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学生能力 信息素养
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手段,为以后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呢?又怎样培养这些能力呢?笔者对此展开了探讨:
一、培养学生自觉加强人文修养的能力
目前,教学模式己经从过去的老式满堂灌教学逐渐过渡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由教师提出问题,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和模拟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拥有一个活跃、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加强人文修养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富有创造力的教学主体,才能焕发学习主体的创造活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将成为可能。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协作学习都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否则教学活动或学习活动就无法进行。
在教学中,可以把学习所需要的资料预先植入教师的主机上,上课时可以通过网络很方便地传送到学生的计算机上,学生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根据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在网络中寻找相关资料来完成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传输功能相互讨论,取长补短;也可以向老师询问学习的难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反复学习,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进行深层次的练习。来自网上、老师、同学的大量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客观存在的信息和信息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所关心的事或物的信息敏感力、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及对信息的创新能力。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的社会,对信息量把握的多少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信息意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观察力和对信息的断判、捕捉能力,而应用信息的能力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上。因此在教学教程中应着重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能力的培养,培养出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是注重知识的讲解,而是注重这两方面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先对书本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再做练习。在这一过程中,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习起来枯燥无味,没有多大兴趣。毕竟书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就得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在课堂之外学习,锻炼观察、思考、试验、创作的能力。这样,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学到的知识会长期保存在大脑里。
在实际教学中,我把自学引入课堂教学,并把它当作全部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学生就会从一个消极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积极的求知者,教师也会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重在激励学生思考、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虽然互联网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科学、不健康的有害信息。目前,国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世界对我们的青少年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思想精神的腐蚀一天比一天在加强,传播反动的、淫秽的信息时有发生。平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培养学生识别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教会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总而言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需要注重学生操作能力、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为学生创设出适宜发展的情境,合理应用多媒体资源,应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提问、交流、合作,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探究,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圣红辉 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8):76-77。
[2]李良梅 浅议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学周刊,2012,(24):97-98。
[3]李志河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发展性评价的实验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05):72-73。
论文作者:陶启斌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3月总第2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0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素养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3月总第2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