲现代农业第三个支撑,是产业体系的支撑,或者说产业发展的支撑;第五部分是第四个支撑,市场体系的支撑;第六部分就是人才资源,讲新型农民问题,讲的是人才智力的支撑。所以可以讲是“五大支撑”。“三个保障”,第一部分讲的是农业投入问题,这是投入保障;第七部分讲的是改革,是体制保障;第八部分讲的是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也就是组织保障。
三、文件的新意和亮点
文件的新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总体要求方面对“三农”工作的一些新意,二是发展重点、发展思路方面的一些新意,三是具体政策措施方面的新意。
(一)总体要求上,提出“四个丝毫不能”是新的。这表明,在这么好的形势下,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形势的认识是非常清醒的,有“三个依然”没有解决。胡锦涛总书记在经济工作会议上就讲要增强危机感。在农村形势这么好的情况下,讲要增强危机感,认识到背后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有潜藏的危机。增强危机感,提出了“四个丝毫不能”,这就是今年新的提法。
(二)在发展重点、发展思路问题上,产业发展部分是其中非常突出的新意,提出要“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农业的多种功能是中央第一次在文件中提出,但这不是我国的发明。农业的多种功能最早提出也叫做农业的多功能性,这是日本在上个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的,在它的《农业法》里面有这样的规定。日本为什么提出农业的多功能性?它有一个基本的意图,就是在跟国外进行贸易谈判时,在制定WTO规则当中,主张要考虑农业的多功能性。农业不光是一个产业部门、经济部门,它还承担着社会的功能、生态的功能、文化的功能等等。所以在制定WTO规则的时候,在对别国农业政策包括补贴政策进行限制上,就不能仅仅把农业当成一个产业部门限制。日本的“农业多功能性”就是为它对农业进行高补贴寻找理论依据。
这次文件第一次提出要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第一次明确界定了农业的六大功能:一是食品保障功能,这是最基础、最古老的功能,二是原料供给,三是就业增收,四是生态保护,五是观光休闲,六是文化传承。以前更多看到的是食品保障功能,另外顶多看到了原料供给功能、就业增收功能,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三个功能相对看得不够。原料供给,就是农业是工业的重要原料来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原料供给内涵到外延也是不断拓展延伸的,比如说吃、穿、住的产品是一种原料供给,在生物技术发展和生物质原材料发展上,农业是生物质能源、生物质产业的重要来源,秸秆、玉米、土豆等都是生产生物质原料的重要来源。所以,农业不光是一些传统产业的原料来源,也是新生的、有增长潜力的新产业的重要原料来源。生态保护,以前我们更多看到了农业对自然索取的一面,如果农业搞好了,思路对了,农业也有涵养生态、保护生态的一面。我们今后就是要更多地发挥涵养、保护生态的一面。观光休闲最直观的就是“农家乐”,吃农家饭,也有层次高的,开发采摘,去体验农业生产。去年有一个数字,就是三亿人次程度不同地进行乡村旅游,实现四百亿收入,这是初步的统计,今后发展的潜力非常大。文化传承,一般不太好理解,其实大家想一想,中国是一个古老农耕文明的国家,我们有很多物质和非物质的文明和文化,它们的传承载体就是农业,现在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载体也是来自农业农村。
提出农业的多种功能,我认为有两大重要意义。第一,它解决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会下降,但是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因此而下降,这句话如何去理解?因为人总要吃饭,这算一个意思。但将来科学发展了,吃饭可以通过别的办法解决,这句话还能不能成立?提出农业多种功能后,这个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就是说,食品保障功能、包括产业发展功能可能会下降,但别的功能随着经济发展会逐步增强。第二,人们对农业的认识,以及支持“三农”的重要性和自觉性也会增强。农业这么多功能,跟大家都息息相关,而且有内在、密切的关系,大家都要自觉支持农业发展。所以对农业的认识上,在自觉性上应该是不一样的,这对工作、对制定政策是一个很大的好处。
(三)在具体的政策措施上,这方面的新意比较多。首先是“两保”,一个是农业保险,一个是农村低保。农业保险现在全国9个省在试点,但没有推开。去年,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只有8.5亿,还不到10亿,这么大一个农业大国,有两万多亿农业GDP,算算比例,是零点零零几。而中国又是个多灾的国家,去年风灾、旱灾、水灾同时发生,多种灾害频繁而且严重。今年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农业保险,中央财政目前准备了一定的资金,准备对农民参与保险给予补贴。农村低保目前已有二十多个省在推开,但补贴标准有高有低。低保的概念是补差,不是国家全补给个人,是有多少差距就补多少。有补70、80块钱的,也有补十几块钱的,很不一样。对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了四个要点:一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鼓励建立制度的地方完善制度,没有建立制度的地方建立制度;三是由各地自行制定低保的范围和标准;四是明确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的地方给予适当补助,这点很重要,至于今后补30%,还是补40%、50%,正在讨论,今后中央给予财政困难的地方补助主要是中西部。把低保制度正式建立起来,这是今年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又一大亮点。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交费,看病不太贵,低保或者生活有着落,这四件事情表明农村社会事业,确实有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新进展。
其次就是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文件里面有三条非常实在。一是明确今后各地党委换届以后,要有负责同志分管“三农”工作。这句话很重要。去年全国14个省换届,县一级90%换届后,只有一个专职副书记,这个副书记这么多工作,能管“三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要有负责同志分管“三农”工作,这个问题就解决了。现在落实情况是:有的省还是让副书记管“三农”工作,副书记什么都可以管,力度更大了;还有一些省是管农业的副省长进常委;还有常务副省长管农业;还有一些其他的常委管,比如有的是组织部长管。副书记,农业副省长进常委,常务副省长管农业,其他常委管“三农”,四种情况都有。二是今年提出要充实和加强“三农”工作综合机构,这是第一次明确。从中央看,中农办得到充实和加强,确实表明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三是要“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有效途径”。今后优秀的村干部可以当乡镇的领导,这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中央组织部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和支持。
第三是投入“三个继续高于”。“三个继续高于”,不是简单重复去年的措施。第一个是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高于去年,这个和去年一样。第二个就跟去年不一样了,去年是讲固定资产用于农村的比重要高于上年,今年改成了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讲的是数量高于去年。去年比重微微增加一点,但是总量减了,因为财政国债资金总量减了。第三个是,去年讲固定资产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今年没有继续强调这个具体问题,而是要求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提高。这“三个继续高于”,措施更硬,要求更高。
第四,在讲到农业补贴制度的时候,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目标清晰、受益直接、类型多样、操作简便的农业补贴制度”。以前从来没有对农业补贴制度进行概括,这次把目标讲出来了,基本上符合中国实际和WTO规则要求。
另外,今年一号文件第一部分第四条最后提到,“企业捐款和投资建设农村公益设施,可以按规定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一条也是新的。去年我到浙江调研时听到这个呼吁,呼声很高。浙江因为新农村建设1/3资金大概100多亿,来自企业和民间。这些企业家说,按目前的税收制度,企业支持新农村建设捐款100万,等于企业要支出133万,因为这100万是交了33%所得税后的净利润。但是要注意,支持新农村也有好多是开展经营的,那就不能免。所以注意,企业捐款和投资建设农村公益设施的部分可以免,生产性、经营性联合搞经营的免不了。
第二部分农村基础设施里面,提到了加强水利,这里突出提出,加强山区抗旱水源建设,加快西南地区中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川渝丘陵地区,降雨量有1000多毫米,但是水留不住,丘陵一流就到河沟,归于大海,需要的时候没有了,所以川中丘陵地区老是旱,就是缺乏水源工程,就是缺少中小型的蓄水工程。所以一号文件特指丘陵山区和西南地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尤其要加快,这都是非常明确的。另外在这一部分第五条,提出了发展新型农用工业。农用工业已经几年没有声音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而且提出“新型农用工业”,这也是一个新提法、新要求。
第三个部分是科技,这里面规定也不少。比如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这都跟现代农业关系密切。最后有一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农业生产中积极采用“3S技术”,即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技术尽管在很多地方尚不具备条件,但是一部分发达地区已经开始使用。
第四部分讲的是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前面已讲了很多。一号文件明确强调要支持“一村一品”的发展,尽管“一村一品”提出时间很长,但是这里有些提法很好。比如概括“一村一品”或者说特色农业,叫“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各种物质、非物质的产品和产业”,第一次进行了概括。另外强调通过规划引导、示范带动等办法,支持“一村一品”发展。“一村一品”虽然字数不多,但是内含有很多规定。另外,扶持龙头企业也有很多规定。第四部分最后还有一条,“推进生物质产业发展”,这也是很响亮的一条内容。以生物能源、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质原料等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质产业,是拓展农业功能,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的产业,文件里面讲了定位,后面提了要求。这些提法和要求,都有一定新意。
第五部分关于市场体系。标题明确提出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物流产业对整个经济生产来讲提了很多年,但对农业提得很少,这就是一个导向。另外里面也提到了建设农产品流通设施,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流通业态也是对整个经济提得很多,但针对农业进行强调还比较少。比如,第一条有一个措施,“积极支持农资超市和农家店建设,对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和经营审批手续。”因为农资超市和农家店建设往往在很多乡村、县市铺开,这个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每开一家分店,都要去县市办手续,很麻烦。现在实行总部统一办理,只要在北京市办完一套手续,所有乡镇设分店都不用再办手续了,这是对农资经营很大的支持。而且农家店和农资超市的发展在一些省是方兴未艾,大家早就认识到超市对城市是消费革命,其实对农村也是一次革命。农村最大的问题是质量没法控制,农村的假冒伪劣已经喊了很多年,尤其是药品,可以说农村消费领域维权问题上基本是空白。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采取多种措施,其中一条很重要的措施,就是改善流通渠道和方式。采取农资连锁店和农家店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假冒伪劣,因为总部一般都是大企业、大集团,统一进货,基本上能解决假冒伪劣。这种方式比那种谁都开个店、谁都可以卖的方式要强得多。
第六部分第一次提出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这里面第一次讲到“适应制造业发展需要,从农民工中培育一批中高级技工”,这是针对最近这几年出现的“教授好找、技工难求”现象而提出的,现在四级以上熟练的技工很难找。这都是适应形势发展提出的一些要求。另外,2007年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这也是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次还提出要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能力,这里指的是基层干部、农村教师、乡村医生、计划生育工作者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以及其他一些跟农村生产、生活有关的服务人员。
第七部分关于深化农村改革。文件讲到,“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安排一定资金,对地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给予奖励和补助”,乡镇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前就是鼓励各地开展改革,这次明确安排一定资金,对开展得好的地方,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积极性。在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上有一条,“在贫困地区先行开展发育农村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的试点”。银监会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期间发出规定,在农村地区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条件。今后要发展乡村银行,发展大银行在农村专搞农业贷款的子公司,和新型农村信用合作组织,不是指现在的信用合作社,至少有三大主体可以发展。总之是低门槛、严监管,门槛可以低一点,但实行严监管,这是最关键的。化解乡村债务里面也强调一句话,“要妥善处理好历年农业税尾欠,在严格把握政策和加强审核的前提下,该减免的要坚决减免,能豁免的应予豁免。”农民欠的税费,虽然账面上只有十几亿,但干部垫资的税费至少100多亿,22个省税改办统计了一下,至少一百几十亿。这也是压在各级干部身上的难题,免也不是,收也不是,现在文件作了相关规定。
(本文系作者2007年2月8日在中国农村杂志社全体编辑记者大会上的讲话。根据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标签:三农论文; 农村改革论文; 农业论文; 一号文件论文; 农民论文; 新农村建设政策论文; 现代农业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农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