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招远市郭家埠学校 265400
中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最多, 令教师和学生最为头疼的, 恐怕非写作教学莫属了。学生写作不会布局,思路不清晰,如何把思维导图和实际写作相结合?写作时不会运用生活素材,没的可写,不会从平凡的生活琐事?学生固定思维,不会学以致用,都是老师教的开头结尾,怎样才能有所创新?词汇量少,用词筒单,且不准确,只写表面的,不会看到深层次的东西。好词好句不会灵活运用,完全没有积累到作文里去?由于作文水平本身的综合性和长期性, 导致了应试制度下对语文教育的轻视进而转移为对写作教学的轻视。应试教育的桎梏使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呈现出明显的模式化、功利化趋势。长此以往,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写作教学陷入困境而无法自拔。尽管众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着手改革和探索。
一、不会布局,思路不清晰,如何把思维导图和实际写作相结合
这是个思维的问题,写作在表面上看,是字词写的好不好,句子写得好不好,文章好不好。但是文章的本质是三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个就是如何收集信息、接接收外部的信息。
第二个层面是整合外部的信息。
第三个层面就是你如何向外部传达信息。
这个过程其实是你思维的过程,如果一个人的文章写的非常清晰,非常棒,我们基本上可以断定,他是个头脑很清晰、思路很好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训练写作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作文得高分,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它背后其实是对头脑的一种训练的方法。
二、不会运用生活素材,没的可写,不会从平凡的生活琐事
生活是生活,生活没有进入到他的内心,没有给他的内心留下深刻的印记,他也无从表达这个生活给他的各种感受。其实真正的大作家也未必接受过那种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他们不同的是,即便他们拥有的只是平凡的生活,他们也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出可供创作出的那些素材,这就是说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晴”。其实发现美的不只是眼晴,眼耳鼻舌,你所有的感官都得调动起来,去发现去搜集这种信息。
三、固定思维,不会学以致用,都是老师教的开头结尾,怎样才能有所创新
想创新,你得把写作的基本技能都学会了,你再组合运用你才能创新。为什么都用老师教的开头和结尾呢?因为人性中都有懒惰的基因。他想偷赖,不愿意动脑。想写好作文,你首先不能懒惰,思维不能懒惰,你得不断地动脑、思考,不断地想。哪怕你不写那么多,你一定要想到不一定写能出来,如果你连想都不想,你更写不出来了,一定要想,写作定要用固定思维,现量世界比量世界和分量世界,他根本就没有启动他的分量世界,没有现实世界中真实的感受和联想。
四、词汇量少,用词筒单,且不准确,只写表面的,不会看到深层次的东西
好词好句不会灵活运用,完全没有积累到作文里去。你写作所掌握的词汇,掌握的素材到你能够把它写出来,这里面要经过大量的淘汰和筛选,这里面有冰山效应,你要掌握很多,思考很多,才能写出一小部分。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个词汇课本上学过了,我抄到作业本上了,就把这个词掌握了,会运用了,那离运用还差很远一段路。从你接受一个信息,一个素材,到你在文章中运用了,就把这个词掌握了,才是会运用了。接受一个信息,一个素材,到你在文章中能够巧妙的运用,中间要动好多的脑筋,只有这些信息和你的生命发生了比较强烈的感触和联系,你可能才能用到,你比如说我们刚才讲到的,现量世界的大量信息中,只有跳出那个比量的东西,才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从比量到分量,又是淘汰的过程。正是这样,才需要我们平时大量的阅读,大量的积累,大量的练习,才有最后的产生出一小部分。如果你阅读量少,写作量再少,那你写不出好作文来,这是正常的,你写好反而是不正常的,不符合写作的规律。
五、书读了一大筐,对着老师出的作文题目半天写不出来
读的质量要高,读的过程中要动脑筋。在读的过程中,这个东西写的好,他为什么写的好,在我写的过程中,我要如何借鉴学习。经典文章、书有很多的读法。不写作的人读书都是为了看故事,把大概的故事看完就拉倒了,其实抱着负责任的态度,以作家的眼光去读书的时候,你阅读的维度就比别人多,你不光看到故事,看到情节,你一定要在字里行间琢磨,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哪个地方值得自己去学习?然后遇到好的,你要画下来、抄下来,做笔记,自己要反复的琢磨,这样就相当于跟着高手学习了。然后你遇到类似的问题你就能把控了。
六、不会细节描写,没有结构
两个问题:细节和结构。结构是大的框架,相当于房子的房梁啊,整体结构。细节这个就是跟观察的程度有关,再一个就是跟表达的技巧有关。除了观察细致之后,我们讲了很多怎么从生活中收集信息,除此之外,你想要把细节描写好的话,你要有针对性的训练,你要掌握那些收集的信息如何传达出去的方法,比如景物描写,如何景物描写,它是有方法的。对话描写,也是有方法的,如何用反向思维,它也要进行训练,辅助我们要把文章的细节写好,写出比较漂亮的句子。这是细节。结构,是一个人对这个文章的宏观把控。这个也需要训练,这个训练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经典作品。经典作品的结构本身就非常完美。经典名著读的多了,我们就可以把那些大量的结构转化成我们写文章的结构。
论文作者:冯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7月总第1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思维论文; 信息论文; 结构论文; 文章论文; 都是论文; 素材论文; 细节论文; 《教育学》2018年7月总第14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