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一体”视角下更新地区城市设计研究——以吴中区澹台湖周边地区为例论文_曹彦斌,马双全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三角分院 215000

摘要 城市设计以关注目标人群体验感为特征,注重人、自然和社会三者融合关系,作用于城市空间塑造的设计类型,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尽管目前城市设计的法定地位不明朗,甚至有下滑的趋势,但业界对此并不感到担忧,因为关注“人的需求”和如何提升生活空间品质,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城市设计永恒的主旨。从这点上说,“以人为本”的设计观是城市设计的灵魂所在。而在面对城市更新地块这样复杂而敏感的地块时,“以人为本”的设计观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苏州市澹台湖周边地块的资源、文化、建设情况等深入分析,运用四位一体的设计理念,以人的需求为核心,在城市设计中实现了项目定位、功能业态与空间布局的紧密关联,为存量地区的城市更新提供了示范。

关键词 四维一体;城市设计;以人为本;澹台湖地块

1四维一体”视角认知

1.1“四维一体”的概念

“四维一体”是指在城市更新地块的设计过程中,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目标定位、功能业态和空间落位上,始终把“人”作为城市设计关注的主旨,通过提升“人”的生活空间品质达成“人群”、“目标”、“功能”和“空间”的四维一体,最终实现城市的发展。

1.2“四维一体”的必要性

如今的规划业界,浮躁之风不可谓不盛,许多规划设计,包括城市设计在内,在设计过程中逐渐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尤其是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城市设计更多地成为修改城乡规划的依据,只注重设计方案的“颜值”,却忽视了方案的可实施性,社会性和经济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规划造成种种浪费,奇奇怪怪建筑层出不穷等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将城市设计关注的重点重新拉回到“以人为本”上来迫在眉睫,尤其是对于城市更新地块这样复杂而敏感的地块。运用四维一体的理念,将人群需求作为目标定位的依据,进而进行功能业态的研究和空间落位,显得十分必要。

2澹台湖周边地区现状概况

澹台湖地区位于苏州吴中区城南片区,大运河生态休闲带南侧,距离苏州古城约5公里。本次研究范围主要指澹台湖以南的地区,共113.17公顷。从区位上看,基地北侧紧邻澹台湖,东距园区独墅湖约5公里,西与吴中地标东吴塔相距约1.5公里,与石湖公园相距约5公里,南距离绕城高速约3公里,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2.1基地特质

2.1.1历史文化和景观资源丰富

基地拥有丰富景观资源。基地北侧的澹台湖公园,是重要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为周边居民提供了重要的休憩场所。同时,澹台湖地区历史悠久,因孔子弟子澹台灭明在此结庐休学而得名,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儒家文化,漕运文化,纤道文化,古桥文化和工业文化等。

2.1.2建筑类型多样

基地内部的建筑类型较多,可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功能的建筑风格。从功能来看,有宝盛商业广场这样的商业建筑,有吴中博物馆这样的文化建筑,也有江远热电厂这样的工业建筑。从时期来看,有唐朝时期建的宝带桥,有十多年前建的钱家花园,也有新建的抱家公寓。

总得来说,多样的建筑类型增加了地块的复杂性,也对基地的城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土地利用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来看,现状用地以保留居住用地、待拆迁工业用地和已拆迁用地为主,有少量的公服设施用地与商业设施用地。其中待拆迁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地块南侧,公服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吴中博物馆和石湖派出所。

从更新开发的角度的来看,随着大量工业用地的腾退,现状多为可利用地,共占规划范围比例为77.23%。大量的存量用地也进一步提升了基地城市设计的难度。

2.3道路交通

基地交通便利,与外界联系方便。在对外交通方面,石湖东路连接城市快速路东环路,迎春南路、石湖东路两条主干路,天灵路城市次干路构筑城市道路骨架。在公共交通方面,地铁2号线沿石湖东路从基地内穿过,宝带桥南站一个站点(三个出入口),站点500米范围内基本可覆盖基地。

2.4公服设施

从均衡性分布来看,基地周边商业商务设施配套基本齐全,不适宜再植入大型商业商务功能,以补充完善为主。目前在基地周边的教育设施服务半径范围内缺少一所小学,文体设施主要集中在大运河北侧,因此在规划中可适当植入部分文化设施,并提供市民健身空间以激发地区活力。

2.5综合特征

依据对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澹台湖周边地区有较为显著的特征。首先基地的区位十分重要,未来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次基地内人文资源丰富,可为基地未来的文化驱动发展而进行蓄势;第三随着基地被工业的腾退,基地未来的功能亟待更新转型;最后基地的交通十分便利,基地周边的配套服务也十分均衡。

3四维一体”在澹台湖周边地块城市设计中的实践

3.1以人为本

鉴于基地的特征,结合上位规划和甲方需求,在规划思路上,我们首先确定基地的目标定位,在此基础上运用功能拟合度评价法确定基地的功能业态,最后在空间上进行落位。

在目标定位中,“河畔明珠,吴中门厅”的定位,是在山水苏州、人文吴中,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时代背景下做出的,未来澹台湖周边地块不仅是苏州大运河沿线文化长廊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吴中衔接姑苏人文板块的门户节点,现代服务型经济的转型发展示范区。这样的的定位既充分体现了基地的人文价值,同时转型发展现代服务经济也充分考虑了周边人群和潜在客群的需求,突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功能业态中,规划澹台湖周边地块重点发展文化艺术性主题商业和文旅休闲的现代服务业,提升区域公共配套服务水平、适度发展生活居住。考虑到基地的交通区位优势,尤其是基地内设有地铁2号线的站点,使基地的目标客群可以延伸至姑苏区和工业园区,也使功能业态的布局成为可能。在业态的策划中,既有地方文化展示,民俗文化体验这样的传统元素,同时也有休闲生活、个性展示和时尚购物这样的现代生活元素,为不同需求的客群人口提供多样选择,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在空间落位中,此次规划依据地块新增人口增添了小学和幼儿园,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配套完善,满足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时,重点对片区公共空间进行打造,通过滨水步道、慢行友好型道路进行组织串联,形成有基联系的公共空间体系,提升片区活力。并结合特色项目、轨道交通站点以及开放空间策划康体健身游线、休闲商业购物游线、文化旅游体验三大游线。满足城市居民、外来游客、办公人群的不同使用需求。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落实到空间中去。

3.2目标定位

按照苏州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的要求,落实吴中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具体工作部署,确定基地目标定位为“河畔明珠、吴中门厅”。“河畔明珠”指基地是苏州大运河沿线文化长廊的重要窗口,“运河之心”的主要空间载体;“吴中门厅”指基地是吴中衔接姑苏人文板块的门户节点,现代服务型经济的转型发展示范区。

3.3功能业态

3.3.1功能拟合度评价

(1)方法介绍

功能拟合度评价,是在初步分析研究区可承担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对可承担功能与基地自身条件的拟合度以及规划目标导向的拟合度两方面的研究,进行功能拟合度的分析,得到研究区各可承担功能的综合得分,并由此为据确定研究区的主要功能,对研究区功能体系进行重构和布局。

(2)计算公式

其中,R是指标准化处理后功能拟合度的综合得分;A指的可承担功能与基地拟合度的分数;B指的是可承担功能与规划目标的拟合度分数;ai指可承担功能与基地拟合度各评价因子得分值,bi指目标导向拟合度各评价因子得分值;W指各评价因子权重值。

(3)评价结果

从用地拟合度评价的结果来看,文化展示、休闲娱乐、商业购物与基地的拟合度较高,教育科研、创意办公、商务金融的拟合度一般,现代工业和物流运输的拟合度较低。

因此结合拟合度评价的结果,规划建议澹台湖周边地区的功能业态发展文化展示、休闲娱乐和商业购物。

3.3.2业态组织

综合功能拟合度的评估结果,我们认为澹台湖周边地块应重点发展文化艺术性主题商业和文旅休闲的现代服务业,提升区域公共配套服务水平、适度发展生活居住。业态的策划包括地方文化展示、民俗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生活、自我个性展示、时尚精品购物等。

在业态比例方面,围绕以“文化”为主题,以”体验”为主导,打造一批“文旅融合”的商业、娱乐、艺术、餐饮、休闲等特色产品的目标,结合相关案例各功能业态的占比情况,确定澹台湖周边地区的文化及公共服务集中区的功能业态比例。其中文化展示占比35%,休闲娱乐占30%,商业购物占25%,而配套服务占比10%。

3.4空间落位

3.4.1总体布局

针对澹台湖周边地块的现状,和功能定位,我们在城市设计中既强调沿澹台湖东西向文化景观轴线,同时打造南北向发展轴线,有效衔接并带动南部更新地区发展;另外,我们在设计中加大主要轴线建筑退让距离,有效衔接外部大尺度开敞空间,与水系绿廊共筑高品质公共空间系统;最后,我们在规划中进一步完善优化路网结构,合理组织道路交叉设置、停车和慢行系统。

在总体布局上,方案形成“一带、两轴、三核、四片”的空间结构。其中,“一带”指运河文化休闲景观带,“两轴”包括吴中文化展示轴、文化商业休闲轴;“三核”是以澹台湖为核心的吴中文化核、与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综合服务核、以热电厂改造为核心的运河文化核;“四片”为文化休闲片区、精致生活片区、主题商业片区、文化艺术片区。

3.4.2交通组织

交通组织主要对原有道路系统进行优化。包括优化石湖东路主干路与支路交叉口过多带来交通组织管理不便问题;取消部分居住区与商住地块支路,便于地块整体开发与使用。同时,考虑公共设施用地开发规模增加,部分支路取消。最终形成“五横、五纵”的道路等级结构。主干路有迎春南路、石湖东路,次干路有澹湖路、运河路、月澹路、宝尹路和天灵路,支路有先贤街和启文路。

3.4.3绿地水系

绿地水系整体规模保持平衡,在充分研究保障公共绿地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对部分地块进行了绿地置换,重点加强大运河沿线文化景观绿地的塑造。主要为原热电厂用地以及宝带中心河西侧绿地调整为小学用地;保留钱家花园居住用地,取消河流两侧绿地。

3.4.4用地功能

用地功能上,优化了轨道站点北侧的文化商业集中区用地布局,加强文化和商业设施的结合,提高地区活力。同时考虑热电厂远期改造开发多种可能性,在保证公共绿地总量平衡的基础上,调整为弹性用地与居住用地。完善社区配套,西北侧规划居住用地内增加社区服务设施用地。

用地指标上,居住用地为48.01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8.21公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为9.51公顷;绿地与广场用地16.15公顷;总建设用地为106.42公顷。

3.4.5设施配套

结合现状分析及设计需求,综合考虑完善基地的设施配套,主要指学校与幼儿园的配套完善。

小学方面,根据新增人口的测算,该出需求小学为6轨、36个班级。原规划的小学用地59亩;此次设计中,规划小学位置向东侧调整,用地为60.6亩。根据指标测算,满足7轨、42个班级的需求。

幼儿园方面,规划在西侧安置区北侧新建一处幼儿园,服务人口约为8400人。根据测算,该处幼儿园用地6.8亩,满足10个班级、300名学生需求。其余居住人口1.35万人,根据测算,幼儿园配套满足480名学生、16个班级需求,总用地11亩。建议此部分幼儿园结合商品房小区,由开发小区内统筹建设。

3.4.6空间设计引导

(1)总平面布局

在用地规划的基础上,对基地的总平面进行布局设计,并对项目策划的内容进行空间落位包括社区中心,印象美食街,艺术展览馆,古桥展示体验馆、大运河文化交流中心等等。通过在平面上落实项目策划的内容,进一步推动实现“河畔明珠、吴中门厅”的目标定位。

(2)公共空间

片区的公共空间主要由重要街道空间、开放街区、滨水空间构成。这三类公共空间通过滨水步道、慢行友好型道路进行组织串联,在基地内形成有基联系的公共空间体系。

(3)主题游线

在空间上结合特色项目、轨道交通站点以及开放空间,策划出康体健身游线、休闲商业购物游线、文化旅游体验三大游线。满足城市居民、外来游客、办公人群等不同目标人群的使用需求。

(4)城市界面控制

根据不同功能布局以及自然景观环境,在基地不同的区段,采用不同的城市界面形式,形成以城市建筑为主的刚性界面与自然生态景观为主的柔性界面。石湖东路形成连续型公共界面;宝尹路、迎春南路、运河路形成韵律型公共界面;宝带中心河、临湖地段以开敞疏朗型界面为主。

(5)地标与空间层次塑造

在空间层次上,规划区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层次。在地标设计上,规划围绕宝带桥南站打造城市形象新地标,最高高度控制在150米。其他高层建筑呈120米100米、60米梯级分布。居住建筑滨水临湖地块高度控制为20米,石湖东路以南居住地块则控制为50米、60米、80米。滨水商业与文化建筑高度控制在20米,与澹台湖形成良好的空间景观层次。

(6)重点视廊

在规划区内,重点控制宝带中心河、京杭大运河景观视线廊道。通过重点视廊的控制,保证规划区内对澹台湖和京杭大运河的视线通畅,形成良好的景观效应。而在组团空间中,以道路、河流组织内部景观视廊,形成良好的空间视觉层次。

4结语

城市设计的任务任重道远,尤其是面对城市更新地块这样现状复杂、面临功能重置的地块,更应该在设计过程中将“人”的需求摆在首位,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贯彻落实到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去。此次澹台湖周边地块的城市设计,试验性地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基地目标定位,功能业态和空间落位中去,达成“人群”、“目标”、“功能”和“空间”的四维一体,为我国其他地区城市更新地块的设计提供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陈沧杰,王引,等. 城市设计面临十字路口[J]. 城市规划,2011(12):21-27.

[2] 王建国. 21 世纪初中国城市设计发展再探[J]. 城市规划学刊,2012(1):1-8.

[3] 董晓峰,杨保军,刘理,等.宜居城市评价与规划理论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 林柯余,袁奇峰.宜居城市建设视角下的城市特色营造与追寻[J].现代城市研究,2010(6):35-43.

[5] 张文忠.宜居城市建设的核心框架[J].地理研究,2016(2):205-213.

论文作者:曹彦斌,马双全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四维一体”视角下更新地区城市设计研究——以吴中区澹台湖周边地区为例论文_曹彦斌,马双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