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农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分析_农业论文

边境农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分析_农业论文

浅析边境农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边境论文,农场论文,开发利用论文,人力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快边境农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尽快实现脱贫致富,是当前极为重要而又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边境农场人力资源构成特点及现状

新疆兵团边境有58个农场,占兵团172个农场34%,边境线2019公里,占新疆边境线的38%,边境农场1993年人口39.3万,占兵团总人口17.8%;其中边境农场职工人数16.59万,占兵团职工人数17.4%,占边境农场总人数42.2%,边境农场职工在巩固边防、保卫边防和建设边疆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劳动力资源的形成

边境农场是50年代新开发的地区。50-70年代中期,在外部劳力投入中主要是:1949和1963-196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转业复员军人;河南、河北、江苏等省的支边青年;1963-1966年动员的上海、天津、武汉、北京知识青年,以上三部分占当时边境农场总人数的70%左右。其次是60-70年代,内地部分省区农村,自愿来边境农场落户者;还有国家有计划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等。自70年代中期开始,劳动力主要来源是农场职工子女。从80年代初期,由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加速了人口的流动,外用工增多。据初步统计,到1994年全兵团外用工已达12万人之多,其中边境农场有3万多人。安家落户1万多人,约占边境农场总人口的3%。

(二)劳动力文化素质分析

边境农场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把各地的文明带到了边境农场,使农场形成了重视教育、学习文化的好风气。80年代中期以来,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和各种在职培训发展较快,文化素质普遍有所提高,文盲、半文盲减少,人均受教育的年限增加,专业化人员比重增加。以1990年7月1日全国人口普查同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相比:边境农场每千人中文化程度有所提高(见表1):

(表1) 第四次与第三次人口普查文化程度比较

文化程度第三次人口普查第四次人口普查增长率(%)

大学(含大专) 4.9312.10149

高中(含中专)101.79139.5537

小学 528.34279.95-47

文盲、半文盲87.26 50.93 -41.63

从普查结果可看出,大学(含大专)增长149%,高中(含中专)增长37%,初中下降10%,小学下降47%。文盲、半文盲下降41.63%。这说明,边境农场人员的文化知识向高层次发展,同时一批专业人才脱颖而出。

在边境农场整体文化素质提高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教育事业在整体上还落后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与兵团腹心农场比还有差距,主要是:(1)还有13.3%的文盲,人数为5.09万人(15周岁以上的);(2)小学文化程度的有28.3%,人数为12.26万人;(3)有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少,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中专分别为386人、4244人、7690人,分别占总人数的0.09%、0.98%、1.77%,有30个农场只有1-5个大学本科生,其中有5个农场无本科生;(4)直接从事农业的70%以上是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和45岁左右的妇女;(5)近年来其它省、区来边境农场落户的劳动力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这种状况,将不同程度地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人口流出的原因

少数边境农场是在50年代初成立的,但绝大部分是1962年“伊塔”事件前后成立和发展起来的。人口变动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50-70年代末为逐年增长时期,1970年已达到40万人;第二个时期是1971-1976年为较稳定时期,1972年已达到40.4万人;第三个时间是1977-1989年为人口下降时期,1985年下降到34.2万人;第四个时期是1990-1993年人口有所增长,1993年达到39.3万人。

从1977-1989年边境农场有三次大的人口流动,第一次是1977-1983年,按国家有关政策,上海、北京、天津、武汉四大城市青年陆续返城;第二次是1984-1989年大批职工外调;第三次是1989年国家政策规定上海等城市在疆职工子女可有一个返城就读。由于国家政策原因,所占调出人员比重的10%左右,大量的人口调出是第二次,调出的主要原因,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兵团从1983年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的经营方式,计时工资体制被打破,实行多劳多得。由于当时经验不足,对这一改革举措认识不足,加之有的农场连续几年受灾,不少工人经营能力差,亏损日趋严重,造成1983年、1984年和以后几年职工收入明显下降,有相当一部分职工拿不回档案工资。又加之以包代管,有的福利待遇被取消,造成职工大量调出农场。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改革的步伐过急和改革政策不配套。二是生产和生活条件差,交通闭塞,市场信息不灵,加之运输线长,生产资料价格比腹心农场高15%以上,造成产品积压,价格下跌,使大部分边境农场经济陷入困境。三是负担过重,虽然职均年创造价值在万元以上,但年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有的甚至倒挂。四是农业结构单一,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二、三产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处于低层次辅助性地位。五是由于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精神面貌、价值观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加之改革开放以来,内地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生活水平提高迅速,对农场职工有很大的诱惑力,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边境农场发展潜力不大,吸引力越来越小,故造成了职工大量流出的局面。以农四、九、十师人员流出为例。1982-1992年调出13万人,占1992年边境农场人数的33%,在调出的人员中,有20%是科技人员,近3万人。80%是农场的骨干。如农十师1986-1992年调出专业人员518人,同期调进只有15人。1977年在医院工作的105名医务人员,现只剩下7人,其余都是新手。

从以上分析看出,近10年来流出人员素质较高,而流进人员大多是贫困地区来疆谋生,文化程度低,这一问题严重地制约着边境农场经济的发展。

二、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

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贫困地区尤为突出。现针对兵团边境农场的问题谈谈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该做到:(1)农场要面向市场,发挥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加速经济发展,增加职工收入,改善生活条件;(2)边境农场遗留的问题较多,负担重,条件差,单靠农场本身解决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国家和有关部门实行更优惠的倾斜政策,制定横向联合的持贫政策,有组织地从内地或腹心农场调入一批干部和技术人员,强化经营管理,实行科技扶贫,使之缩短与腹心农场在生产、生活条件方面的差距。(3)加强对边境农场职工的思想教育,鼓励他们为开发边疆多做贡献。另外,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三种人的工作,使他们在不同的岗位发挥作用。一是失业青年,这部分青年都是职工子女,据统计有1万人左右,给他们创造条件,采取比其它职工更优惠的政策鼓励他们上岗务农;二是有一定技能的退休工人,对那些有一技之长身体健康的工人,根据自愿的原则,鼓励他们为农场发挥余热;三是各方面素质较好的外来人员,鼓励这部分人来农场安家落户,为建设农场、开发边疆出力。

(二)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要有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30多年来,边境农场的教育有了一定发展,但从目前来说,边境地区有些农场教师文化素质差,教学设备简陋陈旧,学校没有图书室和实验室等状况,直接影响了整个农场的教育水平。因而边境农场要从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教育经费,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农垦人”。

职业教育指在就业之后进行的教育。具有多途径、多渠道、多形式的特点,应把学校教育同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益。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经济结构逐步调整教育结构。

(三)广开就业门路,拓宽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

广开就业门路,使劳动者的能力得以开发利用,重点是发展经济、调整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

1.加快经济发展。边境农场外延、内涵生产有很大潜力,开发性农、林、牧场会有较好的效益;生产、生活服务有着广阔的前途,多种经营还需要大量劳动力。

2.加快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边境农场成立30多年来,农场一直在国家计划下经营,要使经济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需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今后的发展方向是除搞活和逐步改造现有国有企业外,重点是发展个体、私营、合资、外商独资等经济,以灵活的方式使更多的人就业。

3.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剩余劳力就业的重要渠道。应在稳定发展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团、连两级集体二、三产业,使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繁荣农场经济,增加职工收入。

在广开就业门路时,应完善劳动管理,培育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具体做法是:一是制定用人标准,择优录用;二是创造一个人尽其才,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三是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场劳动力素质,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同时要鼓励腹心农场和城市科技人员、熟练技术工、离退休人员到边境农场的乡镇企业从事技术承包、经营管理等业务,还可与周边国家合资办工厂,加强同各国的经济、技术、劳务合作,欢迎外国科技人员来农场参加建设,以便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充分利用社会劳动力资源。

(四)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

近几年来,兵团开始了劳务输出。以1992年为例,派出劳务706人,实现金额178万美元,主要是到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联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主要从事种植业、医疗技术等10多种项目。工程承包合同实现金额273万美元。

劳务输出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可扩大就业,使部分劳动者逐步提高对不同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及不同技术的适应能力,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二是可增加外汇收入,有利于增强进口能力;三是有利于提高输出国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带动劳务出口的增大;四是有利于交流科学技术和文化,增进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进行劳务输出应建立必要的机构,通过外事合同的形式进行统筹安排,同时对出国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教育,严格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政策及风俗习惯等。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充分调动现有人力资源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在能力,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尽快实现边境农场脱贫致富。

标签:;  ;  ;  ;  ;  

边境农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分析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