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人法庭调查话语的评价资源分析
冯佳惠
内容摘要: 法律语篇分析是现阶段语言学的一个新研究领域。本文通过评价理论来探讨分析公诉庭审诘问各阶段评价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得出评价理论在庭审各阶段分布具有不同特点;公诉人在法庭调查部分评价资源的使用对庭审互动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评价理论 公诉人庭审话语分析 庭审会话
一.引言
近些年法律语篇分析逐步受到语言学家和法律工作者的关注。作为法律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其将其他语言学学科的分析理论和研究方法与法律语篇相结合进行分析,旨在透过语言分析来阐释法律语篇的特点和语篇所反映的法律问题,推动学界以及相关人员了解语言对法律的作用以及所受法律的影响。
人们熟知的ofo小黄车也在这里度过了很多巅峰时刻:其年轻的90后创始人与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骑车畅聊;宣布冠名一颗卫星、合作小黄人;斥巨资签下当红明星鹿晗作为代言人,粉丝几乎包围了整栋大厦等等。当然,这背后是一轮又一轮的融资和国际化步伐。
评价理论起源于传统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人际意的研究,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关注说话人如何在语篇中建立自己的态度立场并对听话人产生影响[1]。目前国内评价理论较多应用于新闻语篇[2]、商务翻译研究[3]中;法律语篇分析中袁传有[4]、张丽萍[5]则分别将评价理论应用于公诉词和辩护词语言研究。
本文将运用评价理论分析较少提及的公诉人庭审问话,整理五个案件中公诉人讯问的评价资源的分布规律,以揭示公诉人如何在庭审中利用语言策略,实现对犯罪嫌疑人的质询以及定罪量刑。本文将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探讨评价资源法庭调查阶段中的分布,以期为法庭话语中公诉人的态度以及讯问方法提供多样语言分析的视角。
二.理论与分析框架
(一)评价理论概要
人际功能属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元功能构成之一,指的是人们使用语言交际同时建立保持人际关系,表达自己的主观判断或评价,使用语言对他人行为评价或施加影响。
算例2 对于本文的异构多智能体系统,通信拓扑在图1的与之间切换.取通信时延上界τ0=0.08(τ0
Martin 和White(2008)同[1]等提出的评价理论进一步发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框架。评价理论集中关注词汇层面的评价功能,该理论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即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级差(Graduation)。
有关传承人的界定,各国的确定标准和程序大有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就对我国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标准作出了清晰的规范和界定。目前的认定标准是:首先继承者应当精通并能驾驭其继承的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技能;其次他们还应当在某些特别的地域中拥有较大的知名度和感染力并且具有象征性;最后还应当踊跃地发展和传播与承继相关的活动和事业。而关于认定程序,要严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国家级象征性项目的规定认真审批,并向社会公布通过认定的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的名单。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向交流过程,只有师生活跃并和谐地开展互动交流,才能产生最积极的教育效果。著名统计学家陈希孺先生曾指出,求学好比游公园,老师的作用好比导游,导游指点一个大略,提醒一些值得看的地方,真正的妙处所在,还得自己用心领略,一切依靠导游,难有真正的收获[3]。因此,教师应更多地在梳理知识、启发思考等环节上多下功夫,尽快找到适合本班级的互动模式。课堂提问是高效交互的关键所在,尽量选择那些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同时兼顾学生应答的难度的问题进行提问,这样不仅可以方便学生开展讨论,也方便老师进行统计思想的渗透和灌输。
起诉书主要包含态度系统中的判断资源(主要是社会评判和社会约束)、介入系统中的归属资源、级差系统里的量化资源。其语言简练,提纲挈领,结构清晰,对于被告人的指控显得相对客观谨慎。起诉书对于案件细节以及证人证物的描述要求精炼,因此包含大量判断资源以及级差的量化资源。其次较少使用介入资源的公告和归属、级差的量化资源描述。
介入子系统分为单声和多声。其中单声(Monogloss)提供了说话人的一种立场,不涉及其他公开立场的言论。多声(Heterogloss)则有两个小类:收缩(contraction)和扩展(expansion)。收缩指说话人使用否认(disclaim)或公告(proclaim)利用引述命题和转述言论表明自身立场真实可靠,并间接否认对方言论和观点;扩展指说话人使用接纳(entertain)来表明自身所述言论相对主观,使用归属(attribute)来表达承认对方说辞或与他人拉开距离。
依托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项目停车场边坡工程项目,综合计算结果、理论和经验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最后在合理评价的基础上,设计了合理的支护方式,大大提高了场地的利用率。依托边坡工程治理设计综合采用了防滑桩、挡土板以及截水沟等进行联合支护,并采用ANSYS-FLAC 3D联合仿真对支护结构防滑坡效果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联合支护方式效果较好;后期检测数据尚未发现地表隆起、桩的变形,周边地基土变形等现象,目前使用正常,表明了设计方案合理有效。
(二)研究语料与转写规则
当前我国刑事庭审主要有以下五个阶段:审前序列、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陈述以及合议庭评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至第二百条)。而依据刑诉法规定,公诉人参与庭审的主要集中在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阶段。
级差子系统有两个轴:语势(force)和聚焦(focus)。语势则分为强度(intensification)和数量(quantification);语势关系到说话人对于提及事物的价值和取向。聚焦分为锐化(sharpen)和柔化(soften)表明说话人与读者立场是否一致[6]。
1.教授虽然被吉姆打倒在地,但并没有什么危险。你们知道如果被人击打,一个人能够承受的力量的极限是多少吗?
在法庭审判活动中,公诉人主要在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中质询被告人。本文拟将公诉人集中参与庭审会话的法庭调查阶段进行评价资源的统计分析。公诉人语料主要来源于中国庭审直播网上刑事庭审的语料转写,其中公诉人的庭审话语均为真实视听资料的语音转写。笔者从中国庭审公开网随机选取了5个不同类型的刑事案件,其中案件公诉人参与阶段时长总共十小时,其中转写与公诉人相关的语音材料为31059字。在刑事庭审的语料转写中,公诉人在参与庭审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评价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构成和犯罪事实进行陈述。
三.分析与讨论
起诉书往往会使用“疑似”这种柔化资源,这一描述则表明公诉人在司法鉴定之前的先行判断为十分谨慎、慎重的猜测,主观上表明侦查人员的严谨客观。由于案件涉及大量物证,因此级差量化资源大量出现并展现了公诉词中物证的客观性,这种量化资源细致直观的呈现直接给审判员与旁听人员数量概念与定罪的逻辑依据。在陈述定罪理由时,公诉人会运用精简的语言,如“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等鉴赏资源来证明案件定罪理由合法性和合理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此为提供证据型标记语[7]。在表明信息来源的同时也显示出公诉人法律依据的权威性。
公诉人当庭宣读精炼起诉书旨在揭露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并尽量简要陈述案情。根据起诉书的评价资源分布表格,可以明确陈述案情的过程中,公诉人会大量使用态度系统中的判断资源。判断资源中,社会约束资源被最多用在陈述犯罪事实、描述案情。公诉人常常用少数简练但带有负面含义的评价词汇来批评被告人的违法行为,进而申明被告人的罪行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庭审中,公诉人在揭露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过程里会尽量精准、精炼陈述相关案情。这期间公诉人会大量使用态度系统中的判断资源。判断资源中,社会约束资源被最多用在陈述犯罪事实、描述案情。公诉人常常用少数简练具有负面含义的评价词汇来批评被告人的违法行为,进而申明被告人的罪行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其次较少使用介入资源的公告和归属、级差的量化资源描述。
本文结合仿真工具Matlab,实现高阶累积量算法识别6种通信调制信号。图2为识别2ASK、4ASK、2FSK、4FSK、2PSK、4PSK信号的识别率仿真图。图中每一种调制信号识别率曲线都用不同形状表示。
法庭调查阶段囊括起诉书宣读与质证两个部分。
态度子系统中情感(Affect)涉及人们正面或负面的感情;判断则指人们对他人的行为或品行做出评判,判断可以分为社会评判(social esteem)和社会约束(social sanction)两个角度,社会评判用来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常规(normality),是否有才干(capacity),韧性(tenacity)。社会约束则与诚实(veracity)、行为是否正当(propriety)相关。
表2为法庭调查部分的评价资源的分布状况。法庭调查部分判断资源以及量化资源占据评价资源分布的绝大部分比例。这一阶段出现较小比例的情感和鉴赏资源。而公诉人和被告人对话之间的介入资源的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一部分资源分布受庭审的问话机制所影响。
(一)评价资源分析
法庭质证中情感资源除了描述被害人及其亲属的悲痛心情、谴责嫌疑人手段残忍之外,也常常被公诉人用来表述自己在庭审中对于被告证词反复的不满,表达了公诉人希望被告配合的隐性要求。对于严重性和案件事实的强调,使对话之中的级差与判断资源增加。庭审中,部分被告人经常会违背会话原则,大量出现被告人对于自身情绪的描述,感情资源增加与被告人这样心里情绪的描述直接相关。公诉人则情感资源多用来揭露被告人的犯罪动机和被告人的主观恶意动机。
(二)介入资源分析
公诉人会强调自己作为检方的代表,对被告人危害社会、破坏法制行为进行批判与审判。在这一阶段中,强调自己作为控辩双方的官方表述,会使用大量法言法语,公诉人会坚持并捍卫检方观点,强调自己行为的正确性与权威性。因此这一阶段会不断重复出现介入中的公告和归属资源,使己方与对方的观点产生明确的区别。
(三)级差资源分析
法庭调查环节中,被告对于案件关键信息问话的回答有时会出现故意模糊或者翻供的情况。关键信息的模糊必定会打乱公诉人庭前既定的询问模式。就问话人而言,翻供内容为未知信息[8]。对关键性的作案工具,法庭询问时会一再确认被告人的行为,排除被告人的任何模糊性言论,消除被告人对案发现场陈述的模糊性言论。公诉人现场关键物证、书证的确认是法庭质证的最重要环节,这一阶段的质证过程会产生锐化资源。但对于被告人重复性的模糊回答,公诉人会采用打断问话的方式来结束模糊语的循环。庭审控辩双方质证的过程中,围绕具体的证据以及犯罪时间、动机会产生大量的级差资源。案件对于物证与人证细节描述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在确认的过程中会涉及大量数据确认内容,产生极差资源。
Martin 和White(2008)认为话语重复也算是级差语势中的强化。在庭审中,法官和公诉人的问话内容会因为被告人不配合而产生大量重复。公诉人与被告人双方因为问讯与回答的不一致,而产生了反复的确认性问句。当被告用模糊语“不清楚,不知道”来回答某些有关定罪量刑的重大问题时,公诉人会连续追问,要求被告做出进一步解释,澄清这种模糊。
常(2004)(音译)认为当被告人不配合回答问题或者沉默时,中国刑事庭审法官和公诉人在讯问过程中会使用特殊的质问规则来废止被告方的借口,其认为控方通常会质疑被告人缺乏常识和道德良心,甚至会提出多次重复的羞辱性问题来迫使被告人回答问题[9]。笔者想要对这一点进行反驳。随着我国的司法改革进步以及庭审公开化、规范化发展[10],我国庭审目前庭审问讯方式和技巧也在不断的改善。现阶段法律庭审中羞辱性的发问模式其实并不常见。
(四)公诉人庭审话语策略
庭审话语是一个作为特殊程序和规则制约的机构话语,有着特殊的指向目的。各方参与者在庭审过程中需要就已有的证据和不明的犯罪动机进行反复的确认,因此反复的问话在庭审中显得常见并且至关重要。庭审不仅要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还要选择有效的语言策略。反复的问句类型,重复性对话虽然被归类于冗余,但这种对话形式并不等同于多余累赘。冗余信息这一语用策略是在目的原则的指导下,为了满足特定的交际需求,达到参与者的交际目的,说话人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11]。
公诉人在总结部分会加入较多对于被告人心理的评价结论。“社会危害性”、“毫无悔意”等评价性词汇是对被告人的主观态度进行推敲的评价。描述相关社会危害时,公诉人甚至会有比喻、对偶等句式来增强批评语气[12]。
四.结语
评价资源在庭审中的各阶段有不同分布特点。法庭质证中公诉人讯问与被告人回复有着密切联系,并且互相影响,这一阶段会出现较多情感、鉴赏、判断资源。公诉人在法庭调查揭露犯罪细节事实时,主要运用判断资源来评判被告人的品性和罪行,运用背书、归属资源来罗列犯罪证据;同时会运用强化、锐化资源来追问犯罪细节或增强证据的客观性。法庭辩论阶段会出现级较多介入资源和强化资源。控辩双方会围绕被告人犯罪性质与定罪量刑情节进行辩论和研究。这一阶段出现最多的是介入资源,其次则是判断和鉴赏资源。本文探讨检验了评价理论在刑事诉讼庭审阶段的分布特点,希望扩大评价理论在法律语篇分析中的应用。本文的局限性在于所选取的语料范围不够广,相关预料不够充足,但希望为法律语言学者研究评价资源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Martin J.R,White P.R.R.评估语言:英语评价系统[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0-26.
[2]张丽娜.积极话语分析视角下英语政治新闻语篇中态度资源研究[D].山东:鲁东大学,2013.
[3]徐珺.评价理论视域中的商务翻译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34):88-91.
[4]袁传有,胡锦芬.惩治犯罪:公诉词语类的评价资源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23):55-59.
[5]张丽萍.以“评”说“法”:法庭辩论中的评价资源与实现手段[J].外语教学,2007(6).
[6]Martin JR,White P.R.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7]陈海庆,刘乐乐.庭审话语正反问句的语用功能及其语调表征研究——以央视《庭审现场》节目视频为研究语料[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58-72.
[8]陈海庆,刘亭亭.庭审语境中公诉人话语停顿的动态属性及修辞功能[J].当代修辞学,2018(3):84-95.
[9]Chang Yanrong.Courtroom questioning as a culturally situated persuasive genre of talk [J].Discourse &Society,2004:705-722.
[10]刘凤科.刘凤科讲刑法—瑞达法考[M].五洲出版社,2018.
[11]李冰.目的原则视角下的庭审冗余信息研究[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7(33):71-74.
[12]董景阳,姚彩蔚.公诉人法庭辩论的技巧[J].中国检察官:司法实务,2017(6):53-55.
(作者单位: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
标签:评价理论论文; 公诉人庭审话语分析论文; 庭审会话论文; 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