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高爱英

(双鸭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消化道息肉患者行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来我院收治的消化道息肉患者28例进行均分,实验组和参照组各14例,将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作为选取时间。将使用微波凝固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使用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2组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进食时间、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实验组消化道肠息肉患者相比较,参照组的临床疗效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实验组消化道肠息肉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进食时间相比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道息肉患者行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患者出血量明显减少,其手术时间较短,操作简单,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降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关键词】胃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消化道息肉

在消化道疾病中消化道息肉较为常见,如息肉呈现为腺瘤样,可将此种症状定为癌前病变,非腺瘤性病变也可出现癌前病变。对于消化道息肉应予以切除,将创伤降至最小[1]。现本文对消化道息肉患者使用胃肠镜下高频高凝电切术治疗,其治疗结果主要呈现在以下内容中。

1. 基本数据与方法

1.1 基本数据

选择28例消化道息肉患者,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为选取时间,将其均分各组14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实验组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0:4,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23岁和70岁,其年龄均值为(46.18±3.52)岁,患者息肉最小直径为0.4cm,最大直径为3.1cm,其息肉直径均值为(1.61±2.15)。参照组中,男女性别比例为9:5,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24岁和72岁,其年龄均值为(46.42±3.81)岁,患者息肉最小直径为0.4cm,最大直径为3.0cm,其息肉直径均值为(1.60±2.28)。2组消化道息肉患者均对本次实验予以了解,研究其基本数据,不存在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参照组消化道息肉患者行微波凝固治疗,对实验组消化道息肉患者行胃肠镜下高频高凝电切术治疗。使用内镜对患者消化道内息肉予以查找,将息肉周围水分予以吸净,将电流的频率设置为15~25W,对息肉进行高频电凝切除。在进镜过程中,如发生直径小于0.05cm的息肉需立即切除。对于查找到的息肉,根据其大小进行分类,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切除,一般息肉直径小于0.5cm时,可使用活检钳对其活检,再进行电凝切除;对于息肉直径在0.5~2cm之间的,需先判定其良性和恶性,之后使用高频高凝电切术切除,对病例进行检查;对于直径在0.5cm之上的息肉,需将其暴露在外,并对其注射1:10000的肾上腺素,使用套圈将息肉底部予以套紧,使用电凝切除,在息肉切除后需对其进行止血。术后需对患者予以消化道黏膜保护剂进行服用。

1.3 判定指标

对28例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进食时间、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判定。其临床疗效的诊断标准如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息肉被切除,伤后完好愈合,治疗后检查无复发现象,为治愈;患者有轻微临床症状,息肉被基本切除,伤口愈合程度较好,为有效;治疗后一切指标均为达到,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参与研究的28例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所有资料,均采取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使用( )表示计量资料(手术时间、失血量、进食时间),使用t检验方法对其检验结果进行检验;使用(%)率表示计数资料(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X2检验方法对其检验结果进行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

2. 结果

2.1 对2组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进食时间进行比较

与实验组相比较,参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失血量较大、进食时间较晚,经统计学软件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体内容呈现在表1中。

表1 对2组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进食时间进行比较

2.2 对2组消化道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实验组消化道息肉患者中,治愈、有效、无效患者的比例为8:5:1,其临床疗效为92.86%(13/14);参照组消化道息肉患者中,治愈、有效、无效患者的比例为4:2:8,其临床疗效为92.86%(13/14);经统计学软件检验,X2值=8.0234,p值=0.0046<0.05。

2.3 对2组消化道息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实验组消化道息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具体内容见表2。

表2 对2组消化道息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例(%)]

 

3. 讨论

消化道息肉主要由于消化道黏膜出现隆起的情况导致的,其在食管、大肠、胃等部位极易发生,主要表现为腹部胀痛,严重会出现消化道出血情况。息肉的形态、大小、病理等均与病变情况存在关系[2]。只要存在消化道息肉必须将其切除。以往临床常使用微波凝固治疗此疾病,由于息肉在凝固后不易脱落。现常使用胃肠镜下高频高凝电切术进行治疗,医生主要根据患者消化道内息肉形态、大小以及所处的部位选取适宜的方法进行处理,此方法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并发症发生较少[3]。对于多发性息肉可采取分期切除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胃肠镜下高频高凝电切术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对息肉进行切除,对神经不造成刺激性。在手术前需检查好仪器的运转、参数等[4]。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手术时间较短、失血量较少、进食时间较早,相比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疗效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参照组,对其进行比较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结果与黄映惠[5]文献中结果相似,其研究中对66例患者进行研究,行胃肠镜下高频高凝电切术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行微波凝固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消化道息肉患者行胃肠镜下高频高凝电切术治疗,其安全性较高,并发症较少,操作简单,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李春娴,罗彩艳,王培玉等.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37-38.

[2]粟锡康.胃肠镜下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医药前沿,2016,6(21):72-72,73.

[3]卢晨霞,施正君,王雪明等.高频电切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7,38(3):95-97.

[4]李欣,浦江,刘超群等.金属钛夹在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的应用评价[J].临床荟萃,2012,27(15):1311-1313.

[5]黄映惠.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2):178-179.

论文作者:高爱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8

标签:;  ;  ;  ;  ;  ;  ;  ;  

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高爱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