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案优化研究论文_温建华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案优化研究论文_温建华

广东省化州市水电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525100

摘要: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压舱石,因此本文从优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模式、科学规划与优化设计、创新投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工程建设方案;优化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俗称“小农水”,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排涝需要而修建的各种水利工程,例如小型水源工程、灌溉渠系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排水工程、河道清淤整治工程及田间配套工程等。小农水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好坏,所以必须优化建设方案,以确保工程符合农村实际情况,并充分体现农民的意愿[1]。然而小农水面广量大、规模小、投资主体多元,又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建设方式多样,管理难度大,因而小农水建设方案优化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有鉴于此,本文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案优化进行了研究。

1 优选小农水建设模式

1.1 小农水主要建设模式

目前,我国小农水建设模式主要有政府组建项目法人模式、农民合作组织项目法人模式、社会资本参与模式和代建制模式四种[2]。政府组建项目法人模式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模式,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四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管理。由农民合作组织担任小农水的项目法人并承担管理责任的模式称为农民合作组织项目法人模式,其中农民合作组织包括农民用水户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和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这种模式根据政府投资规模、建设难度、技术要求及是否涉及公共安全等决定是否实施“四制”管理。社会资本参与模式一般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投资,也就是我们熟知的PPP模式,该模式以项目投资人负责为主,不严格要求实施“四制”管理。PPP模式又分为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政府授权社会资本单独出资且拥有项目所有权(BOO模式)、政府授权社会资本出资但没有项目所有权(BOT、TOT等模式)三种方式。代建制模式是指通过招标或委托项目管理单位(代建单位)负责项目的实施。

1.2 建设模式适用条件与选择

政府组建项目法人模式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小农水建设,由政府直接投资的集中连片、跨行政区的项目,或者施工难度较大、涉及公共安全项目,例如小型水库、跨村灌区以及较难施工的机井、泵站等工程。农民合作组织项目法人模式适用于经济欠发达且劳动力充足的地区,工程较为分散,不利于集中管理的项目,例如塘坝、机井、泵站、灌区末级渠系工程等,投资以政府补助为主,受益方为农民集体,建设方式包括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定额补助等。社会资本参与模式适用于市场发育条件较好地区、产权界定清晰且不涉及公共安全项目,例如有一定规模的灌区工程等。代建制模式适用于政府投资,但不承担建设管理的项目。不难看出,各种建设模式适用条件不同,应根据各地社会经济条件、工程特点灵活选择,其最终目标还是保障小农水建设质量,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2 科学规划与优化设计

2.1 小农水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小农水位置分散、类型多、规模小,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可提高建设成效,使小农水功能最大化,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发挥投资效益[3]。同时水利工程不仅要注重水利功能,还应兼顾生态和环境效益,没有科学的规划设计难以做到这点,所以科学的规划设计非常重要。

2.2 小农水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保障小农水建设质量,规划设计应遵循安全性、适用性、发展性的原则。安全性要求小农水建设必须确保安全,例如灌溉工程设计要考虑地形地质因素,不能出现高填方问题及要规避山洪对渠道的影响。适用性要求规划设计时必须因地制宜,利用好区域地形地质因素,例如渠道设计时应利用地势因素,有效利用水资源,节能降耗。发展性要求小农水建设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注重工程的生态效益,提升工程的综合效益,以利长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小农水规划设计的优化

在规划设计的前期加强对小农水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利用先进的勘查仪器设备获取项目所需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通过查阅水文气象资料获得项目区域的水文气象数据,通过走访当地群众了解农民对小农水的意见和期望。制定方案时,充分考虑当地农业和农村发展状况,并尽可能准确地评估农田面积,同时认真研究小农水方案对当地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的影响,使建设方案不仅解决农业和农村用水、排水问题,还有利于改善和美化农村面貌。在小农水各项工程中,渠道建设是工程建设的重点,其中渠道纵横断面的设计参数要经过理论计算和实地考察,还要经过算法优化,例如U型渠道断面采用人工鱼群算法进行优化,可以减少占地面积和投资费用。节能设计也是提升小农水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应从多个角度考虑节能,例如相关设施设备的合理布置、材料的合理选择、机电设备节能技术的应用等。制定规划方案之后要进行充分的论证,确保方案布局合理,符合新农村建设标准和规划要求,水源水量满足农业生产要求,同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选择适合的工程形式和建设方式。

3 创新投入及保障机制

3.1 多渠道筹措资金

资金投入是小农水建设的关键环节,单一渠道难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多方筹措资金才是解决之道[4]。除政府专项补助资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土地整理项目资金、标准粮田建设项目资金等配套资金以外,引进社会资本、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等形式筹措资金。对于群众筹资或投工投劳必须按照自愿、自主的原则,严格履行筹资程序。

3.2 严格资金管理和使用

在资金管理方面,必须按照小农水建设专项资金管理规定,严格遵照“预拨、验收、报账”的程序,结合项目进度拨付资金,同时加强审计监督,保证专款专用和资金足额到位,防止资金被挪用和挤占。

3.3 建立长效机制

随着小农水建设的推进,要保障工程长期效益,需结合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管护机制,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和监管机制。为了调动群众积极性,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经费,实现小农水“有人管,管得好,运行好”目标。

4 小农水建设方案优化案例

4.1 灌溉取水方式优化

取水方式包括地面径流、坝引水、水库引水、地下水引水等多种方式,可根据农田用水量、水位及可利用水资源种类等因素优化取水方式。

4.2 蓄水闸门优化

为了解决水量不足的问题,可增加蓄水,但不一定要增加水库数量,通过优化拦河闸门也能做到,例如将5孔水闸调整为10孔水闸,水闸高度增加0.5m,闸室宽度增加,蓄水量也增加了。

4.3 田间工程优化

田块大小应结合排水沟进行设计,综合考虑排水沟的间距、深度及田块大小,确保良好的排水和合理的灌溉。

5 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大举措,所以必须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案的优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本文从建设模式、规划设计、投资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可供有关人士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保障措施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44(9):139-140.

[2]周晓花,王志强.典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适用条件和运作方式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2018(1):8-11.

[3]徐卫星.望江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成效与经验[J].江淮水利科技,2017(1):35-37.

[4]王倩,李晓明.德州市陵城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水利,2017(1):29-30,56.

论文作者:温建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  ;  ;  ;  ;  ;  ;  ;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案优化研究论文_温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