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拉一推,共同推进内部审计整改落到实处
宋辰涛(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文从内部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出发,分别从被审计单位和审计组两个角度,对内部审计整改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内部审计整改效果的改进建议,为做好内部审计整改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内部审计;整改;建议
内部审计整改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发挥审计监督保障作用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企业实现管理提升、促进价值增值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内部审计整改工作日益得到重视,取得了一定整改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内部审计整改效果不佳,整改工作浮于表面,审计意见建议不受重视、不予采纳等情况,导致未能将内部审计整改工作推向实处,整改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内部审计整改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内部审计整改是指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组提出的问题,参照审计组提出的审计意见建议,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或方法,改正问题并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从而达到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从参与主体上来说,内部审计整改工作主要涉及两个主体:被审计单位和审计组。被审计单位是内部审计整改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落实审计意见建议,改正审计发现问题,建立相应制度规范等。审计组是内部审计整改工作的监督主体,负责监督检查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工作的进展情况、审计整改取得的效果,并及时指出审计整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等。因此,对于内部审计整改工作效果不佳,既要从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上查找原因,也要从审计组监督检查方面上找寻不足,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拉力不足、推力不够的问题。
国家或地区的创新产出根植于微观组织,微观组织以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为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影响企业对创新行为的选择,进而决定国家或地区的创新总产出。已有研究表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具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效果: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导致研发投资减少[7,8]; 或导致研发投资的增加[6]。 本文将这两种效果称为创新抑制与创新促进假说。
(一)拉力不足,被审计单位不重视
被审计单位作为内部审计整改工作的责任主体,对于审计整改不及时、不彻底、不到位,部分问题屡改屡犯等情况负有主要责任。从原因上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日本堀场集团(HORIBA)是发动机测试系统、风洞平衡以及排放测试系统的领先供应商,同时,还具有交钥匙工程项目承接能力,可以为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从简单的发动机测试,到高级的发动机及传动系动力学研发,HORIBA都是客户在测试领域的全面合作伙伴。
第二、加强审计沟通。审计组应当积极主动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从各个方面强化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认识。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情况,审计组应当了解其出现的背景、动因,并分析存在不足或问题等,并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沟通,争取就审计发现问题达成共识。同时,审计组应当严格按照规范的审计程序执行,理顺征求意见环节,给予被审计单位充分表达的机会。争取在双方意见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形成审计报告和问题清单。从而避免因意见不统一导致被审计单位出现抵触情况,为审计整改工作的有效推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审计组对于审计问题的分析认识不到位。部分审计人员对于审计发现问题理解不够透彻,未能揭示审计问题的成因,未能触及问题根源。并且,提出的审计意见建议空泛,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无法帮助被审计单位从根本上解决或改进问题。这就导致了被审计单位在整改时,仅就问题改问题,无法从体制机制上杜绝类似问题;也无法参照审计组给出的审计意见建议执行,存在无从下手整改的情况。
(二)推力不够,审计组自身待提高
审计组作为审计整改的监督主体,对于审计整改工作落实不力、效果不佳负有相应的监督责任。从原因上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四、审计组监督检查力度不足。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审计部门工作任务相应增加,对于审计整改的监督检查力度存在明显不足。部分企业对于审计整改工作的检查仅限于向被审计单位收集的整改反馈报告,未能实地检查整改措施及整改效果。部分企业虽然将对审计整改的检查纳入到下一次审计的审计重点中,但是由于审计现场时间有限,对审计整改工作的检查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未能得到充分重视。
第一、完善审计整改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业绩考核挂钩。将整改落实率指标纳入考核指标体系范围中,实现整改工作与领导干部薪酬挂钩,落实审计整改责任制,从考核机制上加以引导,推动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重视整改抓整改,从而为审计整改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完善审计整改责任追究工作机制,明确责任追究情形、方式、程序。建立审计整改奖惩制,对于审计整改效果优良或成效显著的企业,可以提出表彰。对于审计整改不力,敷衍了事的企业,予以通报批评,以此激发被审计单位整改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二、体制机制建设存在不足。目前,从内部审计实践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未将审计整改工作与被审计单位的业绩考核挂钩,在考核企业、领导干部时仅考虑经营业绩情况。从而,导致审计问题整改与否,对于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无影响。部分企业虽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到绩效考核指标中,但是由于所占比重或分值太小,未能引起被审计单位的足够重视。并且,对于未落实审计整改的情况,缺乏相应的责任追究工作机制,未能形成有效制度约束。由于缺乏相应的强制性要求,导致被审计单位不重视整改工作,缺乏动力推进整改。
第一、部分审计人员对于审计工作的定位认识不准确、不清晰、不到位。部分审计人员将内部审计工作简单定位于查错纠弊,未能全面深刻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监督咨询的职能定位。因此,部分审计人员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仅重视查找审计问题,对于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未能充分发挥审计整改工作对于被审计单位改进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不是“事后诸葛亮”,而是促进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力量。审计整改工作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完善这一环节的工作,才能切实将内部审计成果转化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为企业经营发展保驾护航。
二、提升审计整改效果的对策及建议
2.广泛调查测评对象。一是调查企业生产经营与科技创新计划,分析出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把握培训需求;二是从企业各部门了解和搜集生产、安全、成本等有关数据及情况,从中发现哪些需要人才开发的支持;三是对企业和职工进行调查,从中确定需要哪种培训;四是对全体参加培训的职工,了解他们对培训的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技巧等有哪些基本的要求,使培训的需求调查得到可靠的结论。
第二、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不足。从归属关系上来看,审计组和被审计单位并不一定归属于同一法人主体,两者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审计组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不熟悉、不了解的问题,可能导致所提出的问题片面,表述不准确。并且,在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部分审计组或审计人员存在未就审计发现问题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沟通,未能取得被审计单位认可同意的情况。从而导致被审计单位对于审计组提出的问题存在抵触,缺乏推进整改落实的动力。
第一、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到位。从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来看,虽经过多年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对内部审计工作错误认识的情况。部分企业认为内部审计工作是挑错的、找毛病的,对内部审计工作不配合,处于一种相对较为敌对的状态,这也导致了被审计单位对于内部审计整改工作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并且,部分被审计单位认为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是过去发生的问题,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影响很小,整改的意义不大,导致整改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一致且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合作,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42例。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59~79岁,平均年龄(64.2±2.3)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8.5±2.1)年;观察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64.7±2.2)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8.7±3.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第三、强化研究,提高审计意见建议的可行性。内部审计人员要加强学习和经验积累,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和自身工作水平。对于审计发现的情况、问题要进行深入了解,分析问题成因,直达病根。在审计发现问题表述和提出审计意见建议的过程中,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审计整改意见建议,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审计组提出的审计意见建议应包含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具体审计问题的整改建议,即指导被审计单位如何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第一层次侧重于纠错,面向的是已存在的问题;第二层次是在对问题产生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体制机制建设上,提出改进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制度文件,从而从根本上规范管理,避免出现类似问题。第二层次侧重于预防,面向的是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工作。通过一近一远、一浅一深,两个层次的整改意见建议,为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提供可执行的整改方案。
三是基于产业结构确定专业。现在的区县职业学校是“小而全”,即规模小、专业全,什么专业时髦、什么专业好招生就办什么专业,学校专业较多,量小质弱。在由“打工经济”向“本地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未来的职业学校一定要与本地区产业结构一致,根据本区域产业设置专业,办大办强,定向发展。如云阳县将大旅游、大数据、大健康确定为未来产业发展重点,这就为本地职业学校确定了专业方向。职业教育要与地方产业“同向同行”,方能“相宜相长”。
第四、强化审计整改监督检查力度。审计部门应将对审计整改的监督检查纳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通过组织开展后续审计或者专项检查工作等方式,深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逐项进行核实确认。对于审计整改的措施、相关文件进行检查,确认相关问题是否得到整改,是否从制度层面加以规范,是否形成长效机制,并合适是否发生类似问题。对于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被审计单位在整改工作中的不足,应及时指出,并要求被审计单位继续进行整改。通过监督检查,切实推动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
三、结束语
做好审计整改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审计的作用,从而构建审计工作的闭环管理。作为内部审计整改的两大主体,被审计单位应提高对审计整改的重视程度,加大拉力,将整改工作推向实处。审计组应多措并举,切实发挥推力作用,推动被审计单位强化整改,改进管理。通过一拉一推相结合,形成合力,切实将审计整改工作推向实处,提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参考文献
[1]文科.审计整改三方履责长效机制的构建[J].中国内部审计 ,2018(2):36-39.
[2]刘祥根.集团公司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 ,2019(4):90-93+96.
[3]崔亚林.以审计整改为抓手 实现审计价值增值[J].财会学习 ,2018(5):96-99.
[4]袁芳.推进内部审计整改工作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7(15):151.
[5]杨芳.关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整改工作的实践研究[J].财会学习 ,2017(19):147+149.
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整改论文; 建议论文;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