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之手”牵动了谁?——低油价对我国石油工业影响的思考(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油价论文,之手论文,石油工业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跌不振——油价下滑震荡国际市场
从去年 10月份开始,国际油价持续下滑,迄今每桶原油价格下跌6美元以上,下跌幅度超过30%。按可比价格计算,目前的国际油价仅相当于80年代初期油价的40%。原油价格下跌带动成品油价格同步下滑,轻柴油价格更跌到10年来的最低点。
“一夜为土,一夜为金”,这是对石油价格暴涨暴跌的形象描绘。人们记忆犹新的是,由于油价暴涨,历史上已造成1973年和1979年两次大的石油危机,把世界经济迅速推入萧条的低谷;而1986年的油价暴跌则反向冲击了世界经济。
此次油价下滑,使各产油国口袋中的“石油美元”锐减,各石油公司股价则普遍下跌,如阿莫科、阿科等石油公司在纽约上市的股票去年底就下跌6%~10%。据测算,原油价格每桶下跌1美元,壳牌、埃克森、道达尔等国际大石油公司净利润将减少4%~10%。正因如此, 各石油公司已纷纷采取收缩防线、裁员、压缩风险较大的上游投资等应急措施。
油价冲击——国内市场备受“株连”
国际市场惊涛拍岸,国内石油市场也受到猛烈冲击。由于国际油价下跌,国内外市场的油品价差进一步扩大。以柴油为例,今年2 月中旬,进口柴油到岸价折合人民币每吨约1200元,加上应交税款也只有1600元左右,比国内柴油出厂价低300元以上。汽油的国内外市场价差达500元以上。
巨额差价使油品非法走私活动猖獗。据海关统计,1997年国内净进口原油、成品油共3380万吨,比上年增长140%。 过量的进口打破了国内石油市场的供需平衡和价格体系。短短5个月内, 国内成品油出厂价平均每吨下跌300元以上。即便如此,一些炼厂仍然销售不畅, 憋库严重,全国油品库存水平比往年升高了近一倍。不少炼油厂被迫减少加工量,甚至停开装置。受其影响,中国石化总公司面临的形势也日益严峻。
受下游影响,陆上油田销售后路不畅,原油库存比年初上升了 100多万吨,一些油田库存已接近或达到安全储存量上限,被迫限产。目前大庆油田、吉林油田、塔里木油田等已关井 1000多口,每天减少产量1万多吨,已累计影响产量30多万吨。此外由于原油出口价格下跌近1/3,出口量及创汇利润受到较大影响。油田、炼油厂、销售公司的三角债愈演愈烈,其中陆上石油系统原油货款被拖欠额比年初增加50多亿元。生产经营形势严峻。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作为一家纯上游石油企业,自1985年即以国际油价为基准来定价销售,此次受冲击更为直接。预计今年一季度将减少原油销售收入8亿元以上;若维持目前的低油价,全年将减少收入30 多亿元。
令人深思的是,此次油价下跌并未给国内普通消费者带来多少实惠。与几个月前相比,各大城市的石油公司、加油站的油品零售价并没有降低,仍执行着国家统一定价,少数地区零售价甚至高于去年同期。这种产供销脱节、上下游分割的体制使国内各石油企业难以形成合力,降低了抵御油价风险的能力。
总体上看,国家1994年规定的原油、成品油配置计划和规定人格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两档油三七开”的格局已被打破,国内旧有的石油生产、流通体制已受到猛烈冲击。正因如此,原国家计委交通能源司副司长徐锭明评价说,这是中国石油工业逐步走向世界、石油价格逐步向国际油价靠拢以来的最大一次震荡。
痛定思痛——石油工业面临严峻挑战
回顾1986年,国际油价一年内暴跌一半以上,石油界惊呼声四起。但那时国内石油部门的政策则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国家的宏观政策如同一道屏障将国际市场的波涛拒于国门之外,国内市场风平浪静。然而,12年后,此次下跌的速度和程度还远不如上一次,却为何对国内市场造成如此大的冲击?
原因之一:80年代中国是石油净出口国,出口高峰时达到3200万吨;而到1997年,中国净进口约3300多万吨。由“出”到“进”,必然对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不能置身事外。
原因之二:目前的形势是“世界石油国际化,国内石油市场化”,一个国家封闭式生产经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国内市场也不再是铁板一块的刚性计划经济下的市场了,但计划经济的藩篱仍未全部拆除,在国家最后5种计划配置的产品中,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就占3种,在体制尚未理顺之时,石油的生产、销售、价格受到严格的计划管制和市场规律的双重夹击,矛盾较为突出。
面对冲击,国家已作出了压缩成品油和原油进口,三资企业改由国内供油以及严厉打击走私活动等调控措施。可以预料,随着国家宏观政策到位,国内市场形势好转的速度可能会快于国际市场。
这次挑战对我们既是坏事,又是好事。它暴露出我们对国际油价冲击还缺乏一整套风险防范机制。从更深的层次看,过去国内市场油品供不应求,受国家严格计划控制,使我们习惯于生活在计划经济下的“温室”里。孰不知,国内油气产品也逐步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石油工业已真正进入市场经济的海洋。带着计划经济的意识和机制去应付瞬息万变的市场,不仅难以得心应手,而且往往会碰得头破血流。
面对压力,中国石油工业要变被动为主动,迎接挑战,闯过难关,出路在于更加坚定地走向市场,更多地用市场配置资源,加快石油流通体制、价格体制和税制的改革,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机制和新体制。经过这场风雨洗礼,我们的市场意识、危机意识、忧患意识、风险防范意识会大大增强,这是中国石油工业驾驭未来石油市场、战胜各种危机的“法宝”。
国际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国家宏观环境也会逐步改善,石油工业新的“朝阳时代”很快会向我们走来。专家预测,跨入21世纪,石油依然会求大于供,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石油必定会出现新的消费高峰,震荡过后将是更长久的平静。我们对目前油价形势的判断,要有长远的、发展的、辩证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