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背神经卡压的电生理诊断研究论文_张丽

肩胛背神经卡压的电生理诊断研究论文_张丽

张丽

(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 山东 菏泽 274000)

【摘要】 目的:探究电生理检查在肩胛背神经卡压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3例怀疑为肩胛背神经卡压的患者电生理诊断资料。结果:所检患侧中有17例明显见失神经电位以及CMAP的LAT延长和AMP降低,募集反应减弱为18例,16例提肩胛肌在轻收缩时见宽大和高频的电位。结论:电生理可以较准确地诊断肩胛背神经卡压,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检查依据。

【关键词】肩胛背神经;诊断;电生理;神经卡压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217-01

目前临床研究认为,肩胛背神经卡压是引起颈肩痛的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患侧的颈、肩、侧胸壁感觉酸痛不适[1,2]。对于肩胛背神经卡压的临床诊断存在比较大的困难,而且容易与与肩颈部某些疾病混淆,导致漏诊和误诊的现象发生。国内有一些学者对肩胛背神经卡压的解剖学以及有关临床诊断做过一些研究,但是临床数据并不理想[3]。据此,为进一步研究点生理诊断在肩胛背神经卡压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参考,笔者回顾分析手术证实为肩胛背神经卡压病人的电生理诊断资料,现将研究作如下的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3例临床诊断证实为胸背神经卡压的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范围25~61岁,病程24d~3年。左侧6例,右侧19例,经过询问及检查所有患者均无外伤史。

1.2 方法

麦迪-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为本次使用的仪器。在25℃下进行操作,患者的皮肤温度保持在30℃左右。受检者取俯卧位,采用常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法,进针部位和方法参考刘蕥[4]提供的方法,引出复合肌肉的动作电位(CMAP)最大波幅为做强度。以上操作重复进行3次。用同心圆针电极详细检查神经支配的相关肌肉在放松状态是否有插入电位的延长等。在放松状态收缩时候运动电位的平均幅度以及平均时限,多相波所占的百分比以及在重收缩时候的募集类型。当AMP<正常X-2.4S时未正常一次的电位。肌电图插入电位延长或在两个以上部位发现有纤颤电位,正相电位,重收缩不能出现干扰或混合,轻松收缩的运动电位时限大于正常的20%定为异常。本研究的检查项目包括前锯肌,肩胛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冈下肌,背阔肌和三角肌 EM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全部患侧肩胛背神经支配肌提肩胛肌有17例见失神经电位以及CMAP的LAT延长和AMP降低,9例术中证实,14例封闭治疗效果比较好。募集反应减弱为18例,16例提肩胛肌在轻收缩时见宽大和高频的电位。

3.讨论

自从陈德松等[5]在1994年提出肩胛背神经卡压之后,许多学者[6,7]经过解剖学研究也证实了肩胛背神经发出后经过中斜角肌的时候,被该肌肉所覆盖,该肌大部分为腱性或腱肌性组织,部分肩胛背神经在该肌外侧边缘。经过他们长期的反复验证认为肩胛背神经的解剖学基础:于距离椎间边缘外侧5~8mm的位置是孔肩胛背神经发出地方,发出后后进入中斜角肌。另外还有三种情况的起点:首先第种情况是肩胛背神经和胸肠神经的起始段合干。第二种为,胸长神经与肩胛背神经均从C5神经干发出。第三种情况为,3和C4神经根发出的分支被肩胛背神经所接受。以上三种发出的肩胛背神经,在起始的时候都穿过中斜角肌均,而且在其中用斜形走势经过5~30mm。合干者,肩胛背神经与胸长神经在出中斜角肌1~2mm距离后分开,肩胛神经的主干发出M1个分支都经过肩胛提肌然后向菱形肌的深面下行,但是有些主干在此发出2根直径约为0.2~0.3mm细小的分支,然后走向背部和肩部脂肪的组织中。胸长神经由神经根发出后下行到锁骨的水平然后和C6发出的胸长神经支合并,合并后再沿着前锯肌的深面行走。肩胛背神经单独从LN神经根发出后可以发出小细支然后走向肩部,其终末支与胸长神经进行汇合。

电生理检测:当肩胛背神经受到卡压,支配肌提的肩胛肌就可以自发电位。在轻收缩的时候,就有偏宽、高频的时限表现出来,但是最大募的反应会减弱,从而使得CMAP潜伏期会相应延长,离散状态的波形呈现,波的幅度降低。本次研究的23为患者中,有17例见失神经电位以及CMAP的LAT延长和AMP降低,募集反应减弱为18例,16例提肩胛肌在轻收缩时见宽大和高频的电位。通过与前面的解剖学联合我们不难理解,所以当怀疑肩胛背神经核胸长神经受压时应该全部检测肩部的肌肉都,以此防止漏诊发生。

鉴别及诊断:

肩胛神经卡压属于运动神经元疾病,该类疾病一般先发生在手部的小肌肉,而远端出现肌无力。应用电生理检查操作简单方便,由于广泛的神经源损害后,运动传达一般会直接表现为正常或异常,因此比较容易鉴别在正常范围内的感觉神经功能。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在怀疑为肩胛背神经或者胸长神经的病变时候,为排除有两根神经同时受到压迫的现象存在造成漏诊的现象,除了要检查肩部肌肉外,还要检查肩胛提肌以及前前锯肌。肩胛背神经卡压没有皮支,单纯的受压没有感觉缺损区,因此在临床的主诉感觉异常少见,又因痛点封闭后症状会明显改善,这与神经根脊椎病的表现不同,在临床诊断时要注意。

通过本次的研究,我们认为,通过症状、检测电生理以及体征检测等,可以较准确诊断肩胛背神经卡压情况,因此该门诊断技术是此类疾病不可代替的诊断技术,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参考,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谢伟,郑建平,郑琦.小针刀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J].浙江中医学结合杂志,2012,22(6):460-461.

[2] 方有生,陈德松.肩胛背神经卡压症32例的临床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01,17(9):32-34.

[3] 詹友达,陶金国,赵丹林.肩脚背神经卡压征诊治体会[J].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2010,163.

[4] 刘蕥. 肩胛背神经卡压症的诊治[J].上海中医药报,2013,7(1):165.

[5] 陈德松,顾玉东,劳杰等.肩胛背神经卡压(不典型胸廓出口综合症)[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10:28.

[6] 尹望平,邹菊培,徐吉等.肩胛背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骨科杂志,2002,8(2):83-74.

[7] 刘强,陈德松,方有生.肩胛背神经合并胸长神经卡压的解剖学和临床[J].实用骨科杂志,2002,8(2):85-86.

论文作者:张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  ;  ;  ;  ;  ;  ;  ;  

肩胛背神经卡压的电生理诊断研究论文_张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