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探究现场”的创设与研究论文_徐维键

所谓探究现场是指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探究的场所、问题情境以及在此过程中所涉及的一切教学资源。只有在现实的探究环境中,孩子们才能真正卷入到课堂探究中来,真正好的科学课才可能诞生。因此充满科学味的科学课堂必须更有力地指向于儿童“身临其境”的切入式探究。正是在“真实情境”的感召和呼唤下,学生作为科学探究的主体,才能真实地卷入到了科学探究的生动世界中,清晰地站在课堂教学的“科学现场”。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以“探究现场”的创设为途径,研究真实的问题,探寻创设探究现场的教学价值,结合案例,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策略,以实现“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真实的问题”,准确地找到促使学生更真实、更有思维力度探究科学问题的最优化道路,最终实现科学教学的最优化。

一、引入科学游戏,架构“游戏化”探究现场

游戏天生是儿童的。假如教师把具有明确探究目标的游戏活动引入到课堂内,不仅能激发儿童探究科学的极大兴趣,更能迅速架构起目的明确、方向集中的课堂探究现场,保障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亲历性,促使儿童在具体探究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巩固、拓展、深化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

 1. 操作架构

“游戏化”强调科学游戏的引入与运用,在科学游戏的探究中,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聚焦研究的核心问题,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研究真实的科学问题。其课堂操作的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2. 案例与说明

 案例1 最先被吃掉的青蛙--教学《谁选择了它们》

教师事先设计 “小鸟捉虫子”游戏。教师剪了各种颜色的细小纸条当“虫子”,撒在讲台周围的地面上。课初始,请孩子们当小鸟,每只“小鸟”有序而快速地经过讲台到自己的座位时“捉几只虫子”。老师把“小鸟们”捉到的“虫子”汇总放到投影仪上,学生们惊奇地发现:跟地面明显不同颜色的“虫子”被找到了“很多很多”,而跟地面颜色接近的“虫子”,却只被发现了“几根而已”。从而学生对“大自然选择了不同体色的青蛙”的认识水到渠成。

从教师的设计中不难看出,教师通过游戏活动的设计,形成了探究指向清晰的探究现场:学生直观地在投影仪上清晰地发现“科学现象”,进而有了情绪的惊讶体验,有了科学思维的跟进与参与,学生就不难有了科学问题的探究——“不同颜色的虫子,为什么被找到的数量有如此大差别?”如此,从问题现场到游戏活动,由游戏活动到科学问题的产生,又因科学问题展开探究过程,这一系列探究在探究现场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二、打破认知平衡,营造“悬疑式”探究现场

所谓认知平衡是指人在认识和体验外部世界的过程中,总是试图将外部的变化与自己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以保持某种认知平衡,如果外部的变化突破了已有的认知结构,人就会有探究需要的动力。由此,我们可从打破认知平衡的角度出发创设探究现场,让学生处于惊、奇、疑的状态,从而对探究产生浓厚的欲望。

1.操作架构

“悬疑式”强调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在认知结构失衡的状态下,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悬疑促探究,推动学生真实的惊奇体验,从而引发科学探究的真实问题,让孩子们不知不觉中卷入科学探究。其课堂操作的逻辑结构如图2所示。

1.案例与说明

 案例2 显性化的磁性强弱——以《磁铁的两极》教学为例

师:对于磁铁,大家有哪些认识?

生:可以吸住铁……

师(展示条形磁铁与钢珠):用磁铁接近盒中的钢珠,会怎样?你们想玩吗?

生(兴奋地):磁铁会吸住盒中的钢珠。(学生兴高采烈地用磁铁吸钢珠,玩得不亦乐乎。5分钟后,汇报实验发现。)

师(把满满一盒钢珠倒入实物投影台上的一个平盘中,并拿出一块大型磁铁,学生见到如此之多的钢珠和如此之大的磁铁,兴奋异常):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我们让手中的磁铁靠近盘里的钢珠会怎样?(小助手拿着磁铁靠近钢珠:顿时,钢珠纷纷被吸住,实物投影台上的众多磁铁出现了异常的现象;磁铁的两头吸住的大量钢珠,中间部位吸住少许钢珠,好似两头喷射的烟花形。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磁铁把钢珠吸住了。

生:磁铁的两头吸的钢珠多,而中间吸的钢珠很少。

生:磁铁两边磁性强、中间弱。

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中——磁铁可以吸住钢珠已成原有认知;学生都习惯用磁棒的一头去吸钢珠——用磁铁去靠近钢珠,会发生什么?在学生的前概念里,磁铁中间也能吸住较多钢珠。然而,当他们看到“磁铁的两头吸住的钢珠多,中间部位几乎没有,磁铁和钢珠呈现出一个美丽的放射状图案”时,他们的探究欲被充分地激发了!正是在如此热烈的认知失衡下,学生的观察力更显集中和锐利,他们的思维尤为睿智和深刻,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使认识兴趣转化为认识动力,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三、关注体验情绪,创设“体验式”探究现场

情绪对人的行为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激发人的情绪能够驱策有机体发生反应、从事活动。小学科学教学如果忽略了情绪体验的作用,探究就会变得枯燥、冷冰,学生体验不到乐趣和快乐,也就难以保持探究的持续性深入性。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关注到学生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情绪活动的热度,就能比较容易地建立去适宜的探究现场,有利于探究活动走向深入。

 1. 操作架构

“体验式”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并充分利用探究情绪对学生探究活动的巨大推动作用,以情绪促探究,以情绪推动探究深入。“体验式”的实施亮点是,诸多体验的事实非常直接、直观地进入学生的感觉器官,不含糊,并鲜明强烈地唤起了学生情绪体验的共鸣,从而让科学探究的内容大为丰富。其课堂操作的逻辑结构如图3所示。

 

 

 

 

 2. 案例与说明

 案例3 累不累?谁累谁知道!——以《滑动与滚动》教学为例

师:怎样才能把这重重的整理盒轻松地移到教室的另一端?(师指向装满书的整理盒)

生:可以把整理盒推过去。

师:嗯,好的。我们把这种运动的方式叫滑动。有没有更省力的方法?

生:可以在整理盒下面放木头或轮子。

师:这种运动方式叫什么?

生:滚动。

师:在生活中,你有没有事例来证明“滚动比较省力”?

(生小组讨论后,说出了超市购物车、汽车用轮子开等例子。)

师聚焦探究问题后,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小车等工具做实验。

(小组实验汇报,得出“滚动时的摩擦力比滑动时小”的结论。)

师:哪几位同学力气大,帮助老师把整理盒推到教室的另一端?

(班里公认的三位“大力士”费了很大的力气,涨红了脸,总算把整理盒推到教室另一端。学生气喘吁吁地谈着感受“累死了!”)。

师:现在,我们给整理盒装上轮子,再请力气小的女生来推一推。

(一个小女生轻轻一推,整理盒轻松地滚到另一头。老师请她谈感受,她说:“感觉很轻松,好像整理盒自己滚过去了”。看到这一对比,同学们对滚动摩擦更省力的感受更深了,特别是那几个协助帮忙的同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若只让学生用小型的弹簧测力计、小车等工具做实验,也能得出滚动摩擦力比滑动小的结论。然而,该课堂探究中,当装满书的大型整理盒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使他们产生了很强的情绪体验。此活动,对于推的同学们而言,亲历“累死我了PK整理盒自己滚过去了”,这样的体验有多深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于看的同学,观察到两种现象的对比,其体验也感同身受。教师这一真实情境的创设,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情绪并加以放大,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触动和感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热情,有效地促使学生进行探究,最终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科学素养。

 四、利用典型材料,创设“开放式”探究现场

材料不仅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材料本身也是构成探究现场重要要素。尤其是当学生面对新颖、典型的实验材料时,他们常常能激发出无限探究的欲望,产生无穷的科学猜想,典型材料能促发学生多维的科学猜想,形成“开放式”探究现场。

 1. 操作架构

“开放式”探究现场充分利用典型材料,以“典型”凸显探究的本质活动,围绕典型材料,学生可以长久地进行科学探究,较长时间地保持探究的有效性,实现开放式、连续性的长期探究。其课堂操作的逻辑结构如图4所示。

 2. 案例与说明

 案例4 神奇的孵蛋器,见证生命的孵化过程

以往根据教师备课系统提供的视频图片资料,本课一般采用科学阅读的方式进行。为了让孩子在活动中亲历小鸡的孵化过程,经过申请,我购买了“孵化器”,精心设计了“亲自孵化鸡蛋”的探究活动,将孵化过程利用监控系统,全程视频拍摄,本课的教学效果大不一样了。

该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他们也体会到对孩子们来说,能亲眼看到小鸡孵化的过程,是十分珍贵的生命体验和生命认识契机。QQ群接收视频并不觉得扰民,反而整一活动,家长、老师和孩子们一样焦急,一样兴奋……每当学生到探究实验室来上课,他们总会三五成群地去观察受精卵、加水、记录等。日子在他们期待的目光中一天天过去,鸡蛋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亲身体验的探究现场,他们学会了用手电筒照射法来观察孵蛋过程中鸡蛋内部的变化,也为亲眼看到鸡蛋内部的点滴变化而激动万分。更为惊喜的是,得益于探究现场的巨大影响力,孩子们自发地延伸了探究的时空——课余时间,他们和爸妈讨论孵化小鸡的相关问题,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解决在孵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伴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一只只小鸡相继破壳而出,大伙儿又惊又喜,生命是如此璀璨!

科学探究中,实验材料支撑着科学探究的顺利进行,我们认为:具有典型意义的探究材料能大大增进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并加深孩子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体验,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比如,本案例中,孵蛋器的使用,实现了探究现场的凝聚,孩子们在这个充满磁性的实验材料周围聚集,急切期待,细心观察,基于鸡蛋变化的事实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充足的发展。本案例充分启迪我们:当探究活动需要开展长时间的观察和探究,典型的实验材料本身就是一处极佳的探究现场,它能吸引住孩子们长期探究的注意力。

总之,多样的探究现场,丰富的探究活动,给科学教学注入了活力元素,给孩子创设了优质的探究环境,在真实探究情境的指引下,学生的探究思维得以培养,探究热情得到培育,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整体发展。

论文作者:徐维键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小学科学教学“探究现场”的创设与研究论文_徐维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