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成人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发展趋势论文,中国妇女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发展是妇女一切发展的前提。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繁荣与发展,为妇女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又带来了冲击。占中国人口半数的五亿多妇女,面对科技进步,经济领域不断扩大和迅速变化,要争取自身地位,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素质。正如《内罗毕战略》文件中所述:“教育是促进和改善妇女地位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6年来,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人教育以其特有的多功能性质和灵活的办学形式,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女性成人教育也逐渐得到社会关注,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一、中国女性成人教育现状
1.中国女性成人高等学校历教育
——根据《中国妇女统计资料》提供。1949年全国成人高等学校只有一所,1988年增至1415所(不包括普通高校举办的夜大学、函授教育),1988年全国各类成人高校,在校生109.249万人,其中女学生34.4081万人,女学生占在校生总数31.5%。
——各类成人高校主要办学形式与数量。根据1985年统计资料提供,各类成人高校1216所当中主要有如下几类:
广播电视大学29所
职工大学863所
管理干部学院102所(其中妇女管理干部学院2所)
教育学院216所
独立函授大学2所
农民大学4所
——普通高校举办夜大学591所
——普通高校举办遥距教学(函授教育),1989年统计为443所,在校生约53万人。
——自学考试是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对人才迫切需要产生的一种灵活的办学形式。学生可不经过考试,选择自己需要的专业,按自学高考委员会规定的教学计划和指定的教材进行自学。按规定时间应考,先取得单科证书。累计修满教学计划规定课程,可获国家承认的本科和专科文凭。根据资料表明,已开考70多个专业,应考生达到740余万人,获本、专科文凭人数达15万人。获一门以上单科合格证书者达200多万人。
2.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学历教育
尽管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每年仍有近600万初中毕业生和200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普通高中和普通高等学校,其中女学生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近年来妇女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有很大发展。据国家教育委员会1993年的统计:全国单独设置的女子职业学校达1679所,还设立了3所女子职业大学。
学校类别数量在校生 女学生比例
中等专业学校
3964282.03万 47.4%
技工学校
4475173.95万 40%
职业中学
9985362.59万 46.7%
3.妇女扫盲教育取得巨大成绩。建国前,女性文盲占女性总人口的90%。经过40多年的努力,已有1.1亿妇女摘掉了文盲帽子,使女性文盲从90%下降到1993年的30%。
妇女受教育的普遍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促进了城镇妇女就业率的提高。据《中国妇女统计资料》表明,1988年职工人数达5036万,是1949年的84倍。
二、中国女性成人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教育培训网络化。成人教育机构设置和管理网络化与中国国家管理体制相联系。特别是学历教育与劳动人事理体制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普通与成人各级各类学历教育机构的布局与设置均由国家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服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范。具体办学则强调各自的特色。仅以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最大的社会团体以下简称妇联)办学为例。妇联把搞好妇女教育,提高妇女素质,作为促进改善妇女地位的根本措施之一。全国妇联设立了教育委员会,各级妇联组织均有负责教育培训部门。在各级政府支持下,目前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覆盖除台湾省外30个省(市)自治区和妇女干部教育网络。包括独立设置的女子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28所,还有女子中等专科学校20多所和面向城乡妇女的职业培训及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机构。
2.独立设置女校是发展趋势。建国前,全各地设置过女子中学,还有少数女子大学。建国后,为保障妇女有与男子同样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政府取消了男女学校制。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在招生中取消性别歧视。建国46年来各级各类学校,女学生比例逐年提高。根据国家教委提供的资料表明:中小学学生在校生中女生比例,分别由1951年的25%和28%,上升到1993年的43.7%和46.5%;1993年,全国高等学校在校女学生的比例达到了33.6%;女硕士生占26%;女博士生占11%。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男尊女卑旧观念的影响,妇女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招生、招工、求职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尤其在妇女问题,包括妇女教育研究还刚刚起步,研究力量分散,资料缺乏。上述情况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关注。八十年代以来,独立设置女校呈发展趋势。目前全国建起了女子中等职业学校1679所,3所女子职业大学。今年还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唯一一所女子高等学校——中华女子学院。
中华女子学院始建于1949年8月,学院经历了华北女子职业学校、中华全国妇联干部学校、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成人女子大学)三个发展阶段。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是中国唯一的女子成人大学。建院十一年来,以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社会主义建设专门人才为目标,为国家培养了1600多名大学毕业生。有近两万名在职妇女干部在学院接受过培训。学院设有妇女工作管理、法律、学前教育管理、秘书、经济管理、实用英语等学科。学院还设有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妇女心理咨询中心、妇女法律咨询处、妇女资料室等机构。学院在推进妇女教育、妇女问题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现学院迁址新校,更名为中华女子学院。新校占地140多亩。有宽敞美丽的校舍,先进的教学设备。新校将承担中国女性中高级女领导干部的培训,招收本、专科大学生。她的目标是建成全国女性教育培训中心、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女性资料中心、女性人才信息中心。同时继续积极开展国际教育文化交流。
3.妇女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妇女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是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关注妇女切身利益的表现。首先中国经济发展、技术进步,需要大批掌握先进技术的劳动大军;其次,中国经济管理体制从传统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随之调整,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大批职工离岗待业。仅以辽宁省为例:全省到1993年底,有75万职工离岗,其中女职工42万,占下岗职工总数的56%,占女职工总数的10%;第三,每年有600万初中毕业生和200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其中多数是女学生。再加之过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比例不合理,职业技术学校比例偏小。
根据上述状况,政府各部门支持大力开办职业技术学校,尤其是女子中等、高等职业学校。另外,全国妇联、工会、青年团和政府劳动部门,都关注下岗女职工再就业的问题。采取教育培训,转变就业观念,扩大就业领域等手段,使大批妇职工重新就业,维护了妇女的切身利益。例如辽宁省县区以上妇联利用妇女培训机构培训妇女50万人次。特别是针对发展第三产业需要,开办了裁剪服装、美容美发、烹饪、财会、中小饭店管理等专业培训。
4.终身教育起步。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标志。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物质生活得到了基本保证的前提下,人民对文化教育精神生活有了高需求。希望通过教育培训,提高生活质量,达到自身的完善。教育发展出现了两个突破:一是突破了一张文凭订终身;二是突破了教育是单纯作为谋生的手段。举两例说明:
——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父母,特别是母亲。教育界认为,教育好一个女性就是教育好一个家庭;教育好母亲就是教育好下一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教师。我国有三亿一千万儿童,生活在二亿四万个家庭之中。提高父母的素质,是使家庭成为良好育人环境的关键。80年代以来,社会纷纷举办家长学校,多数是由幼儿园和小学校主办,创造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环境。据1991年对全国县以上单位统计,共举办家长学校20多万所,家庭教育咨询机构55000多个。参加家长学校培训的母亲多于父亲。对儿童家长的培训,推动了国家创导的“优生、优育、优教”事业的发展。
另一个世界关注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据国家老龄委员会提供的情况,1994年,中国老龄人口达到了一亿零三百万人,女性约占一半,到200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1.3亿。目前中国的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人口已进入老龄化。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关心照顾,首先做到老有所养,绝大多数健康老人,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需要丰富文化精神生活,达到自身的完善。联合国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学会生存》报告中指出:“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培养完善的人”。为适应老龄人的需要,80年代以来,中国开办了老龄大学。截止1994年,全国共有老龄大学5000多所,在校学员达50万人(不包括机关单位自办的老年人活动站)。例如北京市第一所老龄大学——海淀老龄大学,始建于1984年,办学宗旨是“老有所学、陶冶情操、余热生辉、欢度晚年”在校学员有1200多人,平均年龄64岁,女性约占一半,知识分子占70%。学校开办了书法、国画、装裱、金石篆刻、文史、园艺、健身等专业。建校十年,毕业学员达9千多人。学校先后有4000余件书画参加展览或参加全国、地方比赛,有140名学员获奖。有的学员在国内外举办了个人画展。有几十名学员被聘为书画教师。通过终身教育,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了身心健康,体现了生存价值。
国家教育委员会把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写入了教育改革发展纲要。预示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妇女成人教育将会有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