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王军

X线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王军

无锡市锡山区安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X线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30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及X线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X线表现。结果:130例患者中颈椎骨质增生105例,占比80.77%,椎间隙变窄35例,占比26.92%,生理曲度异常61例,占比46.92%,椎体序列不稳21例,占比16.15%,韧带钙化75例,占比57.69%,椎间孔改变者27例,占比20.77%,钩椎关节退变54例,占比41.54%。X线表现为圆形、卵状或条状及不规则形透亮区,或是两个以上椎间隙存在不同程度受累,X线表现主要是反映颈椎病病理过程中某阶段骨关节的改变。结论:在颈椎病诊断过程中采用X线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可以有效诊断出患者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提高临床诊断率。

关键词:X线;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

颈椎病也被称之为颈椎综合征,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指颈椎间盘出现退行性变诱发小关节、软组织及椎体骨质发生病变,进而导致邻近组织如神经根、颈动脉、脊髓、交感神经及椎动脉等受累、受压引起一系列的相应症状与体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坐姿不当及睡眠体位不佳者,近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颈椎病患者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极易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1-2]。临床在进行诊断时,单纯依靠患者临床症状无法完全明确其病情进展及具体病变部位,因此,需借助影像学检查进一步确诊。本文为分析X线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对我院收治的13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3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5例,女性55例,年龄33~75岁,平均(49.85±3.26)岁,病程1.3个月~5.1年,平均(1.95±0.47)年。临床表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颈项背酸痛及麻木、上肢或手麻木,活动受限,颈项强直,头晕、头痛,部分患者有晕眩、耳鸣、恶心等症状;颈椎病类型:颈型19例,椎动脉型15例,混合型33例,神经根41型,脊髓型10例,交感型12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摄片,检查时根据患者情况取正侧位、过伸屈位、左右斜位。

正位片:主要观察患者齿状突骨折与缺失、是否存在枢环关节脱位、椎间隙、钩椎关节及第七颈椎等情况;

侧位片:主要观察患者椎间盘弹性、椎间隙变窄、曲度改变等情况。

过伸屈位片:主要观察患者椎体是否滑移、错位,椎体序列稳健与否等。

侧位片分别测量椎体前后缘连线、棘突基底部连线及关节突连线4条生理径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采用新颈椎曲度法,测出D点位置和D值,D点位置超过C5前下和C4前上,男性患者D值高于14mm或低于6mm、女性患者D值高于13mm或低于5mm即被视为颈椎曲线表现异常,可诊断为颈椎病。

对于部分和X线检查标准不符合的患者,可要求患者再一次进行X线诊断,以保证诊断准确性,避免误诊。

2、结果

2.1 X线检查结果

130例患者中颈椎骨质增生105例,占比80.77%,椎间隙变窄35例,占比26.92%,生理曲度异常61例,占比46.92%,椎体序列不稳21例,占比16.15%,韧带钙化75例,占比57.69%,椎间孔改变者27例,占比20.77%,钩椎关节退变54例,占比41.54%。

2.2 X线影像表现

2.2.1 颈椎骨质增生

X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棘状、唇样、骨桥型改变,椎体边缘骨质出现增白硬化,边界较锐利,椎前间隙出现“隙间骨”征象,椎体形态多呈扁长方形,发生部位以C5-6间隙居多。

2.2.2椎间隙变窄

主要是椎间盘尤其是髓核退变导致,呈环状骨嵴形态,上下缘翘起,多见于5-6颈椎间隙,侧位片显示尤为明显,偶见关节面硬化,间隙变窄越明显,骨刺越严重。

2.2.3生理曲度异常

X线侧位片测量曲度弧弦距离约低于7mm,正位片可见颈椎向一侧弯曲,病变节段显示较小或消失,多伴存在椎间隙前窄后宽。

2.2.4椎体序列不稳

X线表现为颈椎自然弧度消失,且曲度成阶梯状,正片可见棘突偏歪,出现关节突双突征及后缘双边征。

2.2.5韧带钙化

X线表现为条带状、枣核形、棒状、豆型及珠串状,韧带两端出现钝圆柱状影,多发生于C4-6椎体水平部位。

2.2.6椎间孔改变

X线斜位片可见椎体后缘出现唇样骨刺,椎间孔变小,且现成出哑铃状或不规则状,边缘不光整,孔径缩短。

2.2.7钩椎关节退变

X线斜位片显示钩突出现变尖延长、肥大等大小及形态变化,并形成不同形状的骨赘,正位片钩突呈现舌状突出,关节间隙变窄等。

3、讨论

颈椎病是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间盘脱出症、颈椎骨关节炎、颈神经根综合征的总称,可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及椎动脉型颈椎病,病情比较复杂,易反复且迁延难愈,常见病因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退行性变、慢性劳损(包括不当工作姿势、不良睡眠体位、不当体育锻炼)以及颈椎先天畸形,临床常表现为颈背疼痛、手指发麻、肢体无力、头晕、恶心等,严重者会引起四肢僵硬、痉挛,双下肢行走不稳,易摔倒,晚期甚至会导致瘫痪或截肢[3],极大威胁着患者身体健康。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在进行颈椎病诊断时常采用CT、MRI、X线,虽然都能有效诊断颈椎病类型,但X线相对其他方法操作更简便,且价格便宜,使用率比较高[4]。

本研究结果显示,X线可以清晰显示出患者病变部位、范围及病变程度,并排除其他症状与颈椎病类似的疾病,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由此可见,在颈椎病诊断过程中采用X线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可有效诊断出患者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提高临床诊断率。

参考文献:

[1]李鸿保,李晓晓.X线诊断颈椎病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7):103-104.

[2]王兴辉.X线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02):62-63.

[3]池盟盟,李杨.X线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0):113+117.

[4]李友加.X线诊断颈椎病患者的价值探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1):29-30.

论文作者:王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7

标签:;  ;  ;  ;  ;  ;  ;  ;  

X线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王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