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如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使得全球各个地区的交流与联系更加密切。而英语作为交流联系的工具,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因此,英语教学的教学理念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将培养学生的文化交流能力作为当前最迫切的教学任务。
一、为什么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强化学生文化意识的教育
美国的语言专家撒皮认为:"语言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历史的、文化的渊源进行支撑,没有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的语言"。因此,文化是孕育语言的核心载体,一种语言之所以区别于另外一种语言的本质原因就在于二者之间在社会的制度、思维的模式、交流的习惯以及生活的环境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必须对其背后的文化进行一定的研究和探索。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同样如此,如果教师仅仅进行英语基础知识的教授而忽略文化的存在,那么这样的教学是违背规律的,其必然也难以带来理想的效果,将文化意识的培养纳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则对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基本现状
(一)重视知识教学轻视文化意识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将学生语言技能知识的培养作为重要落点,他们做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学生们能够对于句意有正确的理解,让学生们能够独立完成既符合语法要求又正确表达语义的句子。虽然当前新课程理念下强调和倡导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明确地将学生对于中外文化的比较和鉴别、强化跨文化思交际能力的提升,很多的专家学者也在呼吁学生文化意识教育的强化和提升,但多数教师仍然沿用以往的教学维方法,不愿意在学生语言文化意识的培养上下功夫、花气力。
(二)重视应试教学轻视软指标教学
受"分数"思维和高考压力的影响,当前高中英语教学思维功利化趋势明显,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们在高考中英语科目能够得到尽可能高的分数,而且高考中英语测评内容也多以语法、短?Z及基本的单词为主,测评的焦点在于学生是否掌握了充分的、足够的语言技能,从这个角度上讲,教师也在按照高考英语测评的内容及要求进行规范性的授课,如果能够抽出时间,教师宁愿进行一些习题的布置、词汇的拼写检查、模拟卷测试等内容,根本不会利用宝贵的时间进行文化意识的讲解和阐释。有的教师虽然口上喊着要强化学生文化意识教育但实际上由于这是一项"可有可无"的软指标,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则会选择"敬而远之"或"唯恐避之不及"的做法。
三、 渗透文化教育的方法
(一)、从教育的评价改起,强化文化意识内容的地位
受到当前高考分数考核评价方式的影响,很多学校和英语教师都不注重进行文化意识相关内容的教育,加之高考英语试卷的内容一般包括单项选择、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作文写作等这些题型,文化意识的内容基本上不涉及,仅仅在阅读理解部分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实际做题过程中即使不了解西方的文化意识也能够实现正确的解题,文化意识教学内容更是进一步弱化,因此,应当将文化意识相关内容在高考中适当加入,在教学大纲中对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教学培养做出明确的、具体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试题设置中可以加入一些诸如行人询问地点和路线、对病人进行探望等一些常用的交流交际相关内容,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西方国家的习惯和传统,而且在题型中应当尽可能地增加一些主观题型,对学生英语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运用能力进行测评,这样在高考这一"指挥棒"的引领下就能够敦促学校和教师提升对文化意识教学的重视程度,让学生接收到完整的、系统的、真实的英语教育。
(二)、开展文化反思,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文化教学有着自身的特质,完整的文化教学离不开文化反思。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也应循序渐进,分层推进。在学生习得文化知识、产生了文化意识、体验了文化交流之后,我们还要组织学生开展文化反思,以切实提升他们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具体教学实际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分析中西方不同的教育体制、不同的师生关系、不同的交际礼仪。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帮助学生积极进行文化反思,交流自己的感受。鲁子问教授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我们不是要把所有内容教给学生,而是要有全面的文化意识,不能把西方文化都当作值得学习的内容进行教学,而要有客观、宽达的文化教学态度。"因此,我们的文化教学目标不是培养学生崇洋媚外,不能把西方文化全都当作值得学习的内容,当然也不能让学生夜郎自大、固步自封。我们应该做到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尊重、认同和宽容异族文化,培养对本族文化的情感。学生应当在教师的引领下敏锐察觉中外文化的差异,进而理解、比较、参照、摄取、舍弃,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习得的语言进行跨文化传播与交流。
(三)从教学的观念转起,强化文化意识素养的提升
一直以来受传统教学思维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很多的学校和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们对于学生英语文化意识教育从思想观念上认识远远不到位,将语法和词汇的教授作为主业,这样的教育教学形式非常的单一固化、古板枯燥,往往难以有效振奋学生英语学习的欲望,而如果教师能够积极转变自身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将西方的文化知识、文化意识、文化习惯等融入于课堂的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将中西方语言文化进行系统、全面的对比分析,将其中的显著差异鲜明地指出来,让学生们对于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渊源能够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这样无形之中也就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性和趣味性,而且能够让学生们能够更准确地组织语言、更恰当地运用语言、更有效地把握语言。
总之,新课程改革呼唤新思路、新理念,并在其中凸显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这毋庸置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教师必须充分领会新课改的理念,并体会教材中所蕴含的意图及其中所贯彻的课标原则与精神,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合理地使用教材。其次,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并利用各种媒介,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提升自己的跨文化理解与交流意识。同时,教师还应当仔细地分析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设计并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通过文化融入、文化体验、文化反思,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曼村.对高中英语教学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研究与反思[J].中学生英语,2013(12).
[2]曹久锋.对高中英语教学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研究与反思[J].教育,2016(12).
[3]王雯婷.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渗透和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27).
论文作者:张天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文化论文; 意识论文; 语言论文; 学生论文; 英语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