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多,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也正因如此,人们对于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较为常用的结构形式,其施工质量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对土木工程建筑当中的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操作时,需要对相关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各项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鉴于此,文章针对相关施工技术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裂缝;技术要点
引言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作为土木工程建筑项目中的最重要技术内容,具体的施工实践中必须做到结合实际情况消除可能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例如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在具体的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应该围绕某些可行性施工技术措施解决问题,提高土木工程建筑项目建设整体质量。
1关于土木工程与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基于土木工程的土木工程建筑是指围绕建筑所展开的对材料、设备与施工技术的勘察、设计、施工与维护报验技术活动过程。土木工程本身涉猎工程技术范围相对较广,它所构建的土木工程建筑结构也相当复杂。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则是一种具有适用性和适用性现实优势的、应用复合型材料的复杂工程技术。在施工中应该严格按照比例配比水和砂石,再添加适量胶凝材料搅拌后才能开始混凝土结构施工。
2土木工程建筑中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相关要素
2.1混凝土成分因素
在混凝土成分当中,往往会应用矿渣和破碎砾石等材料作为粗集料进行使用,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证这些粗集料当中没有杂质、风化等问题的存在,并保证干燥和清洁的特性,同时要确保原料供应商能够具有相关资质,使各项原材料的配比以及粒径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如果混凝土当中掺入杂质问题,会对相关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
2.2模板施工
在模板施工当中,主要需重视模板制备、模板安装两个要点。在模板制备当中,需要依照工程设计方案,制作相符的模板,例如木模、滑升模板等等,其次将这些模板安装在指定位置,尽可能避免误差,同时需要采用灌浆操作将环氧树脂灌注于混凝土浇筑面,使两者粘合,最终灌注完成之后对模板位置进行精调,进一步缩小误差,同时需要采用海绵条等材料填充,以避免漏浆现象。
2.3混凝土自缩因素
在土木工程建筑当中,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需要用到相应的硅灰,但这种材料的加入,会使混凝土产生自缩现象,严重时会导致混凝土断裂,降低工程质量,特别是在混凝土自身湿度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其中的大部分水分会逐渐蒸发,会使自缩问题不断加剧,从而对工程的顺利实施产生不利影响。
3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相关管理措施
3.1原材料选用
在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材料进行选择时,应该根据工程特点及具体用途对各项原材料进行科学的选择,特别是水泥材料,会对混凝土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对水泥材料进行选择时,一定要对水泥的品牌进行全面的了解,明确其凝结时间、稠度以及比热容,在价格相近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选择质量较高的水泥材料,以此来确保工程质量
3.2人工管理
人工必然存在误差性,所以在施工当中很可能出现工作失误,导致施工结果不满足技术要点要求,因此需要对此进行管理。在人工管理当中,施工单位应当采用定期巡检以及现场监控设备来进行管理,通过这两项举措,可以确认当前人工是否出现失误,一旦发现需要立即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设备管理
设备同样是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中重要的施工力量,但设备在应用当中,可能出现故障,所以需要进行管理。设备管理中,首先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尽可能保持设备状态正常,其次在正式施工前2-3天,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如果发现故障设备,必须更换,以确保施工可以顺利开展。
4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要点
4.1对混凝土水化热现象控制的施工技术要点
为了保证水泥量有效控制,特别是规避水泥的水化热问题,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可采用直联更好的材料作为水泥替代物,确保混凝土热量被有效释放,大幅度降低甚至消除水化热现象。一般来说可选择低热水泥作为混凝土制取原料,该原料可有效消除水泥中的水化热现象。另一方面可考虑采用水泥降温技术措施,在混凝土制取完毕对混凝土进行降温处理,例如可在完工的混凝土结构中安装进水管,通过水管水体温度降低水泥水化热温度,这也是目前比较常见的物理降温方法。
4.2浇筑施工
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时,必须要对浇筑技术的要点进行准确的把握,要将浇筑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对各岗位人员以及设备的配置情况进行检查,如钢筋、模板等等,同时要注意相关事项:第一,混凝土浇筑时,应防止混凝土出现分层离析的问题,要确保自由倾落度在2m以内;第二,在进行竖向浇筑之前,需要在结构底部进行水泥砂浆的铺垫,厚度在50-10mm;第三,在完成墙体和梁柱的浇筑施工以后,要静置1-2h,避免接头部分出现裂缝问题;第四,要对混凝土倾倒方向加强控制,沿着浇筑前的方向进行逆向操作。施工人员在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施工要求做好管理工作,使工程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4.3施工缝处理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中,对施工缝处理技术进行科学的应用,能够使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特别是在混凝土浇筑以及后期养护等环节当中,都需要采用施工缝技术对结构当中的缝隙或孔洞进行有效的处理,以此来提升工程施工的整体性,较少施工缺陷问题,在浇筑环节当中,容易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混凝土浇筑施工无法一次性完成,可以对施工缝进行预留,以此来充当工程分段标识,在对施工缝处理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对图纸当中标注的施工缝进行随意的更改,确保施工缝能够始终处于剪切应力最小处,防止其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4.4对混凝土结构养护的施工技术要点
目前国内大部分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养护均采用的是ZY混凝土膨胀剂,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后在其表面均匀涂抹ZY膨胀剂并平铺一层草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洒水可保证养护效果达到最佳。一般来说针对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工作应该做好以下3点:第一,要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时间在28天以上;第二,如果施工用混凝土材料的整体可塑性偏差,则要在混凝土浇筑洒水前利用喷雾进行结构养护。如果混凝土材料的可塑性表现良好则可在混凝土浇筑后大约6~10小时左右实施洒水养护;第三,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应该灌输连续养护的基本施工思想理念,即保持对混凝土的养护状态不间断,始终确保建筑混凝土表面具有较高湿润度。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关键所在,对混凝土结构的相关施工技术加强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各项施工操作的规范性,对施工技术的效用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好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通过对各项技术的有效管理,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彦雄.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8):202.
[2]张舟军,沈光辉.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2(21):1299.
[3]刘凯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2(10):1417.
论文作者:彭锃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水泥论文; 材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