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图书馆古籍藏书概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开论文,古籍论文,大学图书馆论文,藏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南开大学不仅拥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还拥有250万册藏书。其中有近三十万册中文线装古籍,向校内莘莘学子展示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传统文化。
馆藏古籍的源流和现状
一九一九年南开大学在天津成立的同时图书馆亦同步诞生。一九二七年,天津士绅卢弼(字木斋,湖北沔阳人)捐资十万修建“木斋图书馆”,同时捐赠家藏古籍二万卷。新馆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已颇具规模,其中古籍线装已逾十万册。当时主要是通过接受捐赠和收购以充实馆藏古书。如二十年代有北京李组坤寄售家藏旧书一千余册,内含《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及大套善本。本校首届毕业生赠《宋六十名家词》及《四库全书提要》各一部。三十年代天津著名藏书家李典臣以家藏部分古籍、碑帖赠与南开,计七万余册,中多秘笈。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南开大学惨遭日军轰炸、焚烧,木斋图书馆遂毁于一旦,烬余图书亦多为日本掳往东瀛。十万余册中文线装书遂荡然无存。抗战期间南开大学南迁,与北大、清华於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至一九四六年复员回津时,图书馆藏书寥寥,且多为日文和西文,中文线装仅有战后由中国驻日代表团自东京世田谷仓追回的为数不多的部分。从此,南开大学图书馆重新步入白手起家、惨淡经营的阶段。
南开大学图书馆在新中国成立的几十年中,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馆藏中文线装书籍截止到八十年代末期,总计有一万八千余种,近三十万册,为馆藏全部书籍的十分之一强。其中包括善本近一千九百种,约三万册。
馆藏古籍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接受捐赠。南开大学系国内外知名的高等学府,自建校始即陆续有各界人士慷慨捐赠。据统计,近代外交官颜惠庆曾将个人藏书多种赠于南开,包括线装书近七百册。已故校长杨石先夫妇、著名学者谢国桢等人亦先后以书相赠,徐鹤桥先生赠线装书一百五十余种,六千八百册,以经史和小学书籍见长。我馆接受数量最多的一批线装古籍来自近代著名藏书家周叔韬先生,其所赠周氏孝友堂藏书计三百余箱,七万余册,其中既有周氏师古堂自刻书籍,亦不乏明清旧刻。这些赠书都极大地丰富了馆藏。
二是通过购买充实中文线装。南开大学历任图书馆长都致力于古书的搜求。早在五十年代期间,馆内就制定了“种多册少”的采购原则,即首先保证不断增加馆藏线装的品种,相对减少复本量。六十年代馆内重视地方志的网罗,馆藏方志数量急剧增加。七十年代末,馆里派人专程赴扬州、上海、杭州等地搜求古籍,所购最足称道的近百种善本源自近代江南藏书家秦更年旧藏,全部为精善刻及钞校本,且有世所罕见的明清文集,多经秦氏丹黄圈点,校勘题跋,数量不多然价值不菲。另外天津藏书大家研理楼刘明阳夫妇向以收藏明版著称,本馆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不遗余力购得数种。经过多年积累,馆内的线装书不仅要籍咸备,且不乏精刻名抄,汇萃了近代大江南北诸多藏家的插架精品,如宁波天一阁、山东海源阁、丁氏八千卷楼、朱氏结一庐、徐氏积学斋等大家散出之故物,又有清代到民国诸藏家的旧籍,如朱彝尊、吴翌凤、何绍基、莫友芝、潘祖荫、吴重熹、缪荃孙、端方、罗振玉、丁福保、叶德辉、傅增湘、潘景郑、郑振铎等,真可谓琳琅满库,目不暇接。
馆藏一万六千余种普通线装古籍中,数量较多,品种较丰者当推地方志与清人诗文集。馆藏地方志达二千余种,其中稿本《蒲城志》、稿本《新城县志》、梁仁政纂修《鹿县志》、唐致敬编《沭阳乡土志》及《滁县乡土志》等数十种地方志或为我馆独家收藏,或为国内少数单位收藏。近年,馆里不惜巨资自台湾购进《中国方志丛书》及《中国边疆丛书》,基本满足了校内教学科研的需要。清人诗文集馆藏数量亦逾二千种,有十几种为我馆仅藏的稿本或抄本,已收入善本书库。另外馆藏有六百余种家族谱,其中有自明代至民国历经六修七修者。
南开大学图书馆中文线装古籍中,含有一千九百多种,约三万册善本,其中包括宋元刻本二十四部,明刻本六百四十余部,清初精刻本九百余部,明清抄本近三百部,手稿本七十二部,写本及韩、和刻本四十余部。下面依据版本类别逐一介绍,以飨读者。
宋元刻本
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西山先生真文忠公读书记甲集》等五部宋刻、元明递修本和近二十部元刻本。刊刻年代最久远者当属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吕乔年刻《丽泽论说集录》,半页十行二十字,四周单边。书经明代补版,卷末有明成化年间耿裕补版识语。卷端钤“臣振玉”印章,“上虞罗氏大云书库藏书记”木刻条记。书衣为罗振玉题签。
《资治通鉴纪事本末》,宋刊大字本,半页十一行十九字,左右双边,六函四十二册。版口下有刻工吴炎、徐嵩、林茂、徐楠、季升、钱玗等姓名。殷、弘、让、贞皆缺笔。书为山东聊城海源阁旧藏,钤“海源阁”、“杨氏伯子”、“杨以增印”等章。书经补版,挖补之处清晰可辨,但基本保持了宋刻风貌,洵可宝贵。
元刻本包括《资治通鉴》、《通鉴总类》、《通志》、《南史》、《北史》、《文中子中说》、《列子虞斋口义》、《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注唐诗鼓吹》、《楚辞辨正》、《节孝先生文集》等,其中元刻《至大重修宣和博古图》版心三十公分,书品宽大,行格疏朗,图影清晰,实为元刻之上品
明刻本
馆藏明代刻本共计六百四十余部。自明初至明末,除建文朝外,各时期版本都有,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多,内容则遍及经史子集各类。其中较为罕传的有以下几种。
《御制文集》四集三十卷,明太祖撰,明洪武间刊本。一木匣四册,包括甲集二卷,乙集三卷,丙集十五卷,丁集十卷。该书半页十行二十字,黑口,四周双边,版心下有刻工姓氏,卷末有刘基、郭传后序。该书为馆藏最早的明刻本,木匣盖刻“明太祖御制文存,淮南朱氏藏”烫金字,各册钤“刘明阳王静簃读书记”、“研理楼藏书”章,应系天津研理楼故物,未见各家著录,乃国内稀见本。
《洪武正韵》十六卷,明乐韵风、宋濂等纂修,明初肃王府刊本。半页八行二十字,小字双行,白口,四周双边。两函十册。眉栏有批注,凡例后刻有“肃府刊”楷书大字。肃王名瑛,明太祖庶十四子,初封汉,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永乐十七年(1419年)薨。其刊印该书或为府学之用。据《全国善本书总目》著录,全国藏有此版本者仅我馆一家。
《论语笔解》二卷,唐韩愈、李翱撰,明嘉靖年间范氏天一阁刊本。半页九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一函一册。卷首钤“翰林院印”朱文方印。是书为秦更年旧藏,据其题记云:是本“即是乾隆间编纂四库全书时所祖之本”。
《孤树裒谈》五卷,明李默撰,明万历二十年游朴重刊本。半页十一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双边,一木匣五册。作者李默,《明史》有传,嘉靖间因不阿附权臣严嵩庾死狱中。此书录有明起自洪武,迄于正德间,不仅可资谈助,实可补《明史》之遗。首页钤翰林院官印,“吴重熹印”、“海丰吴氏”、“张重威印”、“研理楼刘氏”等朱白文印,书品阔大,书眉有批,前后有跋语,皆未署名。书尾有天津收藏家张重威跋云:“(周)叔韬先生谓是书每卷封面题字及首册与第五册‘乙卯’小跋皆吴重熹所书,‘自古以来’一跋则似周季贶(星贻)手迹。”又云:“乾隆间四库馆所采进者乃原刊本,未考证此本也;今原椠本固不可见,即此万历重刊本亦稀如星凤。”
《可泉四岳集》七卷,明胡缵宗撰,明郗元溟编,明嘉靖间刊本。半页十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单边,一函八册。前有崔铣序,徐承祖引,后有李人龙跋。胡缵宗字可泉,号鸟鼠山人,陕西奉安人,明正德间进士,历山东、河南巡抚。该书内容为各体古诗,名四岳者,东岱山,西霍山,南会稽,中嵩山。《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三》著录胡缵宗著《鸟鼠山人集三十九卷》:“凡正德集四卷,嘉靖集七卷,鸟鼠山人小集十六卷,后集二卷”,馆藏即其中之“嘉靖集七卷”。该本刻印精良,字体遒劲,天头极宽,乃明刻中的精品,原为已故历史学家郑天挺旧藏,钤有“郑天挺读书记”朱印。
《事亲述见》十二卷,明朱厚瑛撰,明嘉靖四十一年刊本。半页九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单边,一函一册。朱厚瑛为明衡恭王庶四子,嘉靖中封高唐王。该书内容为记载藩王府庭训条文及日常起居器用诸事,卷前有衡藩高唐王岱翁序。旧系明玉兰堂、清吴重熹递藏,卷首钤“玉兰堂”、“南原叔子藏书印”、“海丰吴氏珍藏”等朱印。据《全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此书为南开图书馆独家收藏。
据全国古籍善本总目委员会鉴定,馆藏明刻本中较有特色的还有一些,如明都穆撰《晋二俊文集》二十卷,传世者以十行本居多,我馆为九行本。明黎尧卿撰《新刻诸子纂要》,馆藏万历刻本为全国仅见。明胡居仁撰《敬斋集三卷居业要语四卷胡子粹言三卷》,北京大学、杭州大学皆只收有《敬斋集》,而以我馆所藏最为完备。另外,在全国范围内仅有二、三家收藏的馆藏明刻本还有明徐常吉编《新纂事词类编》,明杨起元汇选《古今名公诗调连腴》,明王世贞辑《陈眉公先生批点名世文宗拔萃》,明吴梦晹撰《射堂诗抄》,明秦雷鸣撰《谈资》等,这些不同时期的刻本,收录有大量的历史资料,且保存完好,可视为馆藏秘本。
明代私人刻书负有盛名者首推毛晋汲古阁。南开大学图书馆收藏有数十种汲古阁刻本,尤以各朝诗文集为多,如唐释齐己撰《白莲集》,后蜀韦彀撰《才调集》,宋陆游撰《陆放翁全集》、《放翁逸稿》,元萨都剌撰《萨天锡诗集》等。其中毛晋辑《苏米志林》一书,不用“汲古阁”而用“绿君亭”,颇为罕见。
明代盛行彩色套印书籍,吴兴凌氏兄弟与乌程闵氏先后刻出多种彩色套印本。我馆收藏的朱墨套印本有凌氏刻《凌刻四种》、《东坡禅喜集》、《海防图论》、《韩子迂评》、《檀弓三卷附考工记二卷》等。闵氏刻《选赋》、《文致》、《淮南鸿烈解》、《百子金丹》等。朱墨兰三套印本有《南华经》、《楚辞》、《国语》等。除凌、闵大家外,我馆还收有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吴氏树滋堂刊朱墨套印《秦汉印统》八卷,万历七年(1579)虞德华刊兰印本《吕氏春秋》,亦非寻常多见之本。明代铜活字本馆藏有二种,即《骆宾王集》二卷与《太平御览》一千卷。
清刻本
南开大学图书馆的古籍善本中以清初刻本数量最多,品种亦较丰富,在九百余种清刻中,康熙刻本又居十之八九。据全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鉴定,属于我馆独家收藏的清刻本有如下数种。
《梦月岩诗集》二十卷,清吕履恒撰,清雍正三年(1725)刻本。半页十行十九字,白口,左右双边无鱼尾,一函十二册,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之本。然未见各家版本目录著录。据载,“吕履恒字元素,号坦庵,河南新安人。康熙甲戌(三十三年,1694)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此集乃雍正己巳(三年,1725)其侄缵等校刊,诗以体分,末附诗余二十四首。前有凡例,称其诗或经岁一改,或一月数改。……或刊版时有所点定欤”。馆藏与其著录版本相符,书帙完整,刻印上乘,遇“恒”字有阙笔,可证出于家刻。
《屺思堂文集》文八卷诗一卷,清刘子庄撰,清康熙间刊本。半页八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一函六册。刘子庄字稚川,湖北黄岗人。由明入清,顺治间官侍从,旋归里。该书系刘氏之孙纯锡、永锡、敷锡为纪念祖父而编次,前有金德嘉序言。
《立命堂二集》六卷,清稽宗孟撰,清康熙十一年刊本。半页九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一函三册。稽宗孟字淑子,江苏安东人。清顺治举人,历官杭州知府,乞归。荐举博学鸿词,以疾辞不赴,工诗书文辞,是书前有吴伟业、黄机、张新标、王铎、李明睿等人序文。据序称其集应为八卷,今馆藏缺卷七、卷八,因国内再无别家收藏,故虽为残缺亦弥足珍贵。
《陆桴亭先生文集》五卷,清陆世仪撰。清康熙年间正谊堂刊本。半页十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单边单鱼尾,版心上刻“陆桴亭文集”下刻“正谊堂”,前有康熙间张伯行序,一函二册。陆桴亭字道威,江苏太仓人,生活于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是书白棉纸印行,天头地角阔大,书品完好。全国除南京图书馆存有一部抄本外,馆藏为唯一可见之刻本。
《水田居文集》五卷,清贺贻孙撰,清康熙十六年敕书楼刊本。半页九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双边,无直格。一函六册。贺氏生平仁履不详,是书以史论为主。书前钤有“会稽杨蒹山藏“朱印。纸色已黄脆,版有漫漶挖补。上海图书馆存抄本一部。
《梅花书屋诗选》四卷,清李中素撰,清康熙二十三年刊本。半页九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一函四册。李中素宇鹄山,又名载,湖北麻城人。明诸生,入清不仕。书前有余国柱、王泽弘、邓汉仪、梅钺序。因未入四库,流传较少。
《白鹤堂稿》不分卷,清彭端淑撰,胡天游等评,清乾隆三十六年刊本。半页十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无直格,一函一册。彭端淑字仪一,又字乐斋,四川丹陵人。清雍正间进士,官至广东肇罗道,是书内容包括序、记、传、议、论、书、墓志铭、杂文等。
《续古宫词》一卷,清孔尚任撰,清康熙介安堂刊本。半页八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版口上刻“宫词”,下刻“介安堂”,一函一册。孔尚任,字聘之,山东曲阜人,孔子后裔。清康熙间授国子监博士,累官户部员外部。其人博学多才,通晓诗词音律,以撰写“桃花扇传奇”享名于世。是书原为徐乃昌积学斋故物,首页下钤“积学斋徐乃昌藏书”朱文长方印。
属于我馆独家收藏的清康熙刻本尚有清释法新撰《霜叶吟》一卷,清蔡升元撰《使秦草》一卷,清王有平撰《铁壶编文》二卷,清赖呆撰《妙峰山赖呆先生云游草》五卷,清雍正间刊本有清傅泽洪撰《铸错草堂诗抄》一卷等。
除以上善本外,馆藏清刻本中还有部分虽不是独家所有,但也仅有二、三家收藏者。如清储欣编《唐宋大家全集录》十种五十二卷,清姚廷谦撰《李义山会意》四卷,清周亮工撰《偶遂堂近诗》一卷,清李长祥撰《天问阁文集》不分卷,清毛际可撰《松皋文集》十四卷,清程可则撰《海日堂集》十卷,清王连瑛撰《遗安堂诗文集》四卷,清龚培序撰《竹梧书屋诗稿》不分卷,王晫撰《墙东杂钞》四卷,清蔡秩宗撰《蔡寅倩集选》十二卷,清徐槱撰《玉屏山人诗集》十二卷、《古乐府》二卷等等。总之,传世较少的清刻本中大部分为清人诗文集,这主要是由于多为自刻或家刻本,印数较少,且影响范围有限,后人亦难得翻刻印行,故流传较稀,而我馆收藏此类诗文集尚为数不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