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护理体会论文_林竹爱,卢保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护理体会论文_林竹爱,卢保恋

(海南省乐东县人民医院 海南 乐东 5725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提高化脓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6月普外科手术治疗11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经实施良好的综合护理,接受手术治疗的11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仅有3例出现切口感染,切口经换药、抗炎治疗愈合,余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良好的综合护理能够提高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

【关键词】阑尾炎;手术治疗;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284-02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腹部外科的常见急腹症之一,其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化脓的阑尾并清理腹腔。但护理措施不到位,可能会诱发并发症,一旦出现并发症将造成患者生理、心理上的伤害。因此,加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本病诊治的重点[1]。普外科2015年5月—2016年6月对115例行手术治疗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采取良好的综合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15例,其中男性 54 例,女61例,年龄5~84岁,平均年龄37.1岁,根据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压痛、反跳痛、腰大肌试验阳性和闭孔内肌试验阳等症状体征,白细胞升高等实验室检查,和(或)腹部B超显示阑尾炎性改变等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均实施手术治疗,术后诊断均为化脓性阑尾炎。

2.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病人因突发腹部疼痛,需急诊手术,担心手术风险等因素常会显得紧张、恐惧、焦虑。应给予患者心理安慰,热情接待,耐心沟通,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的技术水平及成功病例,增加患者的信任度,稳定患者情绪。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的必要性、麻醉方式、注意事项等,取得患者的配合。

2.1.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疼痛性质的变化。及时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如血常规、血型、凝血酶原时间、B超、胸腹部透视、心电图等。并嘱咐病人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2]。可给予患者取半卧体位,既可减轻疼痛,又有利于防止感染扩散。在患者等待手术过程中,体温过高可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如腹痛、腹肌紧张、反跳疼程度加重、神志出现烦躁或淡漠等病情加重的现象,应报告医生提前手术,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对于体质虚弱的老年患者,除腹痛、腹肌紧张和压痛不明显,白细胞数也不一定增高外,尚有病情发展快及穿孔早等特点。因此,在观察病情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以免延误手术时机。

2.2 术后护理

2.2.1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 患者返回病房后,应给予上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和未稍血氧浓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患者出现神智淡漠、心率加快或血压下降等,提示血容量不足,可能有腹腔出血或补液不够,要告知医生积极采取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体位 术后根据麻醉方式取体位,阑尾切除术为下腹部手术,一般多采用椎管内麻,如硬外麻或腰硬联合麻,为预防麻醉后头痛,应去枕平卧6~8小时。若为全麻未清醒前应取平卧位,头向一侧,以防止呕吐引起误吸窒息。术后6小时,患者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坐卧位。此体位有于炎症渗出液聚集于盆腔,促使感染局限,减轻中毒症状和防止隔下脓肿,并可降低腹部缝合张力,减轻切口疼痛。

2.2.3饮食 化浓性阑尾炎常有炎症渗出液,胃肠功能恢复较慢,进食过早可能会引起腹胀。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才可进食,先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渐过度到普食,应少量多餐,勿食甜食或牛奶, 以免引起腹胀。饮食恢复正常后,给予清淡易消化、富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以增加营养促进体力恢复及切口的愈合。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补液。

2.2.4活动 这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环节之一。术后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以防肠粘连;并可增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加速伤口愈合。术后6小时内可床上活动四肢及翻身,轻症患者术后6h可床上坐起,12小时后可下床活动;重症及老年患者可在床上多翻身,活动四肢,待病情平稳后应及早下床活动。患者下床活动应有护士陪伴,防止跌倒事件发生。

2.2.5心理护理 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关怀和体贴,消除其心理顾虑。尤其应关注患者在活动及饮食方面的顾虑,多给予解释、帮助,使用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护理。

2.2.6道路护理 对于留置胃管胃肠减压或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应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检查与挤压,防止折叠、扭曲、堵塞和牵拉,尤其是患者全麻未清醒时,应更加注意,防止引流管滑脱,同时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禁食期间应做好口腔护理,以防止口腔感染。

2.2.7术后疼痛 麻醉药物失效后,一般切口在手术当天最疼痛,术后2~3d疼痛会逐渐减轻消失。术后疼痛不仅会导致患者生理上的不适,还会影响睡眠及导致心理焦虑,对老年患者甚至可诱发心肌缺血等[3],但因个体的疼痛阀和疼痛耐受力有差异,疼痛程度可有差异,因此,护士应使用疼痛评估工具,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合理使用镇痛药物,使患者术后无痛,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度过术后恢复期。

2.2.8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切口感染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如患者术后3~5d体温持续升高或下降后又再次升高,并且切口疼痛程度加重,周围皮肤有红、肿、热、痛,以及有压痛、波动感等,则提示有切口感染。早期以75%乙醇外敷或安尔碘湿敷,局部微波理疗,感染明显时,及时拆除缝线,清除异物,充分引流;腹腔内出血常发生在术后24h内,表现为腹痛、腹胀、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数,放置引流管者,有血性液体自引流管流出、需手术止血;腹腔脓肿常发生于术后5~7d,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或下降后再度升高,伴有腹痛、腹胀、腹部包块及直肠膀胱刺激症状,采取体位引流,加强抗生素治疗,必要时做引流手术。

3.讨论

化脓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表现为阑尾显著增粗,脓肿明显,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以脓性渗出物,临床症状和体征较重[4]。如果治疗不及时和护理措施不到位,可能会发生并发症。术前可发生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和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尤其是婴幼儿、儿童及老年人更易发穿孔,应注意观察。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腹膜炎、腹腔脓肿、阑尾残株炎或粪瘘等。对于地处山区的基层医院,病人多为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比较滞后,多数病人发病后不及时就诊或在乡镇医院对症治疗延误病情,临床症状体征常较重。为了预防并发症,提高临手术治疗效果,除了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合理抗菌药物治疗外,实施有效护理措施是关键环节。术前做好病人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取得配合及时完成术前准备,争取尽早手术治疗清除病灶,减轻中毒药症状。术后加强巡视,多与患者沟通交流,重视病人的主诉,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体温的变化常是切口感染和腹腔脓肿的早期表现。如患者术后3~5d体温应恢复正常,但体温持续升高或下降后又再次升高,切口疼痛加重,红肿明显等,提示切口感染,应及时处理:术后5~7d,体温升高或下降后再度升高,伴有腹痛、腹胀、腹部包块及直肠膀胱刺激症状,提示有腹腔脓肿,应及时做相应的处理。术后早期活动及合理饮食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环节之一,早期活动可预防肠粘连、静脉血栓,合理饮食可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预防腹胀、并可促进身体修复,利于切口愈合。术后患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及时取半坐卧位,有利于渗出液流至盆腔,减轻中毒症状及预防助膈下脓肿。总之,在病人术前、术后整个护理过程中,我们严格落实各个环节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燕琴,护理干预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2.11(36):850.

[2]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38.

[3]王娟,黄铁熬,叶剑琴,顾莉萍.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3 .3(19):152.

[4]陈连华,邹文书,谭翠等.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4.(11 ):165-166.

论文作者:林竹爱,卢保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1

标签:;  ;  ;  ;  ;  ;  ;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护理体会论文_林竹爱,卢保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