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普遍提高,人们开始关注住房建设问题。如果墙体出现裂缝或其他问题,居民会担心自己的居住环境,质疑建筑的质量,这对公司和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本文就建筑施工中防治楼面裂缝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楼面裂缝;技术措施
引言
楼面裂缝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地板一旦出现裂缝,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和使用功能,还可能引起各种建筑事故。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充分重视。影响楼板裂缝的原因有很多,同时,这些原因也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如常见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温度等。此外,工程的施工设计,实际使用后的实际建筑施工完成后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建筑施工中楼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1、材料吊卸区域裂缝
吊装区地板裂缝严重。这是因为这部分结构的平均施工速度只有6-7d/层。地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养护时间不符合相关标准,吊装施工开始,和提高的主要对象钢筋、模板、钢管更大的项目,如重量、结构强度不足,加上负载过载,导致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最后裂纹的问题,这些通常是永久性的裂缝,永久的裂纹条件下的高层建筑建设快速容易出现,一旦产生难以修复。
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
多管多路集中部位也容易发生裂缝。如果施工中埋地管道直径较大,且在管道敷设过程中存在很大程度的交叉或重叠,地面裂缝很容易发生。
3、楼面砼的养护不当
建筑楼板裂缝多为混凝土楼板裂缝,这些裂缝的深度一般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此外,养护方法不当和温度不合理也会导致混凝土板产生裂缝。例如,过早的养护时间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的固井能力。如果养护时间过晚,混凝土表面的水分会迅速蒸发。由于缺乏必要的水化水,混凝土中的水泥体积会急剧收缩,因此,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会相对较低,并且由于这种应力无法抵抗极限开裂现象。
二、建筑施工中防治楼面裂缝的技术措施
1、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任何项目的主要矛盾都是工期与质量的矛盾。本文涉及的主体结构平均施工速度为5~7d/层。此外,在地面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养护时间未达到具体要求前就开始进行重质量的吊装施工,增加了地面裂缝发生的概率。由于此时混凝土强度不够,再加上超强度的荷载和冲击,最终会导致混凝土产生应力裂缝的现象,这些裂缝通常是永久性裂缝,一旦产生,就很难修复,往往在大型工程中高速施工。针对这种裂缝,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防治:(1)控制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加快,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后,必须保证混凝土养护时间满足相关标准和要求,通常来说,为了保证混凝土最低的养护效果,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应该控制在6~7d/层为宜(2)合理安排施工技术,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只能适当地开展弹线、测量工作,不允许开展大型的吊运施工,防止因为过大的冲击导致混凝土出现雷锋。完成浇筑的24h后,可以适当的分批进行吊运施工,但是吊运过程中尽量做到轻卸、轻放,避免过大的冲击振动力的产生。直到完成浇筑后的第3d,可以正常开展支模施工或者大型的吊运施工。(3)在支模过程中,为了降低荷载作用,吊运上来的施工材料尽量分散就位,避免集中堆放。
2、完善钢筋保护网
除混凝土的应用外,一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都会应用到钢筋上,钢筋为混凝土承受的压力和张力最大,能改善混凝土温度的变化和不利收缩。因此,钢筋本身的质量也很重要,我们必须充分发挥钢筋的有效强度,才能保证科学的布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大量的钢筋网可以实现良好的防护,而且以后的施工不会出现任何质量问题。但也要注意将整个跨梁控制在2m以内,一旦超过2m,则会影响钢筋网的正常防护功能,大大降低建筑物的防护效果。
相反,如何提高上部钢网的防护强度一直是困扰技术人员的主要问题。这是因为:楼板上部钢质直径小,承受的外部荷载小,容易被现场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踩踏变形;如果钢筋远离模板,对模板的保护作用就会减弱。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及设备较多,以往频繁,容易踩在钢筋网上造成严重变形;上部钢筋间距过大会显著降低钢网的张力和承载能力。从施工经验的角度来看,如果地板配置双层钢丝网,需要增加两层钢丝网之间的小马支持改善其稳定性,纵向和横向间距不得超过800毫米,特别是使用小直径钢筋尽量减少间距;小马式支架的间距应不小于每平方米3根,可有效地提高钢网的形状和稳定性。此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首先,规划不同类型的施工时间,避免同一时间密集的建筑,结束后面板的绑定钢铁,组织线管嵌入模板密封和镶嵌尽快施工,以减少钢铁板表面的绑定的数量,减少人员践踏变形的影响板表面的钢网。其次,在一些施工通道或人员通行频繁的地区,要修建临时通道,以确保通行人员不要踩在钢筋网上。再次,对建筑工人进行安全生产和质量教育。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操作,不断提高钢网板的强度,在操作过程中尽量不要踩到钢网。最后,在混凝土浇筑前,应组织人员对钢网进行加固和修正,特别是对支承端等受力较大的部位进行加固和修正,以提高这些部位的抗裂能力。
3、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埋线管的交叉聚集是混凝土强度的薄弱环节,应特别加强,否则很容易出现各种裂缝。如果预埋管道的管径较小,且房屋的嵌板面积不大,嵌板内管线管道的方向不相同,地板裂缝发生的概率也相对较小。但是,如果预埋管道管径较大,面板面积较大,且管道方向高度相同,地板裂缝发生的概率将显著增加。因此,对于敷设大于大管径的管线管与管线管密集相交区域,应在邻近区域增加小钢筋网的加固处理。根据实际的施工经验,可考虑采用3-5根小钢筋网间距不超过150mm的钢筋进行加固处理。
4、优化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在建筑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任何施工过程都离不开混凝土的应用,所以很多单位为了争夺这一巨大的市场份额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抢夺客户。为了保证各企业的根本利益,许多企业甚至开始与低价竞争。随着价格无序的出现,整个市场的平衡将被打破。一些不法商家会在混凝土材料中添加其他材料来弥补数量,以及一些杂质如煤灰等,这会降低浇注工作的实际应用质量。因此,施工企业在选择混凝土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采用多次检查的方法,确保优质混凝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从而更加科学地保证施工质量。
5、加强对楼面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养护直接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工期,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往往不彻底、不充分,严重影响混凝土凝结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混凝土浇筑后可用草席或湿麻袋进行覆盖和养护。固化时间一般为7天。
结束语
总之,中国有很多建筑材料和类型。为了彻底解决建筑裂缝问题,必须选择合理、优质的施工材料,应用最科学的施工技术,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曾晓毅. 楼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四川水泥,2017(05):278.
[2]罗永慧,李小华.论民用建筑楼面裂缝原因及其防治[J].中外建筑,2009(07):165-166.
[3]李铁军. 浅析建筑施工中防治楼面裂缝的技术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9(15):104.
[4]段延吉,熊文睿.建筑工程楼面裂缝处理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2015(8).
论文作者:王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楼面论文; 钢筋论文; 强度论文; 楼板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