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柏华[1]2003年在《黄干思想研究》文中指出黄干(1152-1221年)是我国南宋时代着名的朱子学家,“谭阳七贤”之一,是朱子殁后朱子门人的领袖,对朱子学的发展做出过较大的贡献。但是,目前学术界对其思想的研究很罕见,甚至可以说其思想已被忽略。为再现黄干昔日在朱门中的重要地位和鸿儒身份,本文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概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揭示了他从朱子门人到朱子传人的发展道路,阐述了他本体论、心性论、认识论、道德论、道统论等方面的理学思想。尽管黄干的思想落于朱熹思想的框架之内,然其发朱子之微蕴,尽朱熹未尽之意,从而对朱子学做出重要的理论贡献。庆元年间,朱子学遭到朝廷禁止,被斥为“伪学”;朱熹死后,朱门内部争论颇多,朱子学的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黄干忠于朱子学,是朱子后朱门的中流砥柱,其在维护师门、宣传师说、弘扬师道方面做出过较大的贡献,可以说,朱子学后来发展如此昌盛,黄干功不可没。文章以较详尽的史料,论述了黄干对朱子学乃至儒学的发展做出的独特贡献,其思想精髓是朱子学不可或缺的一环。
林建华[2]2010年在《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朱熹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代宗师,长期以来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和研究。围绕着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朱熹的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在文献的疏理过程中,笔者发现尽管有关朱熹教育思想研究的着作很多,但也存在需要进一步拓展的研究空间。一是关于朱熹教育思想的研究大多是附着于教育史、教育思想史的通史性或者断代史的研究中或者是附着于朱熹哲学思想的研究中进行的,而专门研究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专着却并不多见,这对于朱熹这样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因此,需要用专着的形式以足够的篇幅,从容地研究朱熹教育思想体系;二是在朱熹教育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生成的客观基础和朱熹创建庞大的教育思想体系的主观条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样就影响到人们亲切、具体、生动地来把握它的教育思想体系。叁是对何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在许多的研究中并为深入探讨,往往作为不证自明的前提,在阐述朱熹教育思想时一笔带过。正如熟知并非真知。人们经常谈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但究竟朱熹教育思想体系是什么并未见到多少全面深入的研究。基于上述的体会,笔者在本文中重点阐述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生成的客观基础。一方面从宏观的视角考察两宋之际由于政治文化的丕变而形成的右文重教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从南宋时期闽北的文化地理来考察其当时所具有的独特的人文环境,力图从南宋时期闽北所具有的多重优势的迭加聚焦中来说明为何在这偏远的山区中会产生朱熹这样一位继孔子之后的伟大的教育家的深层原因。二是深入探讨朱熹创立其教育思想体系的主观条件,特别是他的全面而生动的教育生活史,包括求学、自学、游学、访学、办学、教学、劝学等方面以及朱熹独特的精神气质,力图亲切、具体、历史地说明朱熹的教育思想体系与他的丰富的教育实践的内在联系。叁是对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建构进行深入的研究,从朱熹教育思想体系何以可能?朱熹教育思想体系集大成的特点、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全面性、层次性、规律性、逻辑性等方面对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建构进行方法论的探索,力图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建构提供方法论的基础。
方彦寿[3]2000年在《朱门颜、曾——黄干》文中认为黄干是朱熹的“四大弟子”(蔡元定、黄干、刘爚、陈淳)之一.朱熹讲学之所武夷、建阳被后人誉为“闽邦邹鲁”,朱熹被尊为“南方孔子”,黄干因之也有朱门“颜(回)、曾(参)”之誉.在继承、捍卫、阐扬和传播朱子学方面,黄干倾注了其毕生心血和精力.本文拟从黄干的生平,及其对朱子学发展的贡献两个方面予以论述.
孙明章[4]1985年在《略论黄干及其哲学思想》文中认为朱门的高徒和传人黄干字直卿,号勉斋,福建闽县人,生于南宋高宗绍兴廿二年(公元1152年),死于宁宗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历经四朝。黄干生活于被他形容为“中原之地化为腥膻,江南之民疲于岁币”①即内优外患的年代里。他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学者,其学术道路是从忧患之中拜师求学开始的。早年他从学于湖南学者刘清之,后转而从学于朱熹。他整个从学经过在《福建通志》中有颇为感人的记载:“刘清之命其从朱子受业,于归白母,值大雪,即日行。既至而朱
徐永文[5]2005年在《南宋时期赣东北朱熹后学的教育活动与教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两宋时期,江西理学发达。赣东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朱熹主要活动和讲学地之一。由于朱熹的影响,南宋时期赣东北地区朱熹理学尤为昌盛,这其中朱熹门人弟子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朱门弟子既捍卫了又发展了朱熹的理学思想。他们在传播朱学的过程中,创办书院,聚徒讲学,积极从事教育活动,促进了当地教育的发展。在教育思想上,同他们的学术思想一样,继承和发展了朱熹的教育思想。他们在道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读书学习,以及童蒙教育等方面都有较系统的论述。本文将以赣东北朱熹后学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他们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
朱荣贵[6]2011年在《朱门之护法大神:真德秀对朱子学术之继承及发扬》文中指出此论文将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论真德秀(1178-1235)及其门人在宋末元初对朱子学的继承与传播上的贡献。陈荣捷先生反对《宋元学案》及《朱子实纪》将真德秀列为朱子门人,说这是"名不副实之至"。陈先生将真德秀定位为朱子之私淑弟子。朱熹在宁宗庆元六年(1200)去世,当时伪学之禁正严,朱子的门人受到很大的打击。魏了翁说:
王宇[7]2011年在《人心道心之辨与后朱熹时代朱子学方法的奠定》文中研究指明《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最经典的学术着作,其中的《中庸章句序》更是朱熹哲学体系的纲领。嘉定更化后朱子学得到官方褒扬,这篇序便朝野流传,上至宋理宗,下至莘莘学子,都把它看作朱子学的入门关键。然而,《中庸章句序》所论述的"人心道心"关系问题,在朱熹的亲传弟子中,却成
张丽丽[8]2011年在《论朱熹的历史人物评价》文中认为朱熹作为一个理学家,评价历史人物与他的理学背景密不可分。朱熹的理学体现了他的宇宙观、自然观、社会观、价值观等,正是由于理学的影响才使得朱熹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独特之处。理气心性、仁义礼智、治国平天下思想都对朱熹的历史人物评价产生了影响。朱熹的理学思想对他的历史人物评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理气论思想使得他强调历史人物的义理,同时兼论历史人物的资质;心性论思想使得他评价历史人物追求本心;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使得他评价历史人物兼重事功。因此,朱熹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四个原则,即推崇资质的原则、追求本心的原则、强调义理的原则、兼重事功的原则,其中义理原则是最重要的。贯穿于这些原则之中,朱熹有独特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朱熹的历史人物与其他学者相比具有鲜明的理学特点。司马光生活在北宋中后期,时理学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备,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理学色彩,然而又自成一家之言。朱熹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承袭并发展了程颢、程颐的观点。陈亮、叶适与朱熹同时代,他们是浙东事功学派的代表人物,其观点与朱熹大相径庭。司马光、陈亮、叶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加重视事功,而朱熹的特点是重视资质、本心、义理,并且具有独特的方法。朱熹作为理学大家,门人弟子众多,他的历史人物评价对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都产生了影响,诸如刘爚、黄干、陈淳、黄震等。
佚名[9]2002年在《福建举行纪念思想家、教育家黄干的系列活动》文中研究说明黄干 (115 2 - 12 2 1年 ) ,字季直 ,号勉斋 ,福建闽县人。他长期从学于宋代大儒朱熹 ,得朱熹思想之真传 ,深为朱熹所器重 ,称“吾与之处甚有益” ,并将女儿嫁给他。朱熹逝世后 ,黄干率朱门弟子 ,直面危艰 ,捍卫和弘扬了朱熹的理学思想
张瑞[10]2014年在《朱熹风水思想的历史学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是有关南宋朱熹风水思想的一项系统研究。全文共五章二十节。第一章全面讨论了近60年海内外有关风水问题的相关着述。其中前四节的内容虽然是对一般风水着述的梳理与讨论,但其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与宋代或朱熹的风水思想相关联;第五节则分叁个方面综述了与朱熹风水思想直接相关的重要研究成果。第二章、第叁章对朱熹阴宅风水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一,讨论了朱熹在阴宅风水问题上的“两难”与“悖论”:就知识理性而言,包括朱熹在内的精英阶层未必认同阴宅风水的迷信与蒙昧,但就忠孝人伦和道德情感而言,不讲求风水,其忠君、孝父的人伦情感却又无从寄托。朱熹以及中国传统儒学精英,大都在这种“悖论”与“两难”的语境中叙述着各自的风水话语;二,讨论了朱熹反对迷信阴宅风水,但更反对“孟浪不信”的理学立场,指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一流思想大师中,朱熹是唯一一位深入风水、熟知风水,却又力图跳出风水、提升风水的知识精英。而他在阴宅风水中的最大贡献就是以“诚敬”关联儒学与阴宅风水,进而完成了风水的理学化。第四章、第五章讨论了朱熹阳宅风水的基本架构,即由天地到山川、国都、城镇、聚落、住宅、宅内这样一种“天人合一”的大格局。指出朱熹风水思想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是将风水从“阴宅风水”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风水”。“天地间好个风水”,是朱熹关于风水的创造性表达,标志着风水的重心从“祸福吉凶”转变为自然风水。
参考文献:
[1]. 黄干思想研究[D]. 谭柏华. 湘潭大学. 2003
[2]. 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 林建华.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3]. 朱门颜、曾——黄干[C]. 方彦寿. 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0
[4]. 略论黄干及其哲学思想[J]. 孙明章.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85
[5]. 南宋时期赣东北朱熹后学的教育活动与教育思想研究[D]. 徐永文. 江西师范大学. 2005
[6]. 朱门之护法大神:真德秀对朱子学术之继承及发扬[C]. 朱荣贵. 哲学与时代:朱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1
[7]. 人心道心之辨与后朱熹时代朱子学方法的奠定[J]. 王宇. 哲学研究. 2011
[8]. 论朱熹的历史人物评价[D]. 张丽丽. 淮北师范大学. 2011
[9]. 福建举行纪念思想家、教育家黄干的系列活动[J]. 佚名. 教育评论. 2002
[10]. 朱熹风水思想的历史学研究[D]. 张瑞. 山东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