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之道——以“仁”为本论文_陈丽书

德育之道——以“仁”为本论文_陈丽书

陈丽书(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三实验小学 福建 德化 362500)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4-022-01

《韩非子?解老篇》: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所谓仁,是说人从心底里快乐地爱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中国传统的“仁爱” 以“信”为基础,与理想联系,人人皆有“仁爱”。新时代为师者,除了教书育人,以人为本,更应以“仁”为本。为师应从心灵到外表,从思想到作风,从言谈到举止,都作为学生的榜样与表率,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教育自当成一门艺术,一门爱的艺术。教师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温柔的微笑,都能给学生带来无尽的欢乐和未知的奇迹。

一转眼,踏上三尺讲台已近二十载,往事的每个片段不时冲击着我的思绪,留给我许多感动。记得前年刚当上五年六班的班主任时,我觉得每个学生的笑脸都是那么的纯真,眼神里总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但班里有一个学生例外,他的心里埋藏着叛逆的种子。记得那次上作文课,当我念到“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他的闪光点”这一句时,班里同学的目光齐刷刷转向了坐在最后排的郭兴铭同学,他们一致认为这句话在郭兴铭的身上并不适用。原因在于他在班级的种种“劣迹”,对学习没有兴趣,作业不交,即使交了,也是马虎应付,书写潦草,纪律性更差,在值日上能逃避就逃避,与同学们都“失群”了,总爱独来独往,有自己的一个世界。

下课后,对于课堂上发生的事情我进行自我反思,认为自己对待学生厚此薄彼,重视一些学生而忽视另一些学生。有些后进生成绩不理想,但我却没有去挖掘他们身上闪光的地方,从而使他们受到同学们的嘲笑,缺乏自信,最终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当时,我想起了一句话:热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我暗暗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爱去感染他,使他健康成长。

从那以后,我总是静静地观察他的一言一行,试着从他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我发现他在每本书上的插图都有自己的“创作”,并且画得栩栩如生。在一节课上,我让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一幅画,并在全班交流创意的点子。平常上课全然不听的他,却翻开课本,挺直腰杆,认真聆听,不一会就拿起笔“唰唰”作画。这一举动更验证了我认为他喜欢画画的猜想。画完后,他的画在全班同学面前虽不是最出众的,但却有他的创意。我把他的画拿到学生们面前展示,粘贴到展示栏中,并在班级里夸奖了他。他害羞地低下了头,但眼神里却流露出不一样的光,那是被肯定的喜悦。针对他这一兴趣,在课上我就常找机会采用画图的形式结合教学,并把板报的任务也交给他去负责。虽然有时不能及时完成任务,但他已经有了进步。于是我就乘胜追击,私下与他谈话,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其次,我到他家家访了解其生活习惯。我知道了他特殊的家庭情况,原来是父母离婚,父亲在外地工作,他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是一个缺乏爱,没安全感的孩子。这些都导致他的性格与其他孩子不同。于是我认识到应该去关爱他让他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班级里,我培养他当纪律委员,鼓励他当老师的小助手,当老师不在时,他要承担起管理班级纪律的重任,让他有了一份责任感,从那以后,他不断地进步了,作业交了,虽然偶尔还会拖欠,但他会主动过来认错,说明原因,在学习上。他也越来越专注了。

最后,为了让他与同学们更亲近。我组识了一场班级师生乒乓球比赛。比赛不仅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也让学生们收获了欢笑,收获了激情。让郭兴铭收获了友情,让他对同学们敞开心扉。一个学期快结束了,他的字写得越来越漂亮,对待事情越来越认真,同学们也渐渐喜欢上了他,虽然偶尔会犯点小错误,只要用眼睛看他一眼,他马上就能改正。

这个教育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应该怎样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老师,做一个在新时代教育中坚守德育为先的好老师。

一是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老师要深人了解学生的行为、兴趣、习惯等,分析其落后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人而异,正确引导。从兴趣是入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都能让学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唤起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好学生。

二是要以人为本,爱心感化。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关键,对于比较特殊的学生。更要敞开心扉,用关爱之心来拨动他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关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三是要强化作用,鼓励学习。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就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行为进行及时的强化,效励学生继续朝对的方向努力,一个掌声、一件奖品、一句表扬,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是要友情感化,同伴相助。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的互机帮助是必不可少的。与同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感受同学的信任,感受同学的温暖,感受同学带来的快乐。从而在快乐中学习、生活。这种方法在后进生的转化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人皆有自尊心,处于成长期的小学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而脆弱,更需要老师的悉心呵护。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也很脆弱。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和“行为审判官”,要用爱去细心呵护,用爱去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其潜力,创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是一颗闪耀的星星。把眼光放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要让学生对于学习不“偏食”,教师的教育也不能“偏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强国目标,描绘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但如果没有人去践行理想,实现蓝图,再美好的愿景都只是空想。只有人人明白自身的使命感,并为之奋斗终生,美好的宏伟蓝图,才有可能尽早实现。新时代教师,教书育人,更应为“仁”师表,以“仁”为本。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员,虽然只是沧海一粟,力量微薄,但只要珍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用爱浇灌这份事业,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不改为师的初衷,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精髓淌进学生的血液,融为学生的骨血,为祖国伟大复兴培养人才,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论文作者:陈丽书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4月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  ;  ;  ;  ;  ;  ;  ;  

德育之道——以“仁”为本论文_陈丽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