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让作文闪耀个性的光辉论文_王延翠 孙能瑞

以生为本,让作文闪耀个性的光辉论文_王延翠 孙能瑞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 255100;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教育体育局 255100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化的思维活动和情感表达,是一种快乐的倾诉。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惧怕写作,曰: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写作文甚至成了很多学生谈虎色变的事情。审视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发现,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是忙于传授、布置,学生被动接纳、应付。

强硬的“师本”理念压抑了学生鲜活的创造力,禁锢了学生张扬的个性。学生应是整个写作过程的创造者,教师只是一个启发者、引导者。所以,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呼唤学生的个性回归,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作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项尝试:

一、唤醒 “体验”,让学生有“米”可“炊”

生活体验是学生写作的重要基础,生活体验愈丰富,愈能引入“真实”作文的源头活水。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激活、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

1.开展“课前热身”活动,引发学生情感体验。比如有一堂作文课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全员参与,“击鼓传球”小游戏。我准备了三个纸球,每个纸球里都藏有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对接到纸球者的“惩罚”。随着紧张的板擦敲击黑板的声音,第一轮游戏开始:纸球在学生们中间飞窜,每一个学生像拿着定时炸弹一样抛着纸球,谁也不愿让纸球在自己手里多停留一秒钟,在大家手忙脚乱的紧张中,第一轮游戏结束。我开始现场采访学生:刚才纸球没传到你这儿时,你在想些什么?纸球传到你这儿时,你有何感受?刚才,你看到大家有何表现?你身边的人都说了些什么?你发现别人有何表情?……通过采访,运用一系列的问题唤醒学生们的情感体验。

整个游戏的过程,学生全员参与,人人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或紧张、或兴奋、或焦急、或后悔。游戏之后,进入第二环节: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我引导学生静下来,认真回顾刚刚的游戏,抓住自己刚才在游戏里的情感体验,自己命题写一篇作文。如此一来,学生再也不会说作文没啥可写,没话可说了。

2.抓住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一切的创作活动都源于人的内在情感性冲动。说到底,没有情感的冲动就没有感人的作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母亲节快到时,我就抓住这个时机,鼓动学生写有关“母亲”的作文;初四分班以后学生的内心都有很大的波动,我设计的作文题目为“分班以后”;要开家长会了,我设计的作文题目为“家长会前”、“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在这些作文中,或抒写自我情感,或叙述自我成长历程,或描绘自我的内心世界,或表达自我的独特见解。这样,学生围绕“自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多了一些大胆的情感释放,少了几分精神的束缚,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学生就不难写出一篇篇浸透着灵性和浓厚情感的好文章了。

二、自由“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力图突出人本,贴近生活,发展个性,鼓励创新。作文时不硬性规定题目,只划定一个范围,让学生自己生成命题。比如给出一个开放型的“母题”(或话题)——“爱”,学生可以据此确定一个有关的“子题”来写,如“爱的自述”、“雨中的母爱”、“爱给我力量”、“有一种爱叫温暖”等等,尽量给学生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兴趣,觉得有内容可写。还有一种做法就是鼓励学生自主拟题。教师出题目,不一定适合学生的胃口,作文命题有时与学生的积累不一致,有时与学生的兴趣不一致,有时与学生的思路不一致,这样,对学生来说是出了难题,限制了他们的思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出题目,一方面可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同时也体现出一种人性化。这样,作文题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很好地克服了学生的畏写心理和被动心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乐写心理和主动心理。自由开放的题目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由写作空间,激活了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三、个性写作,书写自己生命轨迹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作文应该抒写个性化的自我,让学生的笔端留下多彩的生活感受和潇洒的生命轨迹。

作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真实地再现生活,真诚地拥抱生活。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大千世界中的一抹夕阳、一丝微笑、滚滚红尘,寻常巷陌,都可以成为学生思想的载体,引发学生心灵的感悟。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全凭自己的意愿、喜好去抒写生活,评说是非,在广阔的时空里,驰骋自己的心智与才干。

在写作的形式上,应该是自由的、开放的。教给学生写作技巧很重要,但是如果过分偏重于技巧、构思、次序、结构等方面的指导,将学生的思维牢牢地束缚住,将一切都程序化,结果就会使各种鲜活的思想感情僵化。长此以往,个性压抑了,童心泯灭了。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个体生命,自有各人不同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通过写“随笔”、日记等形式 “开放生活、抒发性灵”,让学生将笔触面向家庭、学校、社会甚至自己的内心深处,表达真诚的情感、真实的思想、真切的个性。那么学生就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的主角,表现生活、抒发个性的高手。

作文是个体精神劳动的思维结晶,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只有让学生学会自我感受,才能主动地去发现生活的真谛;只有让学生学会自我表达,才能体验自在为文的快乐;只有让学生学会自我修改,才能感受到琢玉成器的成就感,我们的作文教学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论文作者:王延翠 孙能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  ;  ;  ;  ;  ;  ;  ;  

以生为本,让作文闪耀个性的光辉论文_王延翠 孙能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