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语笼统不切实际”这是作文批改的常见病之一。其批语泛泛而谈,大而无当,如:“中心不够突出,思路不够清晰,语言不够通顺”等,千篇一律。这种批语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针对性。至于作文中的问题出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不妥当,应该怎样修改,教师语焉不详,学生如坠云里雾中。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批语不屑一顾,于是作文批改失去了意义。因此,我们在作文批改时应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势,废除以往的套话、废话,运用富有朝气的、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尽最大的可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一、避免泛泛而谈,让批语有“力度”
学生都重视老师对自己作文所下的批语,想通过批语对自己有切实地指导和帮助。因此,批语要明确具体,有针对性,要尽量写得剀切得当、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切忌泛泛而谈、套话连篇,当然也不要褒贬失度、言过其实。要突出重点,既要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倾向,而不是逐项罗列、面面俱到。如:今年三月份,石台县主办了“绿色石台 皖南茶香”的征文比赛活动。当时,我就把这个题目在班上布置了,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尽管作文前我在班上已做了较充分的指导,但交上来的几十篇作文都大同小异,主要内容基本上都是先写茶的特征、生长环境,再写茶的功能,即保健作用。结尾也是大同小异,要么写“我爱家乡的茶”或“我爱石台的茶”或“欢迎你能来我们石台品茶”等等。对此情况,教师的批语也最容易走上程式化。程式化的批语,对教师而言,是简单省事多了,但学生看了就会扫兴。于是,我就抓住每篇作文中的哪怕极其微小的“闪光点”,分别给予了不同的点评。如:“本文依次写了石台的山好、水好、茶好、人更好,其立意高于一般同学的作文,可惜话语不通,不能将这种好的立意充分地表达出来。希望平时能注意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
“尽管你的这篇文章内容混乱,但其中关于著名影星唐国强曾经之所以要为石台的天方茶叶作形象代言人的这段内容却写的十分精彩”。
这些批语既具体地指出了文章中存在的长处和短处,又不显得空洞抽象,避免了程式化的套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像这种能有利于学生作文的发扬和改进,能对学生今后的作文起激励作用的批语,我认为,才能算得上是有“力”的批语。
因为,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点,给予肯定和表扬是必需的,同样,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予以指正和批评也是必需的——避其短才能更好地扬其长。况且作文不同于平常说话、拉家常,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虽说文无定法,但语言毕竟得符合规范,思维也得符合逻辑。“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选自《谁是最可爱的人》)其中加点词语就不能随意更换,如:随意更换,就显得搭配混乱。学生的作文常犯如下的毛病:东拉西扯,不得要领;无病呻吟,令人作呕;词不达意,语言拉杂……诸如此类的问题,评语中必须要指明,但又不能批评过度,使学生对写作失去了信心。只要作文内容是学生自己内心的感受,哪怕语句不够通顺,都应给予肯定,要让学生产生一种有播种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的成功感、自豪感。当然,如果不指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他们就无法明白起码的写作常识,就不可能写出高品位的文章。所以说,批语既不能泛泛而谈,又要具有一定的“力度”。
二、要尊重学生,让批语有“亲近感”
教师写批语要变居高临下的“法官”面孔为师生平等地交流思想感情和“以文会友”的“笔谈”。较为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采用第一、二人称交互运用的写法。如:“你的字写得相当漂亮,希望你以后的作文也能同你的字一样漂亮”,“你能把茶园景色描写得如此优美,足见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别气馁,你会成功的!”……这些批语虽未对学生的作文直接地剖析或批评,但却给了这些写不出优秀作文的学生以鼓励和指导。
当然,对那些从形式到内容都很优秀的作文,教师的评语应尽力精美。诗词、格言、歇后语、寓言故事、精妙的比喻都可用来品评学生作文,以增添作文评语的活泼性、新颖性,这是对学生作文讲究形式美、创新性的一种示范,一种潜移默化的“为人师表”。应该明白,教师要求学生作文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实在、新颖,而自己的评语却语言干瘪、内容空洞、形式古板,这种“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做法显然会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我认为,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意向、兴趣、爱好等,教师应该在批语中给予回应;不应把学生作文的这些内容仅仅看成是为文造情,而应视为学生通过作文的形式寻求理解、抚慰、交流、引导。对学生求助的信号予以回应,不仅对学生抒写真情实感是一种肯定与提倡,而且能给作文教学造成一种温暖的人文情怀,使作文真正回到它不可不真实的存在中去,从而成为学生的一种真实的写作,成为正处于沉醉之中的自我意识,与世界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
大家都知道,从事语文教改实验的“赵谦翔”老师一直都在提倡“绿色作文”,极力反对“灰色作文”。那么,作为作文的指导者和批改者——我们的这些语文老师来说,是不是更要提倡“亲和力”的评语,反对“灰色评语”呢?
论文作者:汪冬枝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批语论文; 学生论文; 石台论文; 学生作文论文; 评语论文; 他们的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