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的第二引擎:扩大对外输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引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扩大对外输出是实现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一个引擎
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21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关键是实现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扩大内需是实现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引擎。扩大对外输出(包括商品输出、劳务输出、资本输出、技术输出和服务贸易输出),也是实现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在WTO规则下,扩大对外输出, 应成为促进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政策,它是实现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第二引擎,不可缺少。
从70年代后期开始,80年代加速,并持续到90年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进入了经济全球化时期。这个时期的代表性特征是,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迅速增长,贸易与投资日益融合,信息、通讯技术迅猛发展,全球贸易壁垒大幅度削减,使全球性公司有可能把生产过程分解至世界不同国家,从而形成生产的全球化。泛全球经济的基本特征是,通讯和计算机的速度和能力迅速上升、成本大幅度下降、互联网迅速扩大,使其成为世界经济日益信息化和超脱时空限制的最大特征。计算机化的金融市场、电子邮件、电话银行交易和电子商务正推动着经济全球化日益走向泛全球经济时期。泛全球经济将具有与以往不同的显著特点:(1 )地理和疆界日益不重要。各国市场壁垒和进入市场的成本不断下降,不论大跨国公司还是中小企业都能充分参与全球市场的活动。(2 )知识、信息和技术日益成为泛全球经济过程中的关键资源和主要动力。(3 )超脱时空限制地获取信息、技术和参与全球技术竞争正创造着一个泛全球经济时代。(4 )泛全球经济为发展中国家跨越经济的一定发展阶段、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供了可能性空间。发展中国家完全有可能超越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以知识、信息和技术发展为时代特征的知识经济发展阶段。(5)超脱时空限制的信息、资讯流动、 网络技术创新和经济全球化已泛之于或超乎于全球经济的地域和时空界限。
在泛全球经济时期,扩大对外输出,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这期间,我国许多企业积极跻身于国际市场竞争,拓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发展跨国经营,使我国的对外输出获得了巨大发展。 我国进出口贸易, 1979~1995的17年中,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为19.1%。这一速度不仅大大高于同期内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而且也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贸易发展速度。1996年,由于政策性调整,我国出口贸易增长减缓,出口总额151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超额7.28 %完成当年1400亿美元的计划。我国出口贸易已位居世界第11位。199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5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5位。1997年,我国出口贸易总额达18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9 %,首次位居世界贸易排位第十位。但1998年的出口贸易总额为183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5%。同期内,我国的资本输出1979~1993 年发展较快,但从1994年以来发展相对比较缓慢,滞后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速度。以FDI来考察,我国企业到海外直接投资办企业是从1979 年开始的,至1993年底,我国在海外共建立4497家企业,中方总投资额51.6亿美元,海外企业数量和对外直接投资额年均增长都在50%左右,到1995年底,海外直接投资企业还只有4893家,中方协议总投资额共53.7亿美元,1994~1995年两年中,海外企业只增加342家, 中方协议总投资只增加了2亿美元,年均增长分别为3.5%和近2%,而且在4839 家海外企业中,非贸易性企业只有1883 家,占 38.9 %, 中方协议总投资只有18.64 亿美元,大多是贸易性企业。至1996年底,我国海外直接投资余额不到54亿美元。到1999年10月止,我国海外直接投资余额还不到66亿美元。同期,我国吸收国外直接投资累计超过6000亿美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同出口贸易的发展相比、同吸收境外直接投资的相比,都显失均衡,形成明显的非对称信息和结构,它与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进程起飞初期阶段应有的对外直接投资水平相差甚远。目前我国海外直接投资总额不及美国的1%,每年的海外直接投资额也不及美国的1%,反差如此之大,这与我国在国际生产一体化体系中应有的地位极不相称。
我国的对外贸易出口额近两年有所回落。而对外投资,特别是海外直接投资,实际上已经成为我国对外经贸工作面临的一个极其紧迫而重大的问题。我们必须在扩大内需的同时,采取配套的、积极有力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改变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相对滞后、外贸出口增长乏力的对外输出“滞乏”现象和状况,促进我国对外贸易进口、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吸收外资的健康发展。否则,在泛全球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我国扩大内需、对外贸易进口、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吸收外资的发展将是乏力的,不仅缺乏后劲,更重要的是我国只能低效地(即低效率.低效能.低效果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新阶段的大竞争。因此,迅速采取积极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扩大对外输出,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生产经营,增强海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我们面向21世纪,贯彻实施“大经贸战略”,迎接中国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适应经济全球化大发展、参与泛全球经济大竞争的迫切要求。
二、扩大我国的对外输出、迎接泛全球经济的严峻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对外输出发展总体上的“滞乏”现象和状况,势必不能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原因则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调控的问题,也有微观经营的问题。它反映了泛全球经济大竞争对我国对外输出的严峻挑战。概括的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宏观上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真正跟上泛全球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没有把扩大对外输出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二引擎来制定政策,在积极扩大内需、大力引进外资、吸收国外直接投资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经济全球化发展新阶段对于扩大对外输出的根本要求。虽然我国在扩大内需、大力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强调扩大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但这两者在战略上的指导思想是根本不同的。
(二)我国的对外输出体制还不能适应泛全球经济发展进程的根本要求,不能适应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体制要求,我国的对外输出体制还没有理顺,系统的对外输出政策远未形成,缺乏配套的激励政策和措施,行政干预依然过多,而且至今还没有一部海外投资方面的正式法律。虽然注重引进外资对拉动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然而忽视了扩大对外输出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中具有的特殊战略地位,没有狠抓经济全球化、泛全球经济发展进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不能适应泛全球经济的根本要求,不能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对外输出管理体制。
(三)我国从事对外输出的企业在泛全球经济的进程中许多还缺乏国际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我国已开办的海外企业盈利的只占50%左右,盈亏待平的占30%,亏损的约占20%。海外企业国有资产损失仍然严重,据初步估算,仅1997 年一年, 境外国有资产损失超过3亿美元,进一步削弱了我国海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当然我国海外企业在国际市场环境中缺乏竞争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旧体制的烙印和痕迹,也有海外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的原因,还有海外企业缺乏懂得国际工商管理、熟悉海外直接投资操作、能够驾驭跨国生产经营管理和了解东道国法律制度、国际惯例的管理人才的问题等,还有的是许多海外直接投资的市场考察和决策事实上都是政府行为。
三、扩大我国对外输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对策思路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以及我国很快将进入WTO 所创造的良好国际环境,为迅速改变我国对外输出的相对滞后状况,在较大规模上扩大我国的对外输出,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扩大对外输出,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一)首先,我们必须在观念上、指导思想上和战略部署上确立扩大对外输出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使我们的宏观调控能够把握泛全球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正确处理扩大对外输出与扩大内需的关系。
(二)协调我国的对外输出政策和措施,确立我国对外输出优势产业的战略地位,在泛全球经济发展进程中逐步创造我国对外输出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
(三)加速制定我国民营企业进行对外输出的系统政策和措施。改革开放21年来,我国民营企业获得了巨大发展,有相当多的大中型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了从事各项对外输出、从事跨国生产经营的实力,我们不仅要大力鼓励大批民营企业发展进出口贸易,还要大力鼓励大批民营企业从事其他对外输出经营活动,使大批民营企业在对外输出、跨国生产经营中迅速崛起,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重要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在泛全球经济发展进程中,一定要坚持扩大对外输出不动摇。不能因为强调扩大内需,而忽视了经济全球化对于扩大对外输出的根本要求。否则,只能延缓我国在泛全球经济发展中的进程。我国扩大对外输出,发展跨国生产经营,参与国际生产一体化体系的构建,是泛全球经济的大竞争,必要时可能需要付出某些改革和发展的机会成本以达成战略意图,对此需要认真比较和分析来进行选择。
(五)在大力鼓励国有大中型工贸企业发展出口贸易,取得经营权的同时,还要积极鼓励他们从事其他对外输出,大力发展带料境外加工,逐步向跨国生产经营过渡。通过政策性鼓励和推动,制定各项对外输出的补贴性政策和措施。例如,对于带料境外加工和市场扩张性经营提供一定的政策性补贴。
(六)根据知识、信息和技术的时代特征和根本要求,大力加速我国信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国际互联网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积极扩大我国信息、通讯和计算机的技术输出,努力创造条件扩大我国在信息、通讯和计算机技术产业上的资本输出,逐步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在这方面的差距。
(七)要有步骤、分阶段、按区域的扩大对外输出。在现阶段可以根据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带料境外加工性投资为主,以中欧、南美、澳洲、东南亚、中东、独联体、南非等地区为重点,逐步扩大生产性投资,逐渐向西欧、北美、日本等地区推进。
(八)以往海外直接投资大多失败,并不是扩大海外直接投资本身的问题,关键是扩大海外直接投资决策过程的问题。根本原因是大的投资项目的选择和决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选择、公司决策行为,不能有效的细分市场、准确的进行市场定位和确定市场目标,而是政府官员访问、洽谈、启动后,公司根据政府的主导和意向进行肯定性选择和决策,最后由政府批准。这种决策过程缺乏与投资项目相适应的市场调研和项目可行性评估,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决策、企业行为,而是一种公司名义决策、政府实际决策的政府行为,投资风险大大增加,结果只能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我国在法国的巴黎城、波兰的分拨中心等大型投资项目都反映了这一问题。因此,解决扩大海外直接投资问题的关键是解决投资决策过程的问题,使投资决策过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行为。
(九)加速制定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纲要和相关法律,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使我国企业在扩大对外输出过程中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电子商务手段,大力提高我国扩大对外输出的国际竞争力和效益,加速实现我国对外输出的自由化、法制化和电子商务化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