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栋 陇南市礼县永坪镇周家小学 甘肃 陇南 742205
摘 要: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近年来在学校教育中发展缓慢,但从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和发展现实来看,却很适合武术课程的教学和推广。为了把武术真正传承和发扬广大,通过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体会,给农村学校发展武术教学提出几点拙见,以利于武术真正在农村学校中快速推广和发展。
关键词:乡村 武术 教学
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无比宏伟瑰丽的华夏文化巨系列中的一个分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代表,武术进入学校体育教育已有近100年的历史,已成为大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武术课程已经被列入并编订出版在《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体现了国家对武术继承与发扬的高度重视,使武术运动进入了学校教育的范畴,在学校中得到普及和发展。但由于武术教师的缺少,部分学校和家长对武术教学的不重视,导致学校武术教学发展缓慢。就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和发展现实来看,却很适合武术课程的教学和推广。本人一直在农村小学工作,了解武术课程在农村小学体育中的现实状况。就此,谈谈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武术课程的教学。
一、认识农村小学具备开展武术教学的条件
农村小学由于受场地、器材等方面的制约,大多数体育项目的开展受到限制。而武术教学相对而言不需要投入太多,因地制宜,易于开展和普及。
许多农村的孩子都能吃苦耐劳,对武术十分热爱和向往,这是农村小学武术教学的优势,也符合校情、学情。
武术还具有表演性,适合在各种活动中“登台亮相”,因此能彰显学校风貌,扩大学校影响,取得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认可,并能形成学校特色和丰富学校课余文化生活。
将武术作为学校特色课程加以开展,创编具有学校特色的武术操、武术套路等,不但拓宽了学生大课间活动,还可以在全校教职工中推广,从而促进全员参与,使武术更具有普及性、持续性。
二、科学地进行武术教学,提高学生认识
农村学校的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大多来源于影视剧,多数学生认为武术是“神功”,可以飞檐走壁。要使学生走出这个误区,正确认识武术,首先就要加强对武术文化的理性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武术技术教学的同时,还应该进行武术文化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用科学的世界观来看待武术,抛弃那些虚幻、不切实际的观点,将武术教学落到实处。武术教师不仅要传授武术的技艺、技巧、训练方法,而且还应该将科学的武术理论知识教给学生,促使学生认清武术的本质。在武术理论教学中,尤为重要的是“武德”教育,树立良好的习武风尚,坚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让学生真正懂得习武是为了锻炼身体、磨练意志,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更好地投身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而决非为了打架斗殴、争强好胜。
三、做好武术入门教学
小学生学武之初,基本功是必修课,但基本功内容单调,容易乏味。在具体教学中,要抓住小学生心理状态这一主线,结合基本功的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做好武术入门训练:
1.加强柔韧素质训练。柔韧素质是人体各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和韧带伸展能力的综合体现,它取决于骨的结构、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韧带肌腱和皮肤的伸展能力和弹性。在教学中,可把柔韧练习同其他准备活动结合在一起,即先进行一定的动力性练习,使体温略微升高,肌肉粘滞性降低,再着手柔韧性练习,如压腿、下腰、劈叉等。
注意:不要由于外力造成学生肢体的被动伸展,而应当主动放松肌肉,每次训练要有一定的重复次数和动作幅度,并逐渐加大幅度。不同部位的柔韧练习要交替进行,以防止局部关节韧带过分拉伸而受伤。
2.注重基本功、基本动作及相关动作组合的练习。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许多基本功的动作难度大,要求高。小学生初学时,对其理解能力差,要使他们在一定的时间里掌握其方法是不容易的。基本功、基本动作的内涵因素是密切连贯、相辅相承的,任何复杂的动作都是由几种基本动作组成;且小学生普遍模仿能力较强,只要抓住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就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增加。
当然,教学中的“难”和“易”、“简”和“繁”是相对的,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以及刻苦与勤奋等实际情况而定。有的动作看起来简单,但学生一时就是接受不了,这样就要耐心辅导,采用分解教学法;有时某一个动作看起来复杂,但由于学生各方面均较好,经过练习之后做起来也比较顺畅,就不必进行分解教学了。这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变化、注重现实的阶段,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成若干不同的阶段,分段教学和训练。这样,学生不但容易接受,而且效果也会比较理想。
3.教训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变。小学生学习武术时,容易出现多余动作,且准确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转移,情绪表现时高时低,极不稳定。随着成长,小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能力增强,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小学生活泼、爱动、好奇、模仿,学习积极性较高,同时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争强好胜,自尊心强,但主动性、坚持性较差,缺乏足够的自制力。教学中可采用一些有趣的游戏,练习形式上要多变,引入竞争意识。如,在掌握了一些结合手法、手型变化的冲拳、推掌和步法、腿法等动作后,逐步过渡到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及其组合练习,然后再完成基本套路的教学。
4.运动量要由小到大。小学生对武术基本动作的掌握、熟悉,其本质是建立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机体对刺激作用的反应从属于刺激强度、性质以及机体功能对反应的准备。运动量太小,不能引起机体功能的变化;运动量太大,对机体有不良甚至破坏的作用。在教学中,既要体现总的生理负荷量安排,又要体现每节课中负荷强度的规律。
也就是说,应该遵循逐渐增加负荷量和强度的规律。如正踢腿,随着训练效果的发挥和学生体质的增强,机体对原有的生理负荷反应越来越小,效果就有所减弱,因此需要增大刺激的强度,增加教学、训练给予机体的一次负荷。但不可急于求成,使机体的生理负荷量过大,否则可能造成超过生理许可范围带来的损伤,从而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每次教学,均需要合理地安排运动量,并且要注意课后的放松过程。
四、组织教法要小学生化
1.课堂语言及动作讲解要小学化。传统的武术教学活动,教师多以成人语言及武术术语和学生进行交流;小学生的武术活动则要求课堂语言要小学化,也就是把武术动作方法、术语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如把“并步抱拳”动作表述为“身体直,腿夹紧,拳抱两边眼看前”。
2.动作设计编排要小学生化。小学生武术动作设计应以简单、明了、易学为前提,根据小学生喜欢动手动脚的特点多编排些拳打脚踢的动作,如“连环冲拳”“弹踢冲拳”“蹬踢击掌”等。组合及套路设计要简捷,路线要清晰。主体动作可多重复,以便学生掌握和牢记,但需以简单的手型等变化改变主体动作结构,如把“弓步连环冲拳”变成“蹬踢击掌”。要以简单的拳、掌、勾手型及方法变化丰富组合及套路内容。
3.动作示范要小学生化。正常的武术动作示范应规范、完整。示范动作小学生化是把武术动作简单化,即降低动作难度要求,把武术动作按照小学生能理解并完成的要求来示范。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运动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武术基础动作后,教师可提高动作要求,并按规范的动作进行示范。
总之,在乡村小学开展武术教学有许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如何教,如何学,如何练,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要钻研的课题。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应博采众家之长,取其精华,通过练去发现问题,再寻找更科学的方法。同时,要根据学生特点,在稳定深化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求变创新,改革教学方法,更好地开展武术教学活动。相信通过我们每一位武术教师的努力,武术之花在东方、在世界都会盛开得更加绚丽、烂漫。
论文作者:董栋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武术论文; 动作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论文; 学校论文; 小学生论文; 机体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