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小学校 610107
什么是“三性”课堂?为什么要开展“三性”课堂?如何开展“三性”课堂?基于“三性”课堂的欣赏课该如何教学?这一连串的问题,既深深地困惑我又让我充满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想揭开这些谜题的神秘面纱,在这几个月的课堂教学和工作中,得益于各项校级、区级教研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以及学校多位优秀教师们的指导点拨,让我对落实“三性”任务、开展“三性”课堂,基于“三性”课堂的欣赏课教学模式有了一些初步的,浅薄的认识。我有幸在学校中青年教师赛课大赛中上了一堂欣赏课,以下我将引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欣赏与设计》这一教学片段来谈谈体会。
“三性”课堂的一般轮廓为:首学激趣,合作互学,群学展示,共学拓展。基于“三性”课堂的欣赏课教学模式的轮廓可以适当调整为:激趣导入,复习旧知;欣赏图案,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设计图案;欣赏交流,共同评价;拓展深化,大开眼界。课堂上学生活动为“明线”,教师教学活动为“暗线”,要求教师必须课前做充分的预设才能与课堂的自主生成相呼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首学激趣,复习旧知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整合利用各种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资源,找准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在3到5分钟内使学生进入学习最佳状态。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置猜谜语的情境,并制作谜底的简单动画,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又回顾和巩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等知识。接着快速回顾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边和角的特点、完成表格就水到渠成了,从而为欣赏图案,发现规律奠定知识基础。
二、合作互学、欣赏图案
图案的欣赏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教师精心筛选或制作的符合学生审美要求的图形或图案。图形的呈现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这一部分设置了三个主要的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是欣赏由简单图形组成的图案,找出图案中学过的图形,接着使用花、草等图案教具,启发学生这些美丽的图案可以运用到黑板上、生活中等,自然过渡到设计图案的用途,最后出示教材上的六幅由较为复杂的图形重复而成的图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哪幅图好看?为什么?这幅图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学生开展了激烈的讨论后进行小组汇报,大部分学生能踊跃举手发言,说出喜欢哪幅图以及原因,图案由哪些图形组成及用途等,为下一步运用规律,设计图案进行铺垫。
三、群学展示,设计图案
作为一堂欣赏与设计的课程,欣赏与设计是密不可分的,欣赏是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会欣赏,发现其中的规律,才能在设计环节思路开阔,大显身手。因此,设计环节又是欣赏的发展和应用。在设计图案之前,为了避免学生盲目下笔,教师先带领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和要求,引导学生先思考准备设计什么形状的图案?要用到什么图形?这些图形该怎么排列?充分思考后在自主设计,先用铅笔、直尺画出形状,再涂上适合的颜色。在这一环节中,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规则意识较差,有的学生为了快速完成任务,随手图画不规则的图案,甚至丝毫不借助直尺画线条,这样就偏离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注意对此类学生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引导。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运用重复的规律设计美丽的图案。留意不同风格和类型的学生作品,为下一步引导学生欣赏交流做好准备。
四、共学拓展,共同评价
在学生的交流分享过程中,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引导、评价非常重要。教师要对学生的展示有精辟恰当的点拨,对学生知识出现缺陷时要有适宜的补偿,对课堂认识偏离轨道时及时进行引导纠正,对学生迸发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要给予鼓励和表扬。本环节考验教师对课堂的把握和引领,更加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学基本功。在《欣赏与设计》一课,自主设计后的交流分享过程中,多媒体展台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没能完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果能够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适时地点拨,指导其他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一定会是另一番别样风景。当然,如果说教师的总结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是对整堂课的回顾与整理。那么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自我总结,互相评价交流就是一堂课锦上添花的部分。只有从低年级开始,向学生不断渗透分享交流,合作评价的意识,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的学习只有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学科价值。如果说第二个环节“欣赏图形,发现规律”是为了学生能自主设计图案的必要准备,那么拓展深化这一环节则是对课堂知识的必要延伸,有助于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国际性人才。只有一个眼界开阔的人才有可能掌握未来时代的脉搏,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和祖国的希望。因此,这一环节有着锦上添花的效果,有可能对学生的未来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此外,在现代教育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顺应现代教育教学的潮流,蒸蒸日上。这就对一线教师在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方面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此,教学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教学媒体的使用、教学软件的开发都是教师努力的方向。一堂课,尤其是一堂“欣赏与设计”的课,应该是充满美的,如果教师能做到语言美,教态美,过程美,评价美,课件美、教具美、板书设计美,那么课堂中就处处、时时都有美了。教学课件设计如果除了能带给学生美的欣赏外,还能将游戏性融入课堂,寓教于乐,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刺激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构建“三性”课堂,实现“三性”目标。
当然,以上基于“三性”课堂的欣赏课教学模式初探只是笔者一些粗陋浅薄、不够成熟的想法和思考,还需要在今后的实际课堂和一线教学中不断用理论指导实践,多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会进行实际观摩和理论学习,才能更深入地领会“三性”思想,把握“三性”目标,从而有效地构建“三性”课堂,进一步形成和完善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一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智慧型教师。
论文作者:曾正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学生论文; 图案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三性论文; 图形论文; 规律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