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权[1]2004年在《连云港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产业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之后我国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创举。它是适应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引导小农户进入大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在连云港市农业产业化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中枢,一头连接市场,一头带动基地的实现形式,促进了连云港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采用了全面了解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详细收集各方面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连云港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龙头企业的现状、存在问题,重点探讨了如何以创新的思路和办法,进一步推进连云港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本文第一部分为基础理论。概述了农业产业化及龙头企业的内涵、特征、组织形式等;第二部分分析了连云港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龙头企业现状。以实际调查资料为基础,概述了龙头企业的规模、特色及其在推动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农业出口创汇、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第叁部分分析连云港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第四部分探讨连云港市以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创新思路,包括从创新主体、创新机制等各个方面;第五部分提出推进连云港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人民银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刘保[2]2009年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难点与对策——基于连云港市的实地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联结和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强化服务等特殊功能。本文通过对连云港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实地调查,发现目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在带动能力、科技创新水平、与农户的联结、企业融资及政策支持等方面面临一定困难和问题,进而提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韩倩倩[3]2016年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主要类型之一,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如资源浪费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城乡一体化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由于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乡村旅游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带动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本文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以连云港市为个案,研究探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的关系,为连云港市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谈话座谈等多种方式,在概括连云港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以新型城镇化为视角,探讨连云港市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存在的优势,如资源丰富、产品类型、文化特色鲜明及市场潜力大,但同时也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实现传统人改造为现代人的目标难度较大、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等。在此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应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从新型城镇化的高度开展乡村旅游顶层设计,以乡村旅游带动地方产业发展,把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相结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现代化等措施,最终实现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
孙丹[4]2016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与中国农业发展研究(2004-2015)》文中研究表明自1982年起,中共中央连续发布了“一号文件”,以解决“叁农”问题。中央“一号文件”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2004-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延续和发展了以前“一号文件”的农业政策。在财政支农政策方面,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切实的成效;农业税减免政策对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科技经费入户项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生态效益补偿等农业基础建设资金投入政策,对农业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推进下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方面,“一号文件”推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与农地生产规模、加强耕地保护等制度的发展,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与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保证了农村耕地的有效保护,发展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中央“一号文件”确立现代农业发展政策,包括农田水利设施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及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完善、新型农民与农业科技的政策细节的逐年完善,促进了农业发展,取得了成效。研究中央“一号文件”与农业发展,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与启示。这包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是农业发展的前提,调动中央、地方和农民的叁重积极性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家政策导向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适合农业发展实际的体制变迁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必然前景。
王学林[5]2006年在《中国农业龙头企业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有关“叁农问题”的政策作为中央“一号文件”频频出台,党的工作重心彰显无疑,农村发展再一次被推到了改革最前沿。如何推进农村、农业的发展,如何解决农民问题,不但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中心,也成为了政策和理论研究的热点。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小农户和大市场相矛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农村基层组织薄弱等问题,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是解决“叁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发展龙头企业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创新经营体制、提高农业竞争力。为此,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期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同时,理论界也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成果涉及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和地位,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以及龙头企业的运行环境等多个方面。 但是,现有研究大多囿于宏观的视角,龙头企业仅仅被当作农业产业化的一个实现手段,而不是一种独立的企业形态。因此,已有的结论成果基本都没有回答龙头企业产生和存在机理、运行基本规律等较为本质的问题。理论的薄弱带来实践的困惑。对龙头企业认识的不清晰、对待龙头企业科学方法的缺乏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构建了一个分析龙头企业存在和运行的基本框架。在此之上,笔者充分考虑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和文化条件,全面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广泛吸收多学科成果,有机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历史与逻辑分析、规范与实证分析等多种方
赵峰[6]2005年在《连云港市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各种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各国都在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积极的探索。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多样、市场广阔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区域资源禀赋和区域社会经济基础差异较大,经济成长过程中的区域问题更为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外部注入资金的倾斜、内部投资主体的日益多元化,以及劳动力跨地区的空前大流动,导致要素投入倾斜,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因此,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经历了一个蓬勃发展的过程。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与地区经济一体化等大趋势下,区域经济面临着新的发展势态。相比之下,我国区域经济理论长期受到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理论体系和研究模式都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本文目的在于分析探讨连云港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促进连云港市区域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带动连云港市经济的腾飞。针对这一目标,本文首先研究了区域经济理论,尤其是区域经济的发展理论,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式和内在规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文章对连云港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连云港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挖掘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内在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出了适合连云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并对其具体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李杰[7]2016年在《圩丰镇紫菜加工企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是提升农业和农村整体水平的重要环节。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将有效推进农业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21世纪以来,圩丰镇紫菜加工企业取得了较快发展,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为圩丰镇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增收提供了物质保障。特别是2010年以后,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紫菜及其加工品的需要逐步提高,国际紫菜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圩丰镇紫菜加工企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问题。分析圩丰镇紫菜加工企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科学地探讨其发展战略,对于解决该镇“叁农”问题和推动乡镇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圩丰镇紫菜加工企业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规模经济理论、关联经济理论等为理论支撑,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了圩丰镇紫菜加工企业发展现状。圩丰镇紫菜加工企业现有企业数16家,主要产品为一次初加工干紫菜,在紫菜加工市场中取得了一定市场地位。但是,由于受到资金、技术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限制,圩丰镇紫菜加工企业的发展存在着产品效益低、资金短缺、对环境造成污染等问题。在面临“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日韩自贸区、紫菜养殖规模的扩大等发展机遇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周边企业迅速发展等挑战时,圩丰镇紫菜加工企业拥有规模不断扩大、加工工艺逐渐成熟等优势,也存在经营状况不佳、发展思路不明确等劣势。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为圩丰镇紫菜加工企业进行战略选择,提出了重点集中、技术创新、人才、信息化及联合竞争战略,并从提高政府职能、建立紫菜养殖基地、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大科研投入、搭建商务平台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
许光辉, 何宁秀, 陈福银[8]2017年在《连云港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分析连云港市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对策,包括科学规划、分类建设和创新机制等,以供参考。
朱勤虎[9]2006年在《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建设是江苏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是江苏省经济理论界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针对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展研究,可以为产业带的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因此沿东陇海线产业带课题研究对于促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选择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为研究课题,对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形成和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聚类分析方法、产业带指标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工业化发展阶段、产业带可持续发展、产业带发展对策等问题开展研究。 论文以产业带的点-轴系统理论模型、双核结构理论模式、日本临海工业带形成理论为依据,在开展沿东陇海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基础上,进行了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形成的分析。按产业带构成的点、线、面空间叁个要素,探讨了适合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发展模式。 论文研究适合于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产业结构聚类分析方法。在简单分析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产业结构现状基础上,尝试将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于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产业结构分析。以K-means算法为工具,研究了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产业结构聚类分析方法。该聚类分析方法不需要具体的分类标准,也不需要类别具体内容,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依据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中心城市连云港等统计部门数据,利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 论文对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发展的指标预测模型进行研究。考虑到产业带指标预测问题的复杂性,论文选择模拟人脑结构和功能的、具有高度非线性和很强自学习功能的神经网络为预测模型建模工具,开展适合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发展的各种指标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该预测模型以产业带发展指标历史数据为依据,可以进行各种指标的预测,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利用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论文分别进行了产业带中心城市徐州市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生产总值指数为预测对象和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区域生产总值为预测对象的实例研究。 论文对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工业化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研究。以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克拉克大分类法等为基础,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变动、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动、工业内部结构变动、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五个方面指标对沿东陇海线产业带
朱春江, 王洪波, 屠高, 范郁尔[10]2012年在《农业产业集群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文中认为通过对连云港农业产业集群模式及其集群效应的分析,构建了连云港农业产业集群模式要素模型,指出连云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连云港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 连云港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对策研究[D]. 徐敏权. 南京农业大学. 2004
[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难点与对策——基于连云港市的实地调查[J]. 人民银行连云港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刘保. 金融纵横. 2009
[3].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韩倩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
[4]. 中央“一号文件”与中国农业发展研究(2004-2015)[D]. 孙丹. 渤海大学. 2016
[5]. 中国农业龙头企业运行机制研究[D]. 王学林. 四川大学. 2006
[6]. 连云港市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 赵峰. 华东师范大学. 2005
[7]. 圩丰镇紫菜加工企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杰. 石河子大学. 2016
[8]. 连云港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J]. 许光辉, 何宁秀, 陈福银. 现代农业科技. 2017
[9]. 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发展研究[D]. 朱勤虎. 南京农业大学. 2006
[10]. 农业产业集群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J]. 朱春江, 王洪波, 屠高, 范郁尔. 湖南农业科学. 2012
标签: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论文; 乡村旅游论文; 农业产业化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连云港论文; 三农论文; 农村论文; 经济论文; 一号文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