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中的应用对策论文_张爱军 李蕊 张云 朱海军 吴栋林

无人机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中的应用对策论文_张爱军 李蕊 张云 朱海军 吴栋林

(南京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 211167)

摘要:最后一公里的含义,原意是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后的而且是关键性的步骤。应用到快递行业,着重是指因派送物件的末端配送成本高,同城建设重复等因素导致派送的最后环节效率低下,消费者满意度降低等情况愈加显现。如何解决物流行业“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问题,成为当今从事物流行业人员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无人机;最后一公里;配送

Applic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uav in the "last mile" distribution

Zhang aijun Li rui Zhang yun Zhu haijun Wu donglin

Abstract:The last mile of meaning is the last part of the long journey,which is the final and critical step in the completion of a thing. The application to the express industry,the emphasis is on the end distribution cost of the delivery of the goods,the same city construction and other factors cause the delivery of the final link efficiency,the decrease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and so on.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ast kilometer distribution"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is the first problem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Key words:unmanned aerial vehicle last kilometer distribution

一、引言

在中国物流“最后一公里”中,有着诸多的难题,如送货速度慢,快递签收难,快递车辆繁杂、规格不一等。无人机,是一个新兴的科技,它的到来,为我国物流行业带来了新动力。顺丰2013年的无人机测试,京东在2015年也开始了无人机项目,并在2017年成立了京东无人机飞行服务中心,并已获得覆盖陕西省全景的无人机空域书面批文。中通、苏宁、邮政、菜鸟,也相继在2017年完成了自家的无人机首飞试验(1)。如何将无人机应用于最后一公里,我本次研究的目标。

二、无人机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中存在的问题

(一)无人机在“最后一公里”配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造价高昂,企业难以取得收益。

因技术影响,无人机的制造十分昂贵,其价格普遍在7000元以上,且承重量只有两公斤左右。若企业应用无人机,所带来的收益可能会低于现在的收益,甚至可能会带来负收益。

2.市场混乱,政府没有合理管控。

中国物流行业没有统一的行规,每个公司都是按照自己公司的章程来进行配送,杂乱无章。物流公司为增加业绩,多接了很多订单,快递车辆严重超载,有时甚至要临时租借车辆进行配送服务。这些情况,在无人机发展普遍起来后,也会出现。而无人机是飞行物,飞行在空中,如果政府管控不当,恐怕会带来更大的社会问题。

3.客户对新兴事物的接受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将无人机应用于最后一公里,势必会接触到客户,无人机的应用会需要客户做出一些提前准备,有一些要求。可能在一些客户眼里,这些都会给自己增加一些负担(如准备一块升降平台),还不如现在的安稳,而且,无人机应用时间太短,有些客户会不信任其配送。

三、无人机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中的应用对策

1.企业要加强科研,努力改造创新。

无人机的发展还需要企业加强科研,增加无人机的技术含量,增加其性能,要增加其载重能力、飞行稳定能力、续航能力、安全性能等几个重要的方面的研发,不断地通过实景实验,安全测试等环节的测试,检验无人机的性能。让其尽快的解决我国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控制无人机发展方向。

政府首先要制定好相关的法律法规,类似于张平、王秋萍等人编写的《民用无人机分级分类管理办法》(3),就可以有效的管理无人机在物流市场的发展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两点措施:①效仿出租车制度,分发牌照给无人机,便于政府企业管理。

②也可以大力扶持春第三方无人机服务公司的发展,来促进无人机的进步。

3.客户要接受新事物,接受新时代。

在《国内物流无人机配送体系模式研究》一文中,曹珺雯等人为无人机提出了“点对多”“点对点”两种配送模式针对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而客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让客户能接受新事物。需要物流企业推出无人机配送体验服务,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试点。在客户体验完无人机配送服务之后,企业要及时的询问客户的意见和建议,调查到客户的满意度。

通过试点活动,既可以检验无人机在配送过程中的可能遇到的问题,方便物流企业及时解决,又可以增加无人机配送的知名度,提高无人机在客户之间的知名度,一举两得。

四、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课题,从政府、企业、消费者三个层面剖析了无人机应用于最后一公里的难点,并根据问题内容,提出了政府规划,企业创新,消费者接纳的三个对策,通过政府大方向调控,企业提高无人机性能,消费者给予充分信任这几个对策。来解决无人机应用于最后一公里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从这几个方面,就可以解决无人机在应用于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时,所遇到的大部分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课题的理解与研究,希望会对未来无人机在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DB/OL]知乎网

[2][DB/OL]环球网

[3]张平、王秋萍、徐庆彬、周小霞《民用无人机分级分类管理办法》[J]:科技经济市场2018,(09),126-128

[4]曹珺雯、佟京昊、曹雁林《国内物流无人机配送体系模式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8,(14),72-73

[5]杨烁萍《饿了么获批中国首条外卖无人机航线》[J]:金融科技时代 2018,(06),93

[6]马小涵《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29(11),154-156

论文作者:张爱军 李蕊 张云 朱海军 吴栋林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无人机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中的应用对策论文_张爱军 李蕊 张云 朱海军 吴栋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