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理论探讨_社会价值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理论探讨_社会价值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理论探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理论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08)07-0009-06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领域的价值论研究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我国哲学领域对价值理论的研究和拓展而发展起来的,它经过“地位和作用”、“功能”、“职能”向“价值说”的逻辑渐次展开,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笔者通过对一些学者和专家的专著及一些有代表性论文的探源式梳理,力图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走向,以期切实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缘起及发展阶段

1.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缘起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我国哲学领域对价值理论的研究和开拓而展开的。20世纪80年代,以价值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哲学领域——价值论,成为哲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而在我国哲学领域展开了讨论,并成为时代和改革所提出的一项迫切的理论任务,国内许多学者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如李德顺、李秀林、袁贵仁、李年科等分别在自己的文章中阐述了价值的含义、分类和特点等,还陆续出版了一些专著,包括李德顺的《价值论》、李连科的《哲学价值论》等。随着哲学领域对价值问题的深入,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价值何在不断受到社会的责难和追问,而学界一直停留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性和经验总结层面,停留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说明上,无法上升到哲学理性的层面来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何在。为此,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人提出将价值论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之中,并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注意和研究。先后有陈秉公、张耀灿、郑永廷等在其教学中开始涉及和指导博士生、硕士生研究价值问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划分

笔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缘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2~1985年),以“生命线”为主的政治话语判定阶段。这主要体现在党的领导人讲话和80年代一些论文及专著中对生命线理论的依据、由来、内容和意义等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和综合的分析,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取得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大法宝,从而进一步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二阶段(1985~1992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提出阶段。据笔者检索到的文献显示,最早正式提出思想政治工作价值问题的是郭富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85年第2期上发表的《如何评价政工干部的劳动及其价值》一文。他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价值问题,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创造价值过程中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潜在价值和社会价值及其评价”等。[1]同年5月,辽宁省委经济工作和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在抚顺市联合召开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讨会,也专门就思想政治工作是否真正创造价值展开了激烈的讨论。[2]这些意见虽然粗浅,但却提出了对思想政治工作及工作者的价值追问,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创性意义。1988年,彭宗佑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标准问题”。[3]1989年,李德顺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上连续发表五篇文章,正式提出将价值哲学理论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打开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领域和新视角,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992年,陈秉公在其专著《思想政治教育学》中专章专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价值进行了论述,[4]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以专著的形式出现了。从这一阶段由对思想政治工作及工作者的价值追问到将价值哲学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再到专著探讨的这个过程来看,表明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开始上升到价值层面,但还未摆脱对地位和作用研究的束缚。

第三阶段(1992~2001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探索阶段。随着价值问题的引入,学者们在教学和科研中不断探索。2000年1月,罗洪铁以价值哲学为理论基础,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功能和属性对主体的效用关系为研究视角,系统地阐发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有关理论,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特性及具体表现形态。[5]同年3月,郑永廷也在《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中对“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视角、社会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及实现”[6]等作了详细的论述。这些论述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基础。据笔者检索到的资料显示,2001年4月西南师范大学梅雪的硕士毕业论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为题,首次“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主客体、层次结构、价值实现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7]同时武汉大学项久雨的博士论文也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根源、特征、形态、实现”等方面探究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随后张耀灿等主编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从内涵、形态、实现环节等进行了阐发,成为当时公开出版的价值论研究的显著成果标志之一。这些探索对价值论研究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和意义,表明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已经上升到了价值哲学的层面。

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价值论研究的发展阶段。随着一些有关价值论的论文和专著的问世,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研究开始推向深入,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特性、价值形态、实现的条件及规律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成就较大的是项久雨,他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建构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分支学科,其显著标志是2003年出版的专著《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该书“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概念、体系、特征、规律”等[8]进行了整体的理论建构。在此基础上,近年来理论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拓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流变回溯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提出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从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生命线”比喻到功能和职能说,再从功能和职能上升到价值哲学,这不仅逻辑地呈现了一副生动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发展路径图,也展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1.以“生命线”为主的“地位和作用”说

自从2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诞生以来,有一些专著专章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代表性的有张蔚萍主编的《思想政治工作概论》、陆庆壬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邱伟光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等。陆庆壬认为,必须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这三大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它是经济建设的坚强保证,是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是文化建设的主导因素,是改革开放的精神支柱。”[9]早在1934年2月7日,周恩来在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1938年1月10日,周恩来在《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中指出:“革命的政治工作是民族革命的生命线”,“以革命主义为基础的革命工作是一切革命军队的生命线与灵魂”。[10]毛泽东在1937年10月《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说:“八路军更有一种极其重要和极其显著的东西,这就是它的政治工作。”[11]1944年4月,经毛泽东修改的留守兵团政治部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中又明确指出:“我们认为政治工作是我们军队的生命线,无此则不是真正的革命军队。”[12]为此,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这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使革命军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建国后,党的中心任务从革命战争转向了经济建设,除对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十分重视外,同样也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对经济建设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地位。1954年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时,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13]1955年,他又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14]1978年叶剑英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重申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是我军的生命线。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完整地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生命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多次强调“生命线”理论。同时,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也发表了大量关于“生命线”理论的依据和意义的论文。代表性的有艾寒的《“生命线”是正确的命题》、[15]洪韵珊等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16]等,集中论述了生命线理论的内涵和作用,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对经济工作及其他各项工作的保证、促进作用。由此可见,用“生命线”理论来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表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也是看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之间的一定联系,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对其所起的作用是有一定影响的,有什么样的地位,就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反之亦然。但地位和作用是不能等同的,因为地位和作用从根本上说,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位置,而作用是指它对社会和教育对象所产生的影响和变化的功能。但早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往往从“生命线”的角度来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也是受时代和学科发展的局限所致。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历史上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也确实发挥了“生命线”的重要作用,因而以此来强调其重要性也无可厚非。

2.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说

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对社会和教育对象的外部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功效和能量。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实质上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研究的发展和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属性相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它的性质决定它的功能。所以,在方法论意义上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和整个社会所发生的积极独特的作用或影响来进行研究的,包括导向功能、控制功能、凝聚功能、保证和激发功能等。据检索到的文献来看,最早提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是沈静,她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是“实现党的总任务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保证作用;推动改革和建设的精神动力作用;协调人民内部各种关系和矛盾的思想调节作用;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培育新人;同错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17]之后曹书庆提出“社会性功能和个人性功能、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18]专著中有代表性的是张耀灿、陈万柏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和社会功能”,认为其具有“保证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转化功能”等。[19]此外,罗洪铁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说”,[20]并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究》中专章论述了其社会职能,包括“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职能论述的历史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职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职能”。[21]这就有助于从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和教育者的职责方面更深层次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说及理论体系的建构

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理论来观察和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研究者思维模式的转换,也是从哲学的高度来回答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正确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地位和作用,有利于消除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万能论”、“中心论”等种种误解,客观公正地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所以,从一开始,学者们就力图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论体系。最早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论体系进行建构的是陈秉公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价值”来论述,[22]还带有“作用”的痕迹。2000年罗洪铁从价值哲学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含义、特性、内容和具体的表现作了详细阐发,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价值、激励价值和调控价值”。[23]梅雪的硕士毕业论文首次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价值的主客体、价值的层次结构及价值实现等为框架,开始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论体系。[24]同时张耀灿等主编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也从“内涵、形态、实现的角度建构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论体系”。[25]这些探索对后来价值论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奠基性意义。近年来,苏振芳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王勤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及成媛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都是基于此框架建构理论体系;而项久雨于2003年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则是在原有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思想政治价值观念史”一章,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观念史、根源、特征、形态、评价、实现”等[26]作为分支学科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建构。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容研究考察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满足关系。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标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纵向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社会价值、集体价值、个体价值;按横向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按价值的发展过程划分,可以分为现实价值、潜在价值;按价值作用的程度划分,可以分为高价值、低价值;按价值作用效果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正价值、负价值。笔者为了研究的方便,采用纵向的角度分类,即以社会价值、集体价值、个体价值为研究视角,重点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容进行综合考察,以把握其现状和发展走向。

1.社会价值

据笔者考证,1985年郭富在《如何评价政工干部的劳动及其价值》中最早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为了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也是建设全社会良好风气,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环节”。[27]随后,李德顺在1989年也提到了其社会价值。2001年,梅雪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集体价值、个体价值。目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有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职能联系在一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是完成它的社会职能而产生的社会作用和意义,包括两个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塑造人格的主导力量”;[28]一种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来看,具有导向价值、凝聚价值、激励价值、净化价值”;[29]还有一种以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维系阶级统治的精神支柱、推动社会改造的舆论力量和精神动力的作用,对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着服务和保证作用;[30]第四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如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发生作用而呈现出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31]

政治价值是首要价值,主要探讨了对政治关系、精神生产、政治稳定及发展的价值意义,即“扩大政治认同,形成政治共识;维护政治稳定,平衡利益冲突;营造舆论氛围,进行社会动员;造就一代新人,促进政治发展”等。[32]经济价值主要从其对经济生产和发展的保证、推动作用,经济与文化、道德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的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具体表现为“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价值与道德激励;对经济发展的方向保证价值;对经济进步的环境营造价值”。[33]文化价值主要有“文化功能论”和“文化中心环节论”两种观点。“文化功能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选择功能,文化传播、变异功能,文化渗透、创造功能”[34]以及“继承功能”;[35]“文化中心环节论”认为“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科学、教育事业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保证”。[36]关于管理价值,最早提出的是曾盛聪,认为其主要体现在“管理效率、自我管理、人本管理、新的潜能和资源开发”。[37]张耀灿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进一步阐释了管理价值,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属于软管理,它通过启发、说服、规劝的方式,引导人们自觉协调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最终实现社会管理的总目标”。[38]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和时代价值都是发展性价值。生态价值是随着近年来生态问题的产生,生态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后才出现的,其概念和内容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最先提到生态价值的是李德顺;张耀灿等主编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2001)认为生态价值主要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形成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39]关于时代价值,最早提出的是刘合行。[40]张耀灿等主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2006),认为时代价值具体表现在“精神资源的开发价值;与时俱进的发展价值;和谐社会的构建价值。”[41]

从以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研究的总体状况来看,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今后还应着重研究的有:一是经济价值方面应对其如何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展开深入研究;二是政治价值方面应对其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作用,即如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等展开研究;三是文化价值方面应就其如何树立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民素质,特别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展开深入研究;四是发展价值方面应对其促进社会发展,特别是如何促进教育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展开深入研究;五是生态价值方面应对其如何帮助人们保护生态资源、节约能源、形成生态文明的观念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2.集体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集体价值的研究还未引起广泛重视。2002年,罗洪铁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一定集体为单位展开。由于集体处于个人与社会的中介位置,因此集体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活动,不仅直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体价值,还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体价值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层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42]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体价值主要包括“指向并保证集体目标的实现、促成和巩固集体的团结、培育健康向上的集体文化、形成和谐上进的集体心理、引导并调节集体行为”等[43]。随后进一步发展为“促成和巩固集体的团结;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文化;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心理”。[44]这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论的内容,也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群体实践活动的价值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体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探讨它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所赋予的新内涵,从而进一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中观层面的群体实践活动的价值,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集体活动的有效性。

3.个体价值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和个人发展的价值追求的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的研究逐步增多。当前对个体价值的研究较有代表性的是:一是从价值主体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发展及个人利益的实现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意义,主要表现为满足主体社会化特别是政治社会化的需要,满足主体全面发展特别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满足主体解决人生重大课题的需要。二是“从价值客体的属性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引导政治方向、激发精神动力、塑造健康人格、调控品德行为等方面的价值”。[45]三是从教育主体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主要表现为“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实现个体人格的完善化;丰富人的需求体系;有助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46]学界普遍认为个体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社会价值是个体价值的延伸和验证,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其实,个体价值的实质是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个体成长成才的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的研究,应重点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满足个体提高素质以及素质提高后如何展现出来,转化为成果,为社会发展作贡献。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应进一步从如何提高个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再通过其指导和鼓励人们去提高其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包括科学的思想素质、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素质。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要就如何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的和谐发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展开深入研究,进而推动个体素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标签:;  ;  ;  ;  ;  ;  ;  ;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理论探讨_社会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