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浅议论文_倪伟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浅议论文_倪伟

(江苏南艺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通过对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普遍存在质量与成本不协调的状态。本文对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的经济和技术控制措施,以确保项目的实施成本控制方案。

关键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前言

如何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施工企业在建设过程中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工程造价在施工阶段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使过程造价有了不确定性。因此,需要根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来控制工程造价。

1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施工合同条款不严谨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是雇主和承包商履行其义务、享受其权利的重要基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直接影响建筑过程的质量、进度、投资,因此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承包商必须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对合同有歧义的地方必须在合同条款明确提出来。以避免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由于承包人对施工合同中的条款理解不清楚,又不向发包人提出来,导致出现在项目结算和验收的过程中出现双方争执的现象,给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带来不利影响。

施工合同和项目成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承包商应充分了解订单的合同文件和解释,指定项目的实施范围,工程数量和总成本的组成、计费方式及费率,浮动率及工程款的结算方式,利率的变化的方式结算,工程和项目付款规则,如同时明确工程结算、质量、等各种各样的协议,检测费及索赔、风险承担责任、甲供材料和设备、分包工程等都必须进行明确,如出现计费方式及费率不明确,将对工程进度款和竣工结算进度产生直接影响。

1.2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性不强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现场施工的纲领性文件,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许多施工企业在建设的情况下,许多建筑企业在施工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在相关手续未办理施工的情况下,缺乏建筑工地的投资金额、建筑设计标准、设计图纸审查和研究招标文件,以至于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较大的设计变更时,不能有效对变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对设计变更的损失更没有做预测,最终导致工程造价管理形成失控的局面。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过程中,编制人员未到建筑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对现场情况一无所知,凭空想象,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不能有效地指导现场的施工,现场材料与机械设备混杂,各种加工现场布置不合理,导致现场施工出现一片混乱,给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带来严重影响。

1.3现场签证不科学、合理

签证在施工现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由于各种环境和人员素质的影响,在签证过程中常有一些不科学和不合理的现象。如一些监督项目是由于业务能力差,施工合同、项目成本预算和有关规定的不了解,盲目的签证建设单位,对项目后期成本审计造成很大影响,还有的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提出的工程量问题随意进行签证,甚至一些直接委托建设单位填写签证,所有这一切为建设单位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弄虚作假,并扭了合同边界、偷工减料、高估风险,非常不利的影响工程造价控制。

1.4建筑工程设计深度不够

建筑工程设计不仅影响项目的外观质量,并直接影响过程工程造价,由于设计师缺少设计经验、创新能力差,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设计深度,而且项目成本较高,影响建筑工程的使用价值。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设计结果将有利于项目的成本控制,通常可以降低工程造价5%~10%。通常在实践中由于设计深度不够、丢失物品的现象,由于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没有现场实地调查,依靠他们自己的设计经验,设计、施工设计图纸修改的过程中,增加了工程投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工程造价控制的局限性

在施工过程中,许多建筑企业在制定工程目标成本时,不结合现场实际环境、施工条件及工期的要求,只是在中标价的基础上进行百分率的调整,不能使责权利充分的结合,对工作绩效不能有效考核,对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对建筑企业的项目成本控制不能有效进行跟踪,目标成本只能通过项目的实施过程才能实现,不能有效地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片面认为工程造价控制只是财务和造价管理人员的工作,最终导致工程造价控制出现片面性。

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在施工阶段不能有效进行现场管理,将会导致出现现场返工、维修等情况,使工程造价增加。据调查,目前,一些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只对建筑产生的直接成本进行控制,控制措施只使用标准成本、成本预测和方差分析方法等。

2施工阶段造价管理有效措施

2.1加强施工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是施工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依据,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合同管理意识,必须充分理解合同条款的内容,认真学习国家的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制定施工合同时严格把关。在施工阶段不断加强对建筑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合同管理方案,既能体现维护建筑企业自身的利益,又能体现满足业主的要求和承诺的施工合同条款的内容。

2.2加强对材料费用控制

材料是组成建筑工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工程中,材料费用占工程造价的60%以上,加强对材料费用控制是必要的。在选择材料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对材料的相关参数及技术标准要求,选择经济合理、质优价廉的材料。在施工前,物资人员应深入市场进行材料价格调查,广泛收集材料价格,对材料供应厂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选择质优价廉的厂家为供应商。在施工阶段做好材料的供应计划,充分考虑资金的合理运转和现场对材料的需要情况,合理的安排现场材料的库存量,并加强对材料的保管,例如在对水泥进行保管时,应采取防潮措施,钢筋采取防锈措施,以减少不必要的材料费用浪费,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保管制度,提高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减少工程成本,提高建筑企业利润。

2.3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施工前,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应深入到现场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地质、水文等条件进行调查,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并结合建筑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机械设备状况、施工经验和管理水平,编制一套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通过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不断地进行优化,有利于使人、材、机达到最佳的配制状态,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4完善现场签证工作

现场签证是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设计深度及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常常导致工程标高、工程量、尺寸、地质、进度等方面的变化,工程承发包双方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修改相关的变更部分,经双方协商,出具书面形式记录,对现场发生的情况进行签证,以免补签造成阶段困难。

2.5加强设计变更管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施工周期较长、涉及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较为复杂、受自然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与招标时发生很多变化,建筑企业应加强对设计变更管理。在施工阶段发生设计变更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产生很大影响,建筑企业应综合分析设计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如必须进行设计变更,应提前做好设计变更准备,因此,设计变更越早对建筑企业来说其损失就越小,对于发生的重大设计变更,应遵循先算账后变更的施工方法,使工程造价控制在预算范围内,确保结算的顺利进行。

3结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必须加强工程造价的科学管理,并制定实用、有效的经济技术措施,对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的进行全面和详细的分析,确保项目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促进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成祥.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在施工阶段的控制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6)

[2]朱晓楠.关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

[3]叶建.浅析建筑工程造价中各个阶段的合理控制[J].城市建筑,2014(04)

论文作者:倪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1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浅议论文_倪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