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欣宇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使得节能减排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得到了重视,本文结合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我国产业环境效率及规模效率增长趋势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就节能减排技术投入与产业效率进步进行了统计测度,运用Tobit随机效应模型,对节能减排环境效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产业节能减排效率存在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其关键影响因素体现在创新研发投入和开放程度上。
关键词:节能减排;环境效率;统计测度
前言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产业经济已经进入到了资源协调发展时期,不仅需要关注经济效益,更需要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获得相应的环保效应。但是与此同时,很多产业依然面临着国际竞争和节能减排两个方面的压力,如何才能以更低的能耗获取更高产出,或者提升节能减排的控制效率,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是相关部门面临的核心问题。对此,需要做好节能减排环境效率的统计测度工作。
1 节能减排SE-DEA模型
1.1模型框架
以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作为基础框架模型,排除被评价自身剩余的决策单元后,开展数据包络分析,能够保证基于评价机制的决策单元基础上实现多元DMU序列优化。模型基本数学形式如下
1.3指标选取
在综合考虑各方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保数据获取真实有效,并结合产业效率进步中资源要素组合产生的合意产出效率提升以及非合意产出排放情况,设置相应的分析指标:一是劳动力投入,忽略不同区域劳动力素质差异,选择对应区域年就业人数规模;二是资本投入,选择不同产业固定资产总投资额度为样本;三是排放量,依照“三废”的相关标准设置;四是产值增长,即各区域内基于产业进步与效率提升的经济增长量;五是排放物循环利用程度,指对于各种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创新[3]。
2 节能减排技术投入与产业效率进步统计测度
2.1全国产业环境效率进步分析
以产业效率进步为背景,对节能减排决策效率进行空间域评估,发现一些发达地区,如北京、广东、江西、江苏等的效率值都超过1,节能减排投入与产出比较高;与之相比,河北、湖南、四川、贵州、辽宁等省市的H值在0.5-0.9之间,青海、内蒙、新疆等省份位于最低序列。对其进行分析,各省市地区在产业效率进步背景下,节能减排改进效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自东向西递减趋势,地方政府针对区域产业发展开展的节能减排政策在效率上基本能够与整治力度的变化规律对应。与东部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相比,内陆地区尤其是东北老工业区和西部地区在产业发展中没有能够实现对于资源要素投入产出效率的改善。从节能减排规模效率变动趋势K的数值分析,在上述H值超过0.5的序列中,仅有贵州和吉林没有进入规模效率递减序列,这也表明除上述两个省份,其他地区都存在产业发展资源消耗过程中节能减排瓶颈问题[4]。
2.2市场及环境效率的空间异质性
我国许多省市地区在产业发展环节,会依靠资源要素组合来促进节能减排效率提升,而在实际应用中,相同的措施会带来不同的控制效果,分析原因,一方面是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控制因素差异,另一方面则是节能减排产业进一步控制发展效率。为了方便分析,这里将节能减排环节的排放约束因素融入模型验证过程,利用Managi&Kaneko 分析,将侧重点放在产业市场发展方面,而将包含对数据包络分析过程的H值效率评价的能耗排放和K值所对应的节能减排效率增长部分的效率定义为环境效率(EE)。结合相应的数据Fenix,2001年到2013年,全国各地市场竞争效率均值保持在0.3719,环境效率均值则为0.2416,各省市地区中,都普遍存在市场竞争效率大于环境效率的现象,这也表明这些地区都没有重视产业发展和技术改进中的节能减排控制平衡。而从中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讨论,全国范围内,各个区域市场竞争效率和环境效率序列依然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全国各省市环境效率指标均值变化率为正,表明我国整体产业效率改进与技术投入呈现出总体效率增长趋势[5]。
2.3回归验证
对最低界限为零的数据截取,设定包含的数据包络分析线性回归负拟合结果,需要借助Tbit模型进行分析,而考虑该模型可能导致无条件固定效应参数估计偏离,选择模型的随机效应模型,对产业进步效率因素解释面板数据进行回归验证,分析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对于产业发展环节节能减排效率的影响。一是经济水平,这也是形成节能减排效应的基础和前提,依照对数化处理,分析平减非平稳趋势对于模型验证结果的影响;二是产业结构,其对于节能减排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主要是因为其不仅能耗巨大,而且排污量大,需要分析其对于产业效率进步和技术投入过程的影响;三是能源结构,不同类型的能源在污染排放上存在很大差异性,从方便分析的角度,以煤炭比重对能源结构的影响进行折算;四是对外开放度,不同区域在开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会伴随节能减排研发和技术创新学习,形成本土区域性节能减排增量,本文将对外开放规模和本土区域节能减排增量定量折算忽略,仅仅考虑开放规模对节能减排定性影响关联测度,将其作为构成因子;五是技术创新投入,指产业发展过程过程中,区域针对节能减排环保控制形成的各方面的研发创新投入,与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相比,技术创新投入能耗更低,可以将其作为节能减排效率的一个影响因素。
对其进行全面分析,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最为显著,对应估计结果为0.617,其次是对外开放程度,达到0.571,这也表明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研发投入能够为节能减排控制营造更多的机会,外部经济则能够为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另外产业结构对应估计结果为0.529,表明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同样会对产业环境效率产生影响,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能够促进产业节能减排效率的提高[6]。
3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各区域在产业节能减排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变动趋势上呈现出自东向西的空间异质性,总体上我国依然处于增加节能减排投入依然能够促进控制效率提高的阶段。不同区域在环境效率序列、市场竞争效率上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产业效率改进和技术投入过程能够得到总体效率增长。创新研发投入与外部经济开放性能够为产业效率提升以及节能减排效率改善提供良好机遇,总体上,我国产业节能减排尚未能够实现排放终端治理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王玲.环境效率测度的比较研究[D].重庆大学,2014.
[2]孙欣.如何测度节能减排效率[J].中国统计,2010,(2):50-51.
[3]陈平,朱承亮.中国火电行业环境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6,(4):26-33.
[4]蔡宁,丛雅静,姚懿珈.基于行业数据的新型工业节能减排效率与技术创新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6,35(8):19-30.
[5]王小兵,雷仲敏,张正河.中国区域节能减排能力测度与政策推进——以东北地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6):83-88.
[6]轩国卿.湖北省节能减排效率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
论文作者:许仲湘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3
标签:效率论文; 节能论文; 产业论文; 环境论文; 东向论文; 模型论文; 产业发展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