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娇徐平
(遵义医学院563001)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关系,为临床预防脑血管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纳的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全体患者均给予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将存在SAS的2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无SAS的2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呼吸紊乱指数、呼吸紊乱最长时间、低氧指数明显更高;两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红细胞挤压以及白天嗜睡评分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诱发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务必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脑血管病;睡眠呼吸暂停中合病;独立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469-02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该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潜在危险性,致残率高,会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不利影响。近年来,我国外研究发现,SAS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疾病的发生可加大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1]。为此,本文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纳的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脑血管病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关系,为临床预防脑血管病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纳的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全体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RI或CT检查。5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26例;年龄范围为26~58岁,平均年龄(420±54)岁。合并症:高血压22例,糖尿病19例,12例。所有患者均为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溢血23例,脑梗死33例。按照PSG检测结果,将存在SAS的2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无SAS的2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对比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体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检查红细胞积压、血脂、血纤维蛋白,计算白天嗜睡情况。住院期间,全体患者均接受多导睡眠图检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PSG监测参数,包括:呼吸紊乱指数、夜间基础饱和度、呼吸紊乱最长时间等[2]。对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以及血脂、纤维蛋白原、功能缺损、白天嗜睡评分等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 统计方法
所有采集数据均接受SPSS15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P<0.05代表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SG监测参数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呼吸紊乱指数、夜间基础氧饱和度、低氧指数、T90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等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3 讨论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SAS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人员认为,SAS诱发心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①SAS患者睡眠期间出现反复性呼吸暂停,引起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多,刺激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②SAS患者在长期缺血缺氧的状态下,血管内皮会严重受损,加大动脉硬化的风险,血流循环不畅,进而引起梗死灶[3]。在本组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呼吸紊乱指数、呼吸紊乱最长时间、低氧指数明显更高;两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红细胞挤压以及白天嗜睡评分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提示,存在SAS的患者普遍存在代谢紊乱与血液流改变,故脑血管病发病风险明显更大。该研究结果与张立春等人报道内容基本一致[4]。
综上所述,脑血管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病存在密切联系,临床务必加强重视,针对高危人群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 曾志勇,刘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J].当代医学,2010,21(05):14-15.
[2] 吴波娜,刘文华,徐格林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血管病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26(02):188-190.
[3] 庞文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26(02):143-145.
[4] 张立春,赵祥,刘克碗等.脑血管病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23(09):10-12.
论文作者:刘娇徐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5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睡眠论文; 脑血管病论文; 综合征论文; 紊乱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