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课程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究论文_史莉

初中综合实践课程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究论文_史莉

新疆昌吉州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史莉

摘要:随着现如今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民众普遍素养的逐步提高,我们国家对于推动和改革教育事业显得愈加重视。教师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钻研与探索后发现,能够提升并且逐步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悄然成为教育事业改革的基本主导点。在中学生群体中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中学生在课上学习与课后实践活动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与能力,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思维广阔度,拓宽学生的眼界,引发对学习的兴趣,提升对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中学;综合实践;核心素养培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导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白皮书,而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完成提及的目标,是每一位在校教师关注并引发思考的课题。 “核心素养”是每一名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应该具有的基本素养,也是是否能成为社会优秀人才的一门必修课。如何在中学教育中探索出一条培养道路,值得每一位教师去深思。

一、中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发展现状

综合实践课程,顾名思义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到知识的一门课程。与平时所上课程不同的是,综合实践课程以动手操作为主,理论知识为辅,通过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在当下,多半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类型的课程时,仍然需要去解决许多问题。第一是教师对该课程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提升学生主要课程的成绩,用其他课程来占用这节课的时间,导致学生产生不满情绪,从而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第二安排综合实践课程的时间较少,每个星期只有一节课,使得综合实践课程的效果不能显现出来。

二、中学综合实践课程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在综合实践课程中通过内容的互相搭配,提高上课效率

所谓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综合实践课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同学生沟通,在上课的内容深度与表现形式上进行适当调整,使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权来确定学习的内容与形式。然后进行互动沉浸式的教育来完成课程的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结果。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班上同学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来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书香班级”教室装饰的活动,通过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区域来进行实践操作。教师也可给予各个小组适当的辅助,但是重点还是让学生来自己进行协作,以培养良好的协作能力,并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二)丰富中学生综合实践课的形式

1、对教学环节进行具有合理性且易于理解的设计

中学生年级尚小,在动手操作过程中难免出错。因此,教师需要对上课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细致的设计,从而保证综合实践课程能够顺利进行。在中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进度来安排每一位同学的实践活动,其中包括注意事项和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当需要分组时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来进搭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制作所需材料,然后在动手过程中再穿插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使得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所收获,使得理论与实践能够紧密结合起来。学习结束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以便于下次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

在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授课前,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等,并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谈话。然后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案的编写,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接触到的人和事都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更加倾向于生动的内容而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编排,使得课程的内容更加的生动有趣,然后再进行授课,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主动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例如,教师在讲授诗歌时,可以先让每位同学去发掘诗歌本身背后的故事,来增加对诗歌内容的兴趣。对于剧本等形式的文章,可以让同学们自己选择角色去进行演绎,以此来加深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

2、对学习方法进行有效传授

人们在教育领域慢慢认识到,现代教育急需创造和传统教育不同的模式,需要逐步改变以往教师主动讲课,学生只听课而没有反馈的授课形式,要逐渐明确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这一理念。教师在讲课过程当中,首先要根据学生理解能力和动手实操能力来安排课程进度,让学生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上课时,教师应该更侧重于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问题本身,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只为学生考试和升学率而讲课。只有授之以渔,才可以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可以有效地提高核心素养。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多加以引导,通过引导他们找到自己所面对问题的共同特性,然后找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根本理念。

除此之外,就是学生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协作。在课程的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和团队之间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不仅有助于发现自己难以发觉的错误,也能够使学生自己开拓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解。帮互助的过程,也就是提升团队凝聚力的过程,也是提升自己融入团队能力的过程。通过他人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同时帮助他人提升,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同样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

结语:综上所述,综合实践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去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掌握一些生活必备技能以为人处世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的合理分配与有机结合,能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提升中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通过研究各科的不同特点,让每个科目的老师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有不同的侧重点,就可以实现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于未来学生的成长道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综合实践课程中通过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就一定能够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使得学生的成长道路更为宽阔。

参考文献

[1] 张璐.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提升策略研究[J]. 中国 校外教育. 2018(17):19-20.

[2] 张艳琴. 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J]. 山西教育(教学). 2018(2):39-41.

论文作者:史莉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  ;  ;  ;  ;  ;  ;  ;  

初中综合实践课程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究论文_史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