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论文_周莹莹,汪志诚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论文_周莹莹,汪志诚

山东省临沂市 临沂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76000

摘要:近几年,我国城市发展迅速,人们逐年增多,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居住城市的环境问题。为此,相关部门提出了“海绵城市理论”理念,并且将其应用到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中,这在较大程度上对城市风景园林质量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应用

引言

随着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也日趋深入,与城市建设相关的风景园林生态学也不断发展,在城市建设的实践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海绵城市理念源于2012年,自提出以来就备受关注。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并非要建立全新的城市,而是将城市的功能用全新的理念进行武装,让城市具有抵御自然灾害的弹性应对能力,提升雨水吸水、储水、净水等功能,并实现对雨水的综合利用,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等问题。城市园林对于调节雨水的下渗、调蓄洪峰、蓄存水源、调节局部小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具有十分深远的实践意义。

1建设海绵城市的优势

实践研究证明,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环境的提升,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的生活品质。首先,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让市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更宜居”。通过海绵城市的构建,能够充分发挥水资源丰富的优势,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城市热岛效应,降低浮尘、扬尘、雾霾等不良天气状况的发生几率,有效降低噪音污染。其次,海绵城市建设可以让城市变得“更安全”。随着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完善,城市防洪、防涝、防旱的能力不断增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们遭受旱涝灾害的风险。随着城市海绵体的完善,地面塌陷的问题也会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此外,海绵城市下水污染的问题也将得到有效控制。第三,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让广大市民的生活变得“更节能”。在海绵城市下,社区水资源的利用更加协调、合理,随着局部小气候的改善,空调的使用频次也会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节能减排”。第四,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让城市变得“更生态”。在海绵城市下,实现了对城市生境的营造,实现了对生态系统的有效调节,促进了城市多样化、功能化绿化水平的提升。

2海绵城市与风景园林规划的关系

风景园林规划对城市规划后期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合理的绿地规划可以给人们建造出一个舒适的绿色活动场所,既有利于减少各种环境污染,又有利于保持城市水土、净化空气,为人们创造出一个美丽的生态居住环境。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景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首先,只有保证制定的景观规划科学合理,才能起到净化城市空气、保护城市水土等作用。利用科学规范的风景规划设计,促使城市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整体,防御外界因素影响,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城市园林应优化传统建设形式,改变原有养护和管理工作的被动模式。在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园林建设,一方面充分重视生态学理论对风景园林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影响及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园林植物对风景园林规划的重要影响,关键是解决好生态植物与园林植物的群落关系。同时,处理好人与生态群落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园林绿化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促使城市生态园林系统起到积极作用。

3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3.1园林水景规划

园林水景能够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吸收与保湿,一般情况下传统的水景规划主要是把通过混凝土水塘周围进行封闭,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发挥其交换功能,与大自然无法进行有效的物质交换。此种水景规划不适宜与北方地区,为此在进行水景规划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海绵城市理论进行规划。水景位置选择较为重要,应通过地形优势使雨水进行自动蓄积,比如可以把水景位置设置在坑洼处,根据地形进行水池的修建,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充分对水资源进行利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水景规划需要进行大型水池的建设,需要在水池周围保留一定的区域,主要是能够避免水池的封闭性,以此可使自然界物质与水池进行有效的交换。

3.2园林道路规划

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于园林道路规划设计,必须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这一根本主题开展设计和规划,在具体实践中,要将理论与实际的地形地貌相结合来开展工作。在规划设计中,可以采用环状路网设计,使得道路面积得到缩减,增加间隔绿化带的设计面积,满足排水需求。在道路行道树的设计中,摒弃一贯排列整齐的风格,要用分散、连续、高密度的绿化植被进行替换。路面材料设计应该遵循海绵城市理论,以符合要求的渗透材料为最佳,特别是具有能够改善雨水水质和消纳雨水径流量功能的材料。另外,嵌草路面、草皮砖、疏松粒料、多孔混凝土等透水性生态铺装材料也要大量使用,保证优越的透水性能。在园林道路优化改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凸”字形绿化带的修建降低道路面积,达到降低径流速率的目的。

3.3建筑物规划

建筑物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而建筑物本身也可以成为城市海绵体的一部分。在公园建筑物设计过程中,通过事先掌握的基本情况,可以对建筑物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建设良好的雨水收集系统。具体来说,在雨水丰富的季节,可以通过建筑物内部的暗渠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滤水槽之中可以放入一定数量的卵石等,在暗渠的下面可以直接设置蓄水槽,也可以将暗渠之中的水直接导入植被绿化系统,实现对植被的直接灌溉。另外,也可以采用在屋顶设计花坛的形式,对雨水进行回收和利用,屋顶花坛可以净化雨水,并且将收集到的雨水流入浅沟之中,较好的符合了海绵城市理论的基本要求。

3.4园林绿地的规划

在对风景园林绿地进行规划时,应保留自然地貌,对原有绿地系统进行修整及优化。结合原有地貌、市政管网及景观设计功能合理安排绿地。植物配置也应尽量选择本土植物,尽量避免其它优势物种入侵,对原有群落造成破坏。优先选用原有植物的伴生植物,既能维持现有植物群落的完整性,同时,丰富现有植物的多样性。

在园林绿地规划中,通过海绵城市理念的合理应用,其所选用植被的种类以及人工湿地等措施也能够进一步提升该园林对于水质的净化效果。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并能够在规划园林绿地系统的过程中合理应用海绵城市相关理论。在自然与城市的相互渗透下,实现现代社会“还林于民、还绿于民”的号召。

3.5人工湿地规划

在海绵城市理论下,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离不开人工湿地的规划设计,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存在,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改善均具有不容小觑的价值。在生物圈,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对于调节环境、净化水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强化人工湿地的设计,从而改善局部的水体环境,净化水源,为人们提供宜居的生态城市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应用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使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此外,海绵城市具有减少雾霾、缓解热岛效应等优点,并且还能够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净化,降低空调的使用量,以此全面节约资源。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建设海绵城市引起了人们较大的关注,这就需要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发挥海绵作用,加快我国城市化建设,对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晟磊.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8(19):137.

[2]尚创成.再议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有效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7):2867.

[3]邵琳.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探讨[J].建筑与装饰,2018(9):128,130.

论文作者:周莹莹,汪志诚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9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论文_周莹莹,汪志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